一种新型理疗床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73910发布日期:2024-02-07 13:2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理疗床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理疗床板。


背景技术:

1、中医理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络理论为指导的外治法。主要通过刺激人体一定的部位,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中推拿按摩疗法和药蒸疗法现实中最常用。但是现有的理疗床板大多为平面,患者躺在床板上达不到理想效果,人工按摩的同时又不能对按摩部位进行熏蒸。

2、申请公布号为cn11172884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可调理疗床,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包括床体和按摩装置,床体包括背板和腿板,按摩装置包括腿部按摩机构一和腿部按摩机构二,腿板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腿部放置区域,腿部按摩机构一包括均匀分布在两个腿部放置区域上的按摩孔、滑动连接于按摩孔内部的第一按摩触头、滚轮、推板和分布在推板上的凸起,腿部按摩机构二包括l型固定板,从动轴、按摩板、按摩臂、转盘和拨片,按摩板转动连接有按摩臂,按摩臂固定有第二按摩触头,拨片上固定有第三按摩触头;虽然该发明通过按摩装置可以全方位地对患者的整个腿部进行全面性地按摩,操作简单甚至无需借助外力就能够完成,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还提升了按摩效果;但是该可调理疗床仍具有以下缺陷:

3、1、按摩机构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对腿部进行按摩,不可放置中药热烟包,无法达到熏蒸和按摩的双效果;

4、2、由于足底是人体行走时承重的部位,容易出现紧张痉挛疼痛,床体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在按摩时,不能快速解决脚面紧张痉挛疼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理疗床板,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新型理疗床板,包括床板本体,所述床板本体左端的厚度大于其右端的厚度,所述床板本体下侧面为水平面,所述床板本体的上侧面为自左端向右端倾斜向下的斜面;所述床板本体左端的前后侧面设置有与床板本体上侧面平行的倾斜轨道,每个所述倾斜轨道上连接有移动装置,每个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有高度可调的支架,每个所述支架的上端固定有呈倒l形的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可拆卸的安装有滚筒。

4、进一步,所述床板本体的左端前后侧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槽状的倾斜轨道,槽状的倾斜轨道底壁上开设有条形孔。

5、进一步,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滑块、螺纹块和螺纹杆,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倾斜轨道内,所述滑块的侧面固定有穿过所述条形孔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背向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床板本体的下侧,两个所述螺纹杆由同一驱动机构驱动同步转动以带动两个滑块同步同向移动。

6、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床板本体下侧的步进电机、两个固定在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的主动轮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在所述螺纹杆上的从动轮,两个主动轮与两个从动轮分别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7、进一步,所述滚筒包括外滚筒、内滚筒和螺旋盖,所述内滚筒套接在外滚筒内,所述内滚筒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螺旋盖,两个所述螺旋盖的外侧面均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背向螺旋盖的一端内嵌式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端部连接有能够部分突出所述转轴表面的第一凸块。

8、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朝向滚筒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转轴插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横向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插孔,所述第一凸块能够卡入所述插孔内。

9、进一步,所述支架上端内嵌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端头与第一连接杆的空腔顶壁固定连接。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二卡槽的尺寸一致,所述转轴突出所述螺旋盖一端的长度不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

11、进一步,所述条形孔的左右侧壁或倾斜轨道的左右侧面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横杆的下侧面固定有距离传感器。

12、进一步,所述外滚筒和内滚筒表面设有通孔,所述外滚筒为弹性材质,所述内滚筒为不锈钢材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发明将床板本体的上侧面设置为倾斜面,在进行腿部按摩时,脚部位于床板本体的高位,使得淤积在足底的体液向头部疏散,并通过在腿部进行辊压按摩,能够有效的舒缓足部及腿部的痉挛酸痛;

15、本发明中用于安装滚筒的支架高度可调,可通过调节滚筒的高度来提供不同的滚压力度,也能适应不同粗细的腿部,进行腿部滚压按摩时更加方便灵活;

