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87833发布日期:2023-08-03 19:5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微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微针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注射给药是药物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然而,对于需要患者居家自行注射的药物而言,注射给药面临着患者需要专业培训、患者恐惧心理、安全性、交叉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注射给药途径的优化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微针是一种透皮机械装置,它可以穿透角质层形成给药通道,同时不刺激皮下痛觉神经。相比常规的注射器皮下注射给药,微针注射的药效相等甚至有时会更高,同时可以克服大部分注射给药所面临的问题,患者的依从性更高,对注射的恐惧更少,且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2、现有技术中,有的微针装置需要借助外界能量或物质才能启动装置及注射流程,使用不方便,难以随时随地使用;有的微针装置输液开启方式依赖于患者个人操作能力或精确性,例如利用手动挤压方式来启动,会受到按压力度与角度等的影响,这些均会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难以持续进行使用;有的微针装置采用了精密的机械元器件、电子元器件来进行输液的控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同时,现有的大部分微针给药装置的药物注射量是固定的,无法进行选择,难以精确适配不同人群。即现有的微针装置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3、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微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针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针装置,包括:

3、流体控制模块,所述流体控制模块包括驱动介质储存室和药物流道,所述驱动介质储存室和所述药物流道依次连接,所述药物流道上设有第一排气通道;

4、微针模块,所述微针模块包括微针,所述微针的入口端与所述药物流道的出口端连通。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药物流道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当所述药物流道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时,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沿所述药物流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当所述药物流道上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时,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药物流道的出口之间设有第二排气通道;

7、当所述药物流道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时,沿所述药物流道入口至出口方向,最后一个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药物流道的出口之间设有第二排气通道。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排气通道沿入口至出口方向内径连续减小。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上设有变径截止点,所述变径截止点到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出口端的内径保持不变;

10、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上设有变径截止点,所述变径截止点到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出口端的内径保持不变。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药物流道设为一体。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流体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出口设有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二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膜层上层,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出口设有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用于驱动介质通过并阻止药物流出,所述第二膜层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出口。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有所述第一膜层位于同一膜层上。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第一膜层为疏水透气膜,所述第二膜层为密封膜。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疏水透气膜上的平均孔径为0.1至100微米。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流体控制模块还包括阻隔流体储存部,所述驱动介质储存室、所述阻隔流体储存部和所述药物流道依次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阻隔流体储存部和所述药物流道设为一体。

1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微针模块包括多根微针;

19、还包括转接仓,所述转接仓具备用于容纳药物的内腔,所述转接仓与所述药物流道连通,所述微针的入口与所述转接仓的内腔连通。

2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药物流道为环状螺旋形或s形。

2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当所述药物流道为环状螺旋形时,沿所述药物流道入口至出口方向,所述药物流道位于z轴方向的高度逐渐减小。

2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微针模块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微针的出口的密封机构。

2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覆盖在所述微针的出口端。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装置,通过液体控制模块和微针模块的组合作用,使用时,打开第一排气通道的出口并释放驱动介质储存室内的驱动介质,通过驱动介质储存室内预设的驱动介质对预设在药物流道内的药物施加驱动作用,药物在驱动介质的驱动压强作用下经过药物流道到达微针内对使用者注射药物,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2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流道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当所述药物流道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时,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沿所述药物流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药物流道上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时,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药物流道的出口之间设有第二排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排气通道沿入口至出口方向内径连续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上设有变径截止点,所述变径截止点到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出口端的内径保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药物流道设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出口设有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二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膜层上层,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出口设有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用于驱动介质通过并阻止药物流出,所述第二膜层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膜层位于同一膜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为疏水透气膜,所述第二膜层为密封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透气膜上的平均孔径为0.1至100微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模块还包括阻隔流体储存部,所述驱动介质储存室、所述阻隔流体储存部和所述药物流道依次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流体储存部和所述药物流道设为一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模块包括多根微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流道为环状螺旋形或s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药物流道为环状螺旋形时,沿所述药物流道入口至出口方向,所述药物流道位于z轴方向的高度逐渐减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模块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微针的出口的密封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覆盖在所述微针的出口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针装置,包括:流体控制模块,所述流体控制模块包括驱动介质储存室和药物流道,所述驱动介质储存室和所述药物流道依次连接,所述药物流道上设有第一排气通道;微针模块,所述微针模块包括微针,所述微针的入口端与所述药物流道的出口端连通。本技术提供的微针装置,通过液体控制模块和微针模块的组合作用,使用时,打开第一排气通道的出口并释放驱动介质储存室内的驱动介质,通过驱动介质储存室内预设的驱动介质对预设在药物流道内的药物施加驱动作用,药物在驱动介质的驱动压强作用下经过药物流道到达微针内对使用者注射药物,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技术研发人员:周翔君,宋雨泽,房劬,王思勤,金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赛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