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方法及验光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53478发布日期:2024-03-18 18:36阅读:13来源:国知局
验光方法及验光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屈光度测量,尤其涉及一种验光方法及验光系统。


背景技术:

1、近几年中,近视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提高,全球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近视,尤其是青少年,在家里从事近距离专注的活动时间越来越长,例如:在电脑前处理工作、玩游戏、读书写字,患有近视的孩子年龄越来也小。近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其中,周边离焦近视防控理论成为当前近视防控的主流理论,并由此衍生出多种屈光度设置的离焦透镜。

2、然而目前国内的验光仪只能对黄斑区域的屈光度进行测量,无法对黄斑周边屈光度进行测量,若无对眼底黄斑周边区域屈光度的测量作为参考,在验配离焦透镜时,周边离焦区的屈光度配置容易出现屈光度不足而无法达到近视性离焦而起到抑制眼轴增长的作用,或离焦量过大严重影响使用者日常阅读学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验光方法及验光系统,以解决现有无法对黄斑周边屈光度进行测量而导致周边离焦区的屈光度配置不足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验光方法,包括:构建初始检测光路和初始视标光路;对初始视标光路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动态调整的第一动态视标光路以对待测眼瞳进行引导转动;对初始视标光路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在第二方向上动态调整的第二动态视标光路以对待测眼瞳进行引导转动;对初始检测光路根据待测眼瞳的转动角度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动态调整的第一动态检测光路以对待测眼瞳进行照射并测量待测眼瞳的反射光,得到第一反射光信息;对初始检测光路根据待测眼瞳的转动角度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在第二方向上动态调整的第二动态检测光路以对待测眼瞳进行照射并测量待测眼瞳的反射光,得到第二反射光信息;基于第一反射光信息和第二反射光信息计算转换成待测眼瞳的眼底屈光度分布地形图;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以使得第一动态检测光路在待测眼瞳的视网膜上的照射区域与第二动态检测光路在待测眼瞳的角膜上的照射区域具有不重叠的区域。

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视标光路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包括:获取第一动态视标光路进入待测眼瞳的第一入射角,计算第一动态视标光路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视标光位移量;获取第二动态视标光路进入待测眼瞳的第二入射角,计算第二动态视标光路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视标光位移量;根据第一入射角调整第一动态视标光路相对初始视标光路的偏转角,根据第二入射角调整第二动态视标光路相对初始视标光路的偏转角,根据第一视标光位移量调整第一动态视标光路相对初始视标光路的偏移量,根据第二视标光位移量调整第二动态视标光路相对初始视标光路的偏移量。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初始检测光路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包括:计算第一动态检测光路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检测光位移量;计算第二动态检测光路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检测光位移量;根据第一检测光位移量调整第一动态检测光路相对初始检测光路的偏移量,根据第二检测光位移量调整第二动态检测光路相对初始检测光路的偏移量。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视标光位移量为:

6、

7、第二视标光位移量为:

8、δy1=(d+d1)tanθy;

9、其中,d1为人眼旋转中心与角膜顶点在第三方向上的距离,d2为人眼旋转中心与角膜顶点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d为初始视标光路到达角膜中心的光路等效距离,θx为第一入射角,θy为第二入射角。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光位移量为:

11、

12、第二检测光位移量为:

13、δy2=d1tanθy。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动态检测光路被配置为能够照射至待测眼瞳的黄斑中心凹及黄斑中心凹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区域,第二动态检测光路被配置为能够照射至待测眼瞳的黄斑中心凹及黄斑中心凹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区域。

15、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验光系统,用于实现如前的验光方法,包括:检测组件,用于构建初始检测光路;视标组件,用于构建初始视标光路;第一调整组件,和视标组件连接,用于对初始视标光路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动态调整的第一动态视标光路和在第二方向上动态调整的第二动态视标光路,以引导待测眼瞳进行转动;第二调整组件,和检测组件连接,用于对初始检测光路进行动态调整,以对待测眼瞳进行照射并测量待测眼瞳的反射光;测量组件,用于测量待测眼瞳的反射光,并将反射光信息计算转换成待测眼瞳的眼底屈光度分布地形图。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检测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检测光源部、第一准直透镜和第一分光镜,第一准直透镜位于检测光源部和第一分光镜之间,检测光源部、第一准直透镜和第一分光镜的光学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二方向平行。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视标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视标光源部、第二准直透镜和第二分光镜,第二分光镜位于第一准直透镜和第一分光镜之间,视标光源部、第二准直透镜和第二分光镜的光学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三方向平行,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测量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中继镜、孔径分割元件和光探测器,孔径分割元件设置于中继镜和光探测器之间,中继镜、孔径分割元件和光探测器的光轴在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三方向平行。

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验光方法及验光系统,通过对初始视标光路进行动态调整,利用第一动态视标光路和第二动态视标光路引导待测眼瞳随之转动,使得第一动态检测光路和第二动态检测光路进入待测眼瞳的入射角(测量视场)发生变化,从而对待测眼瞳的视网膜的不同视场进行照射,取得基于大视场的待测眼瞳视网膜的反射光信息,进而获得待测眼瞳的眼底周边屈光度。通过控制测量视场的大小(角度范围),不仅能够用于测量黄斑区域的屈光度,还能够用于测量黄斑中心的周边视网膜的屈光度,有效解决现有验光仪仅针对中心视场屈光度测量的局限性,实现人眼大视场屈光度的准确测量,在验配离焦透镜时可提供周边离焦区的屈光度配置参考,保证周边离焦区的屈光度足矫而起到抑制眼轴增长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验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视标光路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验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初始检测光路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验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视标光位移量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验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光位移量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态检测光路被配置为能够照射至所述待测眼瞳的黄斑中心凹及黄斑中心凹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区域,所述第二动态检测光路被配置为能够照射至所述待测眼瞳的黄斑中心凹及黄斑中心凹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区域。

7.一种验光系统,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验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检测光源部、第一准直透镜和第一分光镜,所述第一准直透镜位于所述检测光源部和所述第一分光镜之间,所述检测光源部、所述第一准直透镜和所述第一分光镜的光学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标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视标光源部、第二准直透镜和第二分光镜,所述第二分光镜位于所述第一准直透镜和所述第一分光镜之间,所述视标光源部、所述第二准直透镜和所述第二分光镜的光学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三方向平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验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中继镜、孔径分割元件和光探测器,所述孔径分割元件设置于所述中继镜和所述光探测器之间,所述中继镜、所述孔径分割元件和所述光探测器的光轴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验光方法及验光系统,该验光方法包括构建初始检测光路和初始视标光路;对初始视标光路进行动态调整,以对待测眼瞳进行引导转动;对初始检测光路根据待测眼瞳的转动角度进行动态调整,以对待测眼瞳进行照射并测量待测眼瞳的反射光;基于反射光信息计算转换成待测眼瞳的眼底屈光度分布地形图。该验光方法可实现人眼大视场屈光度的准确测量,在验配离焦透镜时可提供周边离焦区的屈光度配置参考,保证周边离焦区的屈光度足矫而起到抑制眼轴增长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南,张翠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玻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