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负压引流,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1、负压引流技术是通过敷料与创面全面充分接触,在负压作用下,充分吸引出创面分泌物及游离的坏死组织碎片,可以全创面引流,减少代谢物及毒性产物的重吸收,促进创面水肿和炎症的消退,并且将创面与外界隔离,有效降低了二次感染风险。
2、在进行负压引流时,由于需要对引流出的液体进行收集,所以通过收集容器配合进行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可是针对现有的收集容器的容积都是固定的且与负压结构是一体连接的,不便于对收集容器进行快速的更换,进而降低了负压引流操作的便捷性,同时我们考虑到对于收集容器更换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了便于对收集容器与负压结构进行快速安拆连接的一种负压引流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引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现有的收集容器的容积都是固定的且与负压结构是一体连接的,不便于对收集容器进行快速的更换,进而降低了负压引流操作的便捷性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集液筒、连接板、密封件、连接管、密封件、负压引流球和负压设备,负压设备通过连通管与集液筒的内部连通,密封件连接在连接板的顶部一侧,连接管连接在连接板的顶部另一侧,负压引流球通过单向阀和引流管与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连通组件与集液筒的顶部连通,所述集液筒的一侧连通有与连通管相适配的对接管,所述连通管的外圈设置有与对接管外圈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
4、优选的,所述集液筒的底部中心处设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与开口相适配的密封板。
5、优选的,所述密封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集液筒底部螺栓固定连接的固定板。
6、优选的,所述集液筒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进液口,紧固连通组件包含有连接在集液筒顶部且与进液口相适配的密封凸环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底部的密封管,所述密封凸环的顶部开设有与密封管相适配的密封槽。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两侧均竖直设置有一端通过轴套贯穿连接板的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的底端部螺纹连接有与集液筒顶部连接的紧固螺管。
8、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对接管相适配的连接螺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通过轴套贯穿连接螺管,所述对接管的外圈开设有外螺纹。
9、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通过紧固连通组件和连接组件的设置,便于实现集液筒与负压结构进行快速安拆连接,大大提高了后期更换集液筒的便捷性,提高了引流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
11、本实用新型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便于实现集液筒与负压结构进行快速安拆连接,大大提高了后期更换集液筒的便捷性,提高了引流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通过密封板和开口的设置,便于实现快速将集液筒内部的液体排出,通过固定板的设置,便于密封板与集液筒的底部进行连接固定,通过紧固连通组件的设置,连接板通过密封管与密封凸环的密封槽进行对接,即可实现连通,通过紧固螺杆和紧固螺管的设置,便于将连接板连接固定在集液筒的顶部位置,通过连接螺管和外螺纹的设置,便于实现快速将连通管和对接管进行连接固定。
1.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集液筒(1)、连接板(2)、密封件(3)、连接管(6)、负压引流球(4)和负压设备(8),负压设备(8)通过连通管(7)与集液筒(1)的内部连通,密封件(3)连接在连接板(2)的顶部一侧,连接管(6)连接在连接板(2)的顶部另一侧,负压引流球(4)通过单向阀(5)和引流管与连接管(6)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通过紧固连通组件与集液筒(1)的顶部连通,所述集液筒(1)的一侧连通有与连通管(7)相适配的对接管(12),所述连通管(7)的外圈设置有与对接管(12)外圈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集液筒(1)的底部中心处设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与开口相适配的密封板(10),所述密封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集液筒(1)底部螺栓固定连接的固定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筒(1)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进液口,紧固连通组件包含有连接在集液筒(1)顶部且与进液口相适配的密封凸环(16)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底部的密封管(14),所述密封凸环(16)的顶部开设有与密封管(14)相适配的密封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两侧均竖直设置有一端通过轴套贯穿连接板(2)的紧固螺杆(15),所述紧固螺杆(15)的底端部螺纹连接有与集液筒(1)顶部连接的紧固螺管(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7)的一端设置有与对接管(12)相适配的连接螺管(11),所述连通管(7)的一端通过轴套贯穿连接螺管(11),所述对接管(12)的外圈开设有外螺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