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针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66987发布日期:2023-06-28 11:1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针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防针刺装置。


背景技术:

1、临床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静脉输液时,输液器通常带有静脉针,用来对患者静脉进行穿刺。如图1所示,静脉针的主要结构包括静脉针延长管a、静脉针管b和连接柱c,部分静脉针还具有静脉针柄d和静脉针座e,其中,连接柱c的直径略大于静脉针延长管a的直径。

2、患者在输液完毕后,静脉针要回收销毁。输液器在使用及销毁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名医护人员处理,存在很大被静脉针刺伤的风险。患者使用过的针管,由于接触了患者血液,可能携带病菌,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是针刺伤的高危人群,由针刺伤所导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医务工作者,针刺伤已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之一。

3、目前,静脉针在出厂时自带有保护套,传统的静脉针保护套通常为一个呈圆柱状的护套,在使用时需要摘掉保护套,随消毒棉签等医疗垃圾丢弃处理或者单独存放。输液完成后,静脉针则连同输液器一同收集至处置室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若不对静脉针的针头(即静脉针管b)进行包裹处理,极易刺伤相关人员。为此,现有技术中,在静脉针使用完成后,医护人员不得不再将保护套重新装回,以避免周围人员被静脉针刺伤。

4、然而,医护人员在重新装回保护套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用静脉针将保护套挑起后,用另外一只手手持保护套,将其重新装好,过程中稍有不慎即被针刺伤,且医护人员双手通常佩戴手套,导致不方便进行静脉针与保护套之间的精确对位操作。并且,保护套从盘能够静脉针上拆除后,也很容易遗失,一旦遗失,则医护人员需手持带裸露针头的输液器回收至处置室,在此过程中,静脉针极易刺伤医护人员或周围人员。

5、因此,如何方便易行地实现对使用后的静脉针的防护,防止静脉针裸露伤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针刺装置,能够方便易行地实现对使用后的静脉针的防护,防止静脉针裸露伤人。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针刺装置,包括可滑动地套设于静脉针延长管上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内开设有用于容纳静脉针管的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的长度大于所述静脉针管的长度;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用于夹紧所述静脉针延长管与所述静脉针管之间的连接柱。

3、优选地,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开设有滑道,用于供所述连接柱上的静脉针柄滑动。

4、优选地,所述主体部的内壁于所述滑道两侧位置处朝内凸设有压紧块,用于压紧所述连接柱。

5、优选地,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开设有导向口,用于引导所述静脉针柄滑入到所述滑道中。

6、优选地,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还开设有斜面,用于防呆提示安装方向。

7、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位置处的止挡板,所述卡口开设于所述止挡板上。

8、优选地,所述卡口具有弹性。

9、优选地,所述止挡板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连接。

10、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呈圆管状或方管状。

11、优选地,所述导向口呈梯形缩口状。

1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针刺装置,主要包括主体部、容纳腔和卡口。其中,主体部为本装置的主体结构,主要用于安装本装置的其余零部件。在主体部内开设有容纳腔,使得主体部形成管状结构,以套设在静脉针延长管上,并可在静脉针延长管上进行滑动,以调节具体的套设位置。同时,容纳腔的长度大于静脉针管的长度,以在主体部滑动到静脉针延长管上的预设位置处时,将整根静脉针管完整地容纳,从而对静脉针管形成防护效果。卡口开设在主体部的一端位置处,主要用于在主体部滑动到位时,夹紧静脉针延长管与静脉针管之间的连接柱,以将整个静脉针延长管及静脉针管固定在当前位置处——静脉针管此时被容纳在容纳腔内。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针刺装置,通过主体部在静脉针延长管上的滑动调节,可在滑动到位时通过容纳腔将整根静脉针管均容纳在内,由容纳腔对静脉针管形成防护效果,避免静脉针管裸露伤人,同时通过卡口夹紧连接柱,将整个静脉针与主体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确保静脉针管不会轻易脱出容纳腔。相比于现有技术,医护人员在使用完静脉针后,只需手持主体部,再用另一只手往后拉动静脉针座,即可使主体部在静脉针延长管上滑动,直至整根静脉针管完全没入容纳腔中且连接柱被卡紧于卡口处为止即可,操作方便且简单易行。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滑动地套设于静脉针延长管(a)上的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内开设有用于容纳静脉针管(b)的容纳腔(2),且所述容纳腔(2)的长度大于所述静脉针管(b)的长度;所述主体部(1)的一端开设有卡口(3),所述卡口(3)用于夹紧所述静脉针延长管(a)与所述静脉针管(b)之间的连接柱(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的侧壁开设有滑道(4),用于供所述连接柱(c)上的静脉针柄(d)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的内壁于所述滑道(4)两侧位置处朝内凸设有压紧块(5),用于压紧所述连接柱(c)。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的另一端开设有导向口(6),用于引导所述静脉针柄(d)滑入到所述滑道(4)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的另一端还开设有斜面(7),用于防呆提示安装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的一端位置处的止挡板(8),所述卡口(3)开设于所述止挡板(8)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3)具有弹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板(8)与所述主体部(1)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呈圆管状或方管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口(6)呈梯形缩口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防针刺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可滑动地套设于静脉针延长管上的主体部,主体部内开设有用于容纳静脉针管的容纳腔,且容纳腔的长度大于所述静脉针管的长度;主体部的一端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用于夹紧所述静脉针延长管与所述静脉针管之间的连接柱。本技术通过主体部在静脉针延长管上的滑动调节,可在滑动到位时通过容纳腔将整根静脉针管均容纳在内,由容纳腔对静脉针管形成防护效果,避免静脉针管裸露伤人,医护人员在使用完静脉针后,只需手持主体部,再用另一只手往后拉动静脉针座,即可使主体部在静脉针延长管上滑动,直至整根静脉针管完全没入容纳腔中且连接柱被卡紧于卡口处为止即可,操作方便且简单易行。

技术研发人员:辛钰,倪雪琴,姜宁,陈梅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