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68125发布日期:2023-07-23 23:1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


背景技术:

1、双眼皮手术过程主要是在缝合时用5/0丝线先在上睑中内l/3交界处,即睑裂最宽处缝合一针,由切口下侧皮肤进针,这个是双眼皮手术过程中重要的部分。其次,再穿过睑板上缘下1毫米处睑板前腱膜,然后从切口上侧皮缘出针,缝线打一活结,令受术者睁眼,以观察上睑皱璧宽度是否适合,切口下侧皮肤是否臃肿或张力过大。如果在此双眼皮手术过程中受术者睫毛微微上翘,切口下侧皮肤与睑板贴合较好,则表示皮肤与睑板缝合的宽度合适。如果在中宽度合适,再依次缝合,缝合时需依据睑缘弧度,一般都是先不要打结的,待全部缝合完毕后再打结;

2、但是由于导引针本体较小,因此在进行导引端头与导引线的固定时,穿针引线较为的麻烦,在进行搭接固定时,也不够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该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通过第一辅助板、第二辅助板和开槽相配合,从而导引线的一端进行辅助打结。

2、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包括导引针和线孔,所述导引针的端面上设有线孔,所述导引针的上端设有线槽,所述线槽上端的一侧设有第一辅助板,所述线槽下端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辅助板,所述线槽靠近第二辅助板的一侧设有开槽,所述线孔的内部设有导引线。

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引线的一端穿过线孔后向第二辅助板处缠绕,所述导引线绕过第二辅助板后再向第一辅助板处缠绕,所述导引线绕过第一辅助板后通过开槽辅助进行打结。

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开槽位于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的中间,所述开槽呈矩形。

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上均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对称设置,所述导引线从两组限位凸起之间穿过。

6、进一步改进在于:两组所述限位凸起之间的间距要大于导引线的直径。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辅助板、第二辅助板和开槽相配合,从而导引线的一端进行辅助打结,再通过限位孔的限位,从而使导引针与导引线连接在一起,较为的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包括导引针(1)和线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针(1)的端面上设有线孔(2),所述导引针(1)的上端设有线槽(3),所述线槽(3)上端的一侧设有第一辅助板(4),所述线槽(3)下端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辅助板(5),所述线槽(3)靠近第二辅助板(5)的一侧设有开槽(6),所述线孔(2)的内部设有导引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线(7)的一端穿过线孔(2)后向第二辅助板(5)处缠绕,所述导引线(7)绕过第二辅助板(5)后再向第一辅助板(4)处缠绕,所述导引线(7)绕过第一辅助板(4)后通过开槽(6)辅助进行打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6)位于第一辅助板(4)和第二辅助板(5)的中间,所述开槽(6)呈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板(4)和第二辅助板(5)上均设有限位凸起(8),所述限位凸起(8)对称设置,所述导引线(7)从两组限位凸起(8)之间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限位凸起(8)之间的间距要大于导引线(7)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眼周埋线的导引针,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导引针和线孔,所述导引针的端面上设有线孔,所述导引针的上端设有线槽,所述线槽上端的一侧设有第一辅助板,所述线槽下端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辅助板,所述线槽靠近第二辅助板的一侧设有开槽,所述线孔的内部设有导引线;本技术通过第一辅助板、第二辅助板和开槽相配合,从而导引线的一端进行辅助打结,再通过限位孔的限位,从而使导引针与导引线连接在一起,较为的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殷刘琴,张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智美颜和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