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4131发布日期:2023-06-09 22:2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柱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脊柱矫形器。


背景技术:

1、脊柱后凸是常见的脊柱畸形。正常人胸椎生理性后凸小于50°,后凸顶点在t6~t8处,与腰前凸形成平衡的生理弧度,此时,矢状面重力垂线经过c1、t1、t12和s1,维持最佳生理曲线和身体平衡,以保证人体能正常前视。

2、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创伤、结核等多种疾病会导致脊柱后凸角度增大。当后凸畸形大于60°时,畸形会继续加重和引起背部的疼痛,甚至引发截瘫,一般需要进行矫正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分为固定性畸形:如休门氏病、强直性脊柱炎(最多见)、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后凸、先天性后方半椎体、结核或创伤等所致畸形;

3、而非固定性畸形:如姿势性驼背、因肌肉力弱所致后凸或代偿腰前凸加大的胸后凸畸形。该类疾病治疗方式中的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石膏和外固定支具疗法等,这些都曾经被成功地用于矫正脊柱后凸、控制及预防少年休门氏病的发展。

4、现有的矫形装置的种类繁多,如申请号为202211225178.7,名称为《一种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矫正型背背佳》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2122124326.3,名称为《一种改良型背背佳》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以及申请号为202130443321.x,名称为《背背佳》的中国外观专利,这些矫形器虽然可以对胸椎后凸进行矫正,但是,其对异常胸椎的施压点不够精准,且未对骶椎进行施压,也未在腰椎后留出压力释放区域,对部分胸椎后凸合并腰椎过度前凸及骨盆前倾的患者矫正效果欠佳。因此,发明一种对胸椎后凸合并腰椎过度前凸及骨盆前倾的矫正效果好的矫形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柱矫形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矫形器对异常胸椎的施压点不够精准,且未对骶椎进行施压,也未在腰椎后留出压力释放区域,导致其对部分胸椎后凸合并腰椎过度前凸及骨盆前倾的矫正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3、一种脊柱矫形器,包括肩带、腹部弹力带和后片组件;

4、所述后片组件的中部设置有压力释放口,所述后片组件的上部与穿戴者的胸椎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后片组件的下部与穿戴者的骶椎的位置相对应;

5、所述肩带和所述腹部弹力带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肩带以及两个所述腹部弹力带均分别设置在所述后片组件的两侧,且两个所述肩带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腹部弹力带的上方;两个所述腹部弹力带远离所述后片组件的一侧通过连接件a可拆卸连接。

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后片组件包括上片材、下片材和两个侧片材;

7、两个所述侧片材均设置在所述上片材的下端,且两个所述侧片材分别靠近所述上片材的两侧设置,两个所述侧片材远离所述上片材的一端均与所述下片材的上端连接。

8、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上片材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靠近所述上片材的两侧,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a,多个所述安装孔a呈矩形阵列排布;

9、所述侧片材的上端设置有螺孔a,螺栓依次穿过螺孔a和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孔a与螺母连接,以实现所述侧片材与所述上片材的连接。

10、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下片材的上端设置有两组呈矩形阵列排布的安装孔b,两组所述安装孔b分别靠近所述下片材的两侧设置;

11、所述侧片材的下端设置有螺孔b,螺栓依次穿过螺孔b和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孔b与螺母连接,以实现所述侧片材与所述下片材的连接。

12、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腹部弹力带的固定侧通过子母扣与所述侧片材连接。

1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肩带的固定端通过连接件b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侧片材的上端,所述肩带的活动端通过连接件c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上片材的上端。

14、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连接件a、所述连接件b以及所述连接件c均为魔术贴。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6、该脊柱矫形器中后片组件的上部对后凸畸形的胸椎给予向前的推力,两个肩带能够给予穿戴者的双肩向后的拉力,以达到矫正穿戴者胸椎后凸畸形的作用,两个腹部弹力带的自由端通过连接件a连接起到收腹的作用,间接给予腰椎部向后的推力,后片组件的下部对骶椎施加向前的推力,且后片组件对应的后背区域给予相应的压力释放,从而达到矫正穿戴者腰椎过度前凸畸形的作用,以提高脊柱矫形器的矫形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脊柱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肩带(2)、腹部弹力带(3)和后片组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片组件(1)包括上片材(11)、下片材(12)和两个侧片材(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材(11)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延伸部(111),两个所述延伸部(111)分别靠近所述上片材(11)的两侧,所述延伸部(11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a(112),多个所述安装孔a(112)呈矩形阵列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片材(12)的上端设置有两组呈矩形阵列排布的安装孔b(121),两组所述安装孔b(121)分别靠近所述下片材(12)的两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弹力带(3)的固定侧通过子母扣与所述侧片材(1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2)的固定端通过连接件b(42)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侧片材(13)的上端,所述肩带(2)的活动端通过连接件c(43)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上片材(11)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a(41)、所述连接件b(42)以及所述连接件c(43)均为魔术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矫形器,其包括肩带、腹部弹力带和后片组件;后片组件上设置有压力释放口,后片组件的上部与穿戴者的胸椎的位置相对应,后片组件的下部与穿戴者的骶椎的位置相对应;肩带和腹部弹力带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肩带和两个腹部弹力带均分别设置在后片组件的两侧。该脊柱矫形器中后片组件的上部对后凸畸形的胸椎给予向前的推力,而肩带能够给予穿戴者的双肩向后的拉力,以达到矫正胸椎后凸畸形的作用;两个腹部弹力带连接能够起到收腹的作用,间接给予腰椎部向后的推力,后片组件的下部对骶椎施加向前的推力,且后片组件对应的后背区域给予相应的压力释放,以达到矫正穿戴者腰椎过度前凸畸形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磊,杭庆丰,汪田田,张轩,侯悦,潘文鹏,王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品康假肢矫形器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