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87698发布日期:2024-03-01 12:5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涉及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重度狭窄病变的冲击波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1、血管狭窄指的是人体动静脉血管,包好冠脉、外周、颅内等血管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血管内膜上,逐渐堆积成粥样的脂类斑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斑块增多甚至钙化造成血管腔内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下游血管和肌体缺血,产生对应临床表现。如果该狭窄发生在冠脉则会产生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心绞痛,严重者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或心肌坏死;如果发生在外周,则会产生皮肤表皮温度降低、肌肉萎缩,产生间歇性的跛行甚至发生远端肢体的坏死或截肢。如果发生在颅内,则会产生头晕、晕厥甚至脑组织损伤和脑功能障碍。

2、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针对血管狭窄病变的技术日渐多样化;而针对狭窄程度较高钙化严重的病变,目前已有的技术为先将球囊导管输送至病变血管内后,将球囊置于狭窄病变的位置,通过球囊内的电极放电释放冲击波从而将钙化组织震碎,使血管重新恢复畅通。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球囊导管的电极均位于球囊内部,且电极与球囊直径一致,当遇到重度狭窄区域时,球囊本身就很难进入狭窄区域,不但增加术者的工作强度,也容易延误手术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重度狭窄病变的冲击波球囊导管。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球囊以及电极,

4、所述的球囊包括第一球囊、第二球囊,所述的第一球囊、第二球囊连接在所述的导管主体上,并且所述的第一球囊较所述的第二球囊更靠近所述的导管主体的远端,所述的第一球囊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的第二球囊的最大外径;

5、所述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所述的第一电极设置在位于所述的球囊外远端的导管主体上,所述的第二电极设置在位于所述的第一球囊内的导管主体上,所述的第三电极设置在位于所述的第二球囊内的导管主体上。

6、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施加在所述的第一电极上的能量大于施加在所述的第二电极上的能量;施加在所述的第二电极上的能量大于施加在所述的第三电极上的能量。

7、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球囊的近端与所述的第二球囊的远端之间连接并连通。

8、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球囊还包括第三球囊,所述的第三球囊连接在所述的导管主体上,所述的第三球囊较所述的第二球囊更靠近所述的导管主体的近端,所述的第三球囊相对所述的第一球囊和/或所述的第二球囊独立设置。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球囊、第二球囊为非顺应性球囊、半顺应性球囊、非顺应性球囊与半顺应性球囊的组合;所述的第三球囊为顺应性球囊。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导管主体包括外管、内管,所述的内管穿设在所述的外管内,且所述的内管从所述的外管的远端穿出,所述的第一球囊的远端与所述的内管连接,所述的第二球囊的近端与所述的外管的远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球囊连接在所述的外管上。

11、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球囊内的导管主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的第二球囊内的导管主体的直径。

12、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球囊、第二球囊包括内层、外层,所述的外层包覆在所述的内层外部。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外层的材质为pa12;所述的内层的材质为pebax。

14、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之间形成第一放电间隙;

15、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上具有相对凸出的凸部,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的凸部之间形成第二放电间隙。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放电间隙的距离为0.05-0.30mm,如0.10mm、0.15mm、0.20mm、0.25mm等,所述的第二放电间隙的距离为0.01-0.15mm,如0.05mm、0.10mm等,但是所述的第一放电间隙的距离始终会大于所述的第二放电间隙的距离。

17、进一步优选地,施加在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上的电压为500-8000v,当通过所述的第一放电间隙释放能量时,施加在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上的电压为2000-8000v;当通过所述的第二放电间隙释放能量时,施加在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上的电压为500-2000v。

18、更进一步优选地,施加在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上的电压为1000-5000v,当通过所述的第一放电间隙释放能量时,施加在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上的电压为2000-5000v;当通过所述的第二放电间隙释放能量时,施加在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上的电压为1000-2000v。

19、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电极为环状电极,所述的环状电极包括第一环状电极、第二环状电极,所述的第一环状电极、第二环状电极被配置为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与负极,

20、所述的第一环状电极包括第一环形部、第一电极部,所述的第一环形部套设在所述的导管主体外周,所述的第一电极部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一环形部上,另一端朝所述的导管主体的轴向的远端延伸一端距离;

21、所述的第二环状电极包括第二环形部、第二电极部,所述的第二环形部套设在所述的导管主体外周,所述的第二电极部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二环形部上,另一端朝所述的导管主体的轴向的近端延伸一端距离,

22、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相邻设置,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2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均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间隔分布,并且在所述的导管主体同一位置的周向上形成多个所述的放电间隙。

24、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电极包括柱状电极,所述的柱状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所述的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被配置为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与负极,所述的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2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的截面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的截面呈椭圆形。

26、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导管主体同一位置的周向上设置多组所述的柱状电极。

2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8、本发明通过头端电极配合从远端至近端由小变大的阶梯型球囊,通过头端电极先突破重度狭窄组织的前端,再通过阶梯型球囊逐步进入狭窄组织内部,从而顺利的打开重度狭窄区域,降低了使用过程中导管对组织损伤风险,确保手术的效率和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球囊以及电极,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施加在所述的第一电极上的能量大于施加在所述的第二电极上的能量;施加在所述的第二电极上的能量大于施加在所述的第三电极上的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球囊的近端与所述的第二球囊的远端之间连接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囊还包括第三球囊,所述的第三球囊连接在所述的导管主体上,所述的第三球囊较所述的第二球囊更靠近所述的导管主体的近端,所述的第三球囊相对所述的第一球囊和/或所述的第二球囊独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主体包括外管、内管,所述的内管穿设在所述的外管内,且所述的内管从所述的外管的远端穿出,所述的第一球囊的远端与所述的内管连接,所述的第二球囊的近端与所述的外管的远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球囊连接在所述的外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球囊内的导管主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的第二球囊内的导管主体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球囊、第二球囊包括内层、外层,所述的外层包覆在所述的内层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之间形成第一放电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放电间隙的距离为0.05-0.30mm,所述的第二放电间隙的距离为0.01-0.15mm,且所述的第一放电间隙的距离大于所述的第二放电间隙的距离;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为环状电极,所述的环状电极包括第一环状电极、第二环状电极,所述的第一环状电极、第二环状电极被配置为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与负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均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间隔分布,并且在所述的导管主体同一位置的周向上形成多个所述的放电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包括柱状电极,所述的柱状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所述的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被配置为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与负极,所述的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的截面呈圆形、或者椭圆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导管主体同一位置的周向上设置多组所述的柱状电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球囊以及电极,球囊包括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一球囊、第二球囊连接在导管主体上,并且第一球囊较第二球囊更靠近导管主体的远端,第一球囊的最大外径小于第二球囊的最大外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位于球囊外远端的导管主体上,第二电极设置在位于第一球囊内的导管主体上,第三电极设置在位于第二球囊内的导管主体上。本发明通过头端电极配合从远端至近端由小变大的阶梯型球囊,通过头端电极先突破重度狭窄组织的前端,再通过阶梯型球囊逐步进入狭窄组织内部,从而顺利的打开重度狭窄区域,降低了使用过程中导管对组织损伤风险,确保手术的效率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怡,程增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中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