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1231发布日期:2023-08-14 03:3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下肢康复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


背景技术:

1、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由老龄化疾病带来的下肢瘫痪,行走不便致使老年人行动很不方便,其中以脑卒中患者预后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医学证明,除了早期的手术治疗和必要的医学治疗外,早期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维持肢体的基础活动能力,而且可以显着提高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最终恢复,因此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越来越重要。

2、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机器人与穿戴者相耦合的人机电一体化系统,通过模拟正常人体行走步态规律,帮助由脊髓损伤、脑卒中等疾病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恢复下肢运动功能。利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成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新的希望。

3、但是经过市场调研显示,目前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还不够成熟,还有诸多缺点导致难以进一步推广,比如说:

4、1)以中国专利《主被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申请号202210435848.1)为代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虽然可以主动提供动力辅助患者行走,但其不具备辅助支撑平台,而需要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病人均为下肢无力,自身力量难以维持行走而不摔倒,这就导致了病人在使用此类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过程中,需要一到两个护工进行扶持,使用成本高。此外由于不具备辅助支撑结构,这个类型的下肢康复机器人仅适用于那些有一定行走能力的患者使用,而那些需要超早期下肢运动介入康复训练的患者则无法使用。

5、2)以中国专利《一种外骨骼助力及下肢康复一体机器人》(申请号cn202111644118.4)为代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了解决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易摔倒的问题,减少对护工的依赖,增加了辅助支撑系统;但是这类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研制并没有基于人体工程学,正常人类在行走的过程中,其重心是上下浮动的;而此类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患者使用其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其重心是固定,严重违背了人体的本能,影响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其目的在于与现有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如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下肢康复机器人)相互配合,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护工扶持、患者行走过程中重心摆动不自然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包括移动小车、垂直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上的伸缩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伸缩支架顶部的动态平衡机构;

4、所述移动小车包括车体框架和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框架端角附近的带有刹车结构的万向轮;所述车体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左纵向方管及右纵向方管,以及平行设置的前横向方管及后横向方管;所述前横向方管及后横向方管设置在所述左纵向方管及右纵向方管上且设置在所述左纵向方管及右纵向方管的后半段,所述前横向方管及后横向方管之间设置有底座,所述伸缩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5、所述动态平衡机构包括套接在所述伸缩支架顶端的固定槽架、连接板、工字型的上连杆、两根下连杆、两块钩型板和两根导杆;两块所述钩型板通过两根所述下连杆固定连接,两根所述下连杆分别设置在所述钩型板的前端及中部;所述上连杆与两根所述下连杆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槽架及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钩型板的末端设置有上转轴座,所述固定槽架的侧壁设置带有轴孔的下转轴座,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上转轴座上,另一端穿过所述下转轴座的轴孔,所述导杆上套接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上转轴座上及下转轴座上。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四根端角附近分别设置有螺丝孔,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电缆孔。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支架包括支撑管ⅰ、支撑管ⅱ、支撑管ⅲ和升降结构。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ⅰ的顶端边缘设置有若干向内延伸的挡块,所述支撑管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从所述支撑管ⅱ顶端延伸至底端的且与所述挡块相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端设置有封底。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ⅱ的顶端边缘设置有若干向内延伸的挡块,所述支撑管ⅲ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从所述支撑管ⅲ顶端延伸至底端的且与所述挡块相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端设置有封底。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结构为气缸、油缸或顶升螺杆升降机。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后延伸的推把。

12、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减重支架,设置有移动小车、伸缩支架及动态平衡机构等结构,将现有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设置在减重支架上;患者穿戴后,得到支撑,在下肢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不会因意外跌倒导致二次受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动态平衡机构,使行走时重心的摆动更加自然;而且还可以通过调节弹簧及相关结构,为患者的重心上移提供助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小车(110)、垂直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110)上的伸缩支架(120)以及设置在所述伸缩支架(120)顶部的动态平衡机构(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3)的四根端角附近分别设置有螺丝孔,所述底座(113)上还设置有电缆孔(113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架(120)包括支撑管ⅰ(121)、支撑管ⅱ(122)、支撑管ⅲ(123)和升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ⅰ(121)的顶端边缘设置有若干向内延伸的挡块,所述支撑管ⅱ(12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从所述支撑管ⅱ(122)顶端延伸至底端的且与所述挡块相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端设置有封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ⅱ(122)的顶端边缘设置有若干向内延伸的挡块,所述支撑管ⅲ(12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从所述支撑管ⅲ(123)顶端延伸至底端的且与所述挡块相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端设置有封底。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为气缸、油缸或顶升螺杆升降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架(1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后延伸的推把(13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下肢康复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减重支架。包括移动小车、垂直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上的伸缩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伸缩支架顶部的动态平衡机构,下肢康复机器人设置在所述动态平衡机构上。本技术所公开的减重支架,设置有移动小车、伸缩支架及动态平衡机构等结构,将现有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设置在减重支架上;患者穿戴后,得到支撑,在下肢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不会因意外跌倒导致二次受伤。此外,本技术的动态平衡机构,使行走时重心的摆动更加自然;而且还可以通过调节弹簧及相关结构,为患者的重心上移提供助力。

技术研发人员:吴昶霖,陈永源,刘剑伟,修林功,方德双,程素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康大未来(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