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41358发布日期:2023-07-12 22:39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香薰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雾化,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香薰机。


背景技术:

1、香薰机是利用雾化装置将水分子及溶解的植物精油分解成冷雾散发与周围空气中的扩香装置。香薰机具有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安抚情绪、缓解压力的作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香薰加湿器,是先将精油滴入水中,让精油与水融合后,再通过雾化器将精油与水的混合液体雾化,使得加湿器均有香薰的功能。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0812524a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香薰机结构,其送风通道设置为直上直下的结构,进而形成直线型的出雾方式。随着人们对小家电的视觉要求越来越高,厂家对香薰机的结构改进也越来越多,但是对出雾方式的视觉效果并无提升,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香薰机以改进其出雾方式,提高出雾的视觉效果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香薰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香薰机出雾方式单一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香薰机,包括外壳、水箱和底壳,所述外壳、水箱和底壳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还包括有导雾组件,所述导雾组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导雾片、第二导雾片和第三导雾片,所述第一导雾片的周向外侧、第二导雾片靠近中心的部位以及第三导雾片的周向外侧形成s型的出雾通道。三个导雾片组合形成波浪状的出雾效果,与现有技术中直线型出雾效果相比,改善香薰机的视觉效果。

4、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导雾片的周向外侧与外壳内壁之间设置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导雾片的周向外侧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外壳内侧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导雾片的周向外侧通过所述卡合部和卡扣与所述外壳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雾片包括u型槽和折边,所述折边设置在所述u型槽的外侧,所述折边设置为向下弯折的结构,所述折边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折边与u型槽的外壁之间形成倒v型凹槽结构。v型凹槽的设置使得进入该倒v型凹槽内的雾化气受到阻力反向流动,降低雾化气的出雾速率,进而提升其最终出雾的波浪形效果。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雾片的外边缘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导雾片靠近中心轴线的部位设置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低于所述第二导雾片的外边缘。使得第一导雾片与第二导雾片之间的雾化气通过第二导雾片中间的镂空部向上排出,进而进入第二导雾片与第三导雾片之间。

7、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导雾片的顶部设置第二凸边,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沿所述外壳内壁轴向分布,所述第二凸边的顶部抵接在所述限位筋下部。使得第二导雾片的外周与外壳的内壁形成密封或近似密封的结构,避免雾化气从第二导雾片的外周向上排出,进而引导雾化气由第二导雾片中间的镂空部向上排出。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雾片还包括倾斜板和中心连接部,所述第二凸边设置在所述倾斜板的外边缘,所述镂空部连接所述倾斜板和中心连接部,所述中心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雾片和第三导雾片,所述倾斜板设置为外侧高、中间低的结构。使得通过镂空部进入第二导雾片上部的雾化气沿倾斜板向上且靠近外壳内壁的方向流动,对雾化气的流动方向起到引导限位的作用,同时倾斜板的设置使得滴落在倾斜板上的凝结水能够镂空部滴落至水箱内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雾片设置为伞状结构,所述第三导雾片的外边缘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形成出雾口。使得通过第二导雾片中间部位进入第二导雾片上部的雾化气再通过第三导雾片的圆周外侧排出,形成波浪型的出雾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雾片包括顶板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中间部位,且所述连接轴向下凸起延伸,所述连接轴插入至所述第二导雾片的中心。

11、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内部形成容纳腔,在所述水箱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中间风道,所述中间风道设置为向上凸起的结构,所述中间风道的内部与底壳内部连通,在所述中间风道的顶部设置有挡水罩,所述挡水罩设置为倒扣的槽状结构,所述挡水罩用于改变所述中间风道的风流向。

12、进一步的,在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雾化入口,所述雾化入口与下部的雾化片连通,在所述水箱的内壁靠近所述雾化入口的位置还设置有挡水片,所述挡水片的顶部向靠近中间风道的方向弯折延伸。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香薰机具有以下优势:

14、第一导雾片中间部位的阻挡作用,使得容纳腔内的雾化气向靠近外壳本体的方向流动,再经过第一间隙进入第一导雾片和第二导雾片之间。由于第二导雾片边缘与外壳密封,使得雾化气再经过第二导雾片中间的镂空部向上流动,进而进入第二导雾片与第三导雾片之间,由于第三导雾片中间部位密封,使得雾化气流向第三导雾片的边缘,最后经出雾口排出,形成波浪状的出雾效果,与现有技术中直线型出雾效果相比,改善香薰机的视觉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香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水箱(2)和底壳(4),所述外壳(1)、水箱(2)和底壳(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还包括有导雾组件(3),所述导雾组件(3)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导雾片(31)、第二导雾片(32)和第三导雾片(33),所述第一导雾片(31)的周向外侧、第二导雾片(32)靠近中心的部位以及第三导雾片(33)的周向外侧形成s型的出雾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雾片(31)的周向外侧与外壳(1)内壁之间设置第一间隙(310),所述第一导雾片(31)的周向外侧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外壳(1)内侧设置有卡扣(13),所述第一导雾片(31)的周向外侧通过所述卡合部和卡扣(13)与所述外壳(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香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雾片(31)包括u型槽(311)和折边(312),所述折边(312)设置在所述u型槽(311)的外侧,所述折边(312)设置为向下弯折的结构,所述折边(312)与所述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310),所述折边(312)与u型槽(311)的外壁之间形成倒v型凹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雾片(32)的外边缘与所述外壳(1)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导雾片(32)靠近中心轴线的部位设置镂空部(324),所述镂空部(324)低于所述第二导雾片(32)的外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香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导雾片(32)的顶部设置第二凸边(322),在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设置限位筋(15),所述限位筋(15)沿所述外壳(1)内壁轴向分布,所述第二凸边(322)的顶部抵接在所述限位筋(15)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香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雾片(32)还包括倾斜板(321)和中心连接部(323),所述第二凸边(322)设置在所述倾斜板(321)的外边缘,所述镂空部(324)连接所述倾斜板(321)和中心连接部(323),所述中心连接部(323)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雾片(31)和第三导雾片(33),所述倾斜板(321)设置为外侧高、中间低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雾片(33)设置为伞状结构,所述第三导雾片(33)的外边缘与所述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出雾口(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雾片(33)包括顶板(331)和连接轴(332),所述连接轴(332)设置在所述顶板(331)的中间部位,且所述连接轴(332)向下凸起延伸,所述连接轴(332)插入至所述第二导雾片(32)的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内部形成容纳腔(21),在所述水箱(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中间风道(22),所述中间风道(22)设置为向上凸起的结构,所述中间风道(22)的内部与底壳(4)内部连通,在所述中间风道(22)的顶部设置有挡水罩(5),所述挡水罩(5)设置为倒扣的槽状结构,所述挡水罩(5)用于改变所述中间风道(22)的风流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香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箱(2)的底部设置有雾化入口(24),所述雾化入口(24)与下部的雾化片(7)连通,在所述水箱(2)的内壁靠近所述雾化入口(24)的位置还设置有挡水片(20),所述挡水片(20)的顶部向靠近中间风道的方向弯折延伸。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香薰机,包括外壳、水箱和底壳,所述外壳、水箱和底壳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还包括有导雾组件,所述导雾组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导雾片、第二导雾片和第三导雾片,所述第一导雾片的周向外侧、第二导雾片靠近中心的部位以及第三导雾片的周向外侧形成S型的出雾通道。三个导雾片组合形成波浪状的出雾效果,与现有技术中直线型出雾效果相比,改善香薰机的视觉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涛,郑三会,曹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格锐莱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