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湿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36119发布日期:2024-05-11 00:15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祛湿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中医药贴,尤其涉及一种祛湿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湿气为中医术语,如果人们长期淋雨或在潮湿环境中,湿气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毛孔等入侵体内。现代社会的人们通过喜欢吃油腻或甜食,长期以来会造成脾胃虚弱,其也是造成体内湿气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2、体内湿气会产生的危害,首先表现在胃肠道变化如便溏、消化不良,还会存在肠胃积热、腹胀肠鸣、小便不利等诸多不适。目前失眠上有很多祛湿的内服或外用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祛湿膏及其制备方法,得到的祛湿膏具有良好的祛湿效果,减少对胃肠部的刺激。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祛湿膏,按重量计,包括小黄姜8-10份、茯苓8-19份、炒制薏苡仁13-30份、泽兰8-19份、川穹7-13份、川层草3-5份、肉苁蓉2-4份、甘草1-5份、文冠果3-7份和低聚异麦芽糖100-150份。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小黄姜9份、茯苓12份、炒制薏苡仁15份、泽兰10份、川穹10份、川层草4份、肉苁蓉3份、甘草2份、文冠果4份和低聚异麦芽糖130份。

4、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祛湿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小黄姜、茯苓、炒制薏苡仁、泽兰、川穹、川层草粉碎过筛;(2)将步骤(1)中粉碎过筛的物料进行密封浸泡,然后将浸泡液及粉末渣进行温火熬制,添加低聚异麦芽糖继续熬制成粘稠状,然后进行浓缩,即得祛湿膏。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各原料的添加量为:小黄姜8-10份、茯苓8-19份、炒制薏苡仁13-30份、泽兰8-19份、川穹7-13份、川层草3-5份、肉苁蓉2-4份、甘草1-5份、文冠果3-7份和低聚异麦芽糖100-150份。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粉碎至20目。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浸泡时间为12-24小时。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温火熬制的时间为2-4小时。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浓缩后的浓缩物在6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20。

10、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1、本申请的祛湿膏对肠胃积热、腹胀肠鸣、小便不利、舌苔厚重有齿痕等症状的人群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且对胃肠部无明显不良刺激,具有较好的祛湿效果。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简单易操作的祛湿膏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制得的祛湿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及稳定性,易于工业推广。



技术特征:

1.一种祛湿膏,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小黄姜8-10份、茯苓8-19份、炒制薏苡仁13-30份、泽兰8-19份、川穹7-13份、川层草3-5份、肉苁蓉2-4份、甘草1-5份、文冠果3-7份和低聚异麦芽糖100-15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湿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小黄姜9份、茯苓12份、炒制薏苡仁15份、泽兰10份、川穹10份、川层草4份、肉苁蓉3份、甘草2份、文冠果4份和低聚异麦芽糖130份。

3.一种祛湿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祛湿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各原料的添加量为:小黄姜8-10份、茯苓8-19份、炒制薏苡仁13-30份、泽兰8-19份、川穹7-13份、川层草3-5份、肉苁蓉2-4份、甘草1-5份、文冠果3-7份和低聚异麦芽糖100-150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祛湿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粉碎至20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祛湿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浸泡时间为12-24小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祛湿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温火熬制的时间为2-4小时。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祛湿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浓缩后的浓缩物在6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20。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祛湿膏及其制备方法,该祛湿膏按重量计,包括小黄姜8‑10份、茯苓8‑19份、炒制薏苡仁13‑30份、泽兰8‑19份、川穹7‑13份、川层草3‑5份、肉苁蓉2‑4份、甘草1‑5份、文冠果3‑7份和低聚异麦芽糖100‑150份。本申请的祛湿膏对肠胃积热、腹胀肠鸣、小便不利、舌苔厚重有齿痕等症状的人群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且对胃肠部无明显不良刺激,具有较好的祛湿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安向东,安素嵘,周源,敖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蓉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