16、本发明通过设置可拆卸的滚筒,方便对滚筒进行清洁,使用时方便在内腔中放置发热药包,在通过滚筒对腿部进行按摩同时提供药浴熏蒸,提供双效的腿部按摩理疗,有效快速缓解腿部疲劳酸痛。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理疗床板,包括床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本体(1)左端的厚度大于其右端的厚度,所述床板本体(1)下侧面为水平面,所述床板本体(1)的上侧面为自左端向右端倾斜向下的斜面;所述床板本体(1)左端的前后侧面设置有与床板本体(1)上侧面平行的倾斜轨道(3),每个所述倾斜轨道(3)上连接有移动装置,每个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有高度可调的支架(4),每个所述支架(4)的上端固定有呈倒l形的第一连接杆(5),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5)之间可拆卸的安装有滚筒(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理疗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本体(1)的左端前后侧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槽状的倾斜轨道(3),槽状的倾斜轨道(3)底壁上开设有条形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理疗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滑块(7)、螺纹块(9)和螺纹杆(12),所述滑块(7)滑动连接在所述倾斜轨道(3)内,所述滑块(7)的侧面固定有穿过所述条形孔(11)的第二连接杆(8),所述第二连接杆(8)背向滑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块(9),所述螺纹块(9)与螺纹杆(12)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12)转动连接在床板本体(1)的下侧,两个所述螺纹杆(12)由同一驱动机构驱动同步转动以带动两个滑块(7)同步同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理疗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床板本体(1)下侧的步进电机(15)、两个固定在所述步进电机(15)的输出轴上的主动轮(16)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在所述螺纹杆(12)上的从动轮(17),两个主动轮(16)与两个从动轮(17)分别通过皮带(18)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理疗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6)包括外滚筒(62)、内滚筒(63)和螺旋盖(65),所述内滚筒(63)套接在外滚筒(62)内,所述内滚筒(63)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螺旋盖(65),两个所述螺旋盖(65)的外侧面均转动连接有转轴(64),所述转轴(64)背向螺旋盖(65)的一端内嵌式安装有第二弹簧(67),所述第二弹簧(67)的端部连接有能够部分突出所述转轴(64)表面的第一凸块(6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理疗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朝向滚筒(6)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转轴(64)插入的第一凹槽(51),所述第一凹槽(51)内设置有第一弹簧(52),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横向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51)连通的插孔(53),所述第一凸块(68)能够卡入所述插孔(5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理疗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上端内嵌有电动伸缩杆(41),所述电动伸缩杆(41)的端头与第一连接杆(5)的空腔(54)顶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理疗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68)与插孔(53)的尺寸一致,所述转轴(64)突出所述螺旋盖(65)一端的长度不大于第一凹槽(51)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理疗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11)的左右侧壁或倾斜轨道(3)的左右侧面设置有行程开关(20),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横杆的下侧面固定有距离传感器(22)。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理疗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滚筒(62)和内滚筒(63)表面设有通孔(61),所述外滚筒(62)为弹性材质,所述内滚筒(63)为不锈钢材质。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理疗床板,包括床板本体,所述床板本体左端的厚度大于其右端的厚度,所述床板本体下侧面为水平面,所述床板本体的上侧面为自左端向右端倾斜向下的斜面;所述床板本体左端的前后侧面设置有与床板本体上侧面平行的倾斜轨道,每个所述倾斜轨道上连接有移动装置,本发明将床板本体的上侧面设置为倾斜面,在进行腿部按摩时,脚部位于床板本体的高位,使得淤积在足底的体液向头部疏散,并通过在腿部进行滚压按摩,能够有效的舒缓足部及腿部的痉挛酸痛,通过将滚筒连接移动装置上,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通过设置中空的滚筒可在内腔中放置发热药包,达到按摩和熏蒸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砖,侯小琴,李知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