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

文档序号:37175555发布日期:2024-03-01 12:2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1、微创通道下或者脊柱内镜下的腰椎手术,有的病例存在椎间隙高度的丢失和塌陷,有的病例还合并有关节突关节的骨质增生和一定程度骨桥连接。手术目的之一是需要恢复椎间隙高度,并通过椎间隙进行椎间融合。然而在微创通道下难以像开放手术那样先通过螺钉撑开而实现椎间撑开。既往通常是在微创通道中在椎间隙内插入薄片试模或者钝形边缘铰刀,通过旋转力量使椎间隙撑开,但这样容易损伤骨性终板,特别对于存在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的患者,中、远期造成椎间融合器沉降和椎间隙塌陷,导致并发症。

2、具体来说,主要是因为工具在椎间隙内的转动,对椎骨终板造成损伤。

3、因此,急需一种椎间隙撑开但不损伤椎骨终板的装置。

4、以“椎间and撑开and片”为摘要关键词,在中国专利公开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5、cn106725663a公开了一种椎间隙撑开装置及使用方法,其为类似手钳子的结构,第一是撑开宽度无法控制,那么,万一力度控制不住,就会产生医疗事故。而且,手术区域一般比较紧张,用钳子样子的装置不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的目的:为了提供效果更好的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2、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4、该开启装置包含主体1,主体1中部穿过有推进部分2,推进部分2为杆状,该杆状结构端部布置有一推进带动板8,推进带动板8边侧布置有前端铰接位置之二12,前端铰接位置之二12铰接着前转动部分6,前转动部分6通过前端铰接位置之一5铰接着外壁旋转部分7,外壁旋转部分7铰接着位于主体1外壁上的外壁铰接部分4;

5、在外壁旋转部分7的端部布置有开启部分9;开启部分9为平板状;

6、两部分的外壁旋转部分7以及开启部分9围绕推进带动板8的中心对称分布。

7、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推进带动板8为椭圆形的结构。

8、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开启部分9为扇形的片状结构。

9、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推进部分2后端连接有手轮3。

10、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推进部分2后端通过连接支架10连接有动力推动部分11。

11、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两组开启部分9能够彼此紧贴或者彼此相对远离。

12、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动力推动部分11为小型液压推进装置。

13、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推进部分2作为杆状,其上布置有刻度。

14、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推进带动板8进退均有最大限位。

15、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推进带动板8推进的最大限位让椎间距在12~14毫米间距。

16、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我们一般是在微创通道或者脊柱内镜下进行手术,手术孔道不如开放手术大。因此cn106725663a公布的技术就无法按使用。

17、所以这个撑开装置肯定不能太粗,进入椎间隙内之后,能否实现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展开,尽可能大面积地接触到椎体,第二个动作就是两个展开的叶片分离展开,这样就能撑开椎间隙,是两个椎骨分离至少12~14mm,并且形成前高后低的角度(约5°)。采用推动式的方式,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并且圆筒形的结构,为进入孔中操作提供了基础。



技术特征:

1.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推进带动板(8)为椭圆形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启部分(9)为扇形的片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推进部分(2)后端连接有手轮(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推进部分(2)后端通过连接支架(10)连接有动力推动部分(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开启部分(9)能够彼此紧贴或者彼此相对远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推动部分(11)为小型液压推进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推进部分(2)作为杆状,其上布置有刻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推进带动板(8)进退均有最大限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推进带动板(8)推进的最大限位让椎间距不超12~14毫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免伤害椎骨终板的椎间隙撑开装置。主体(1)中部穿过有推进部分(2),推进部分(2)为杆状,该杆状结构端部布置有一推进带动板(8),外壁旋转部分(7)铰接着位于主体(1)外壁上的外壁铰接部分(4);在外壁旋转部分(7)的端部布置有开启部分(9);开启部分(9)为平板状;两部分的外壁旋转部分(7)以及开启部分(9)围绕推进带动板(8)的中心对称分布。第一个动作是展开,尽可能大面积地接触到椎体,第二个动作就是两个展开的叶片分离展开,这样就能撑开椎间隙,是两个椎骨分离至少12~14mm,并且形成前高后低的角度(约5°)。采用推动式的方式,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闫晓东,郭征,周程沛,袁一方,张佳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