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37587发布日期:2024-01-26 22:51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结合半导体制冷将空气中的水分凝露后,引流到放电端;放电端输出高电压,利用高电压产生的电场力将凝露后的水分碎裂成粒径极小的水滴;同时高电压对上述极小的水滴进行电离和电荷注入,产生臭氧、羟基自由基和大量的带有电性的小水滴,以上混合臭氧、羟基自由基和大量的带有电性的小水滴的混合可以合称为水氧气溶胶。利用上述水氧气溶胶可以对微生物进行消杀,以净化空气。但是,目前缺乏一种能够大量产生水氧气溶胶的装置,以合理利用其进行净化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基于以上背景技术情况,开发一种能够大量产生水氧气溶胶的装置十分必要。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

3、水箱,具有盛水的空腔,水面以下为第一空腔,水面以上为第二空腔;

4、放电结构,设置在水箱的第二空腔内,且放电结构与位于水箱外的供电结构连接;所述放电结构适于对第二空腔内的空气放电,产生活性粒子,所述活性粒子为臭氧、羟基自由基、负离子和负氧离子;

5、供气结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的第二空腔连通;供气结构的输出端通过单向通气结构与所述水箱的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单向通气结构为设置于水箱内的气泡石;所述供气结构适于将第二空腔内产生的臭氧和羟基自由基送入水中,产生臭氧水;并将第二空腔内产生的负离子和负氧离子送入水中,产生活性水;

6、雾化器,设置于水箱的第一空腔内;所述雾化器适于将臭氧水碎裂成液滴,液滴浮出水面后,形成水雾;水雾与水箱内第二空腔的空气混合,形成超氧水雾气溶胶;并将活性水碎裂成液滴,液滴浮出水面后,形成水雾;水雾与水箱内第二空腔的负离子、负氧离子混合,形成活性水雾气溶胶;

7、上盖,设置于所述水箱的顶面,以封闭所述水箱;在所述上盖上间隔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适于放置于风道内;

8、出气口盖,设置于所述出气口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气口。

9、可选地,所述气泡石位于水箱的底部,且所述气泡石平行设置有出气面和非出气面。

10、可选地,所述水箱的侧壁为竖直平面,且所述非出气面与水箱的侧壁形成第一夹角;

11、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5°~75°。

12、可选地,所述水箱的侧壁为弧面,所述非出气面与所述弧面接触处的法平面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0°~45°。

13、可选地,所述进气口为文丘里结构。

14、可选地,所述进气口的开口小于出气口的开口。

15、可选地,所述雾化器靠近水面设置。

16、可选地,所述雾化器位于水面下2~3cm的位置处。

17、可选地,在所述雾化器上设有浮标,所述浮标适于调节雾化器在水中的高度。

18、可选地,在所述雾化器上设有刻度标记;所述刻度标记适于反映雾化器的工作水位区间。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水箱,具有盛水的空腔,水面以下为第一空腔,水面以上为第二空腔;放电结构,设置在水箱的第二空腔内,且放电结构与位于水箱外的供电结构连接;所述放电结构适于对第二空腔内的空气放电,产生活性粒子,所述活性粒子为臭氧、羟基自由基、负离子和负氧离子;供气结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的第二空腔连通;供气结构的输出端通过单向通气结构与所述水箱的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单向通气结构为设置于水箱内的气泡石;所述供气结构适于将第二空腔内产生的臭氧和羟基自由基送入水中,产生臭氧水;并将第二空腔内产生的负离子和负氧离子送入水中,产生活性水;雾化器,设置于水箱的第一空腔内;所述雾化器适于将臭氧水碎裂成液滴,液滴浮出水面后,形成水雾;水雾与水箱内第二空腔的空气混合,形成超氧水雾气溶胶;并将活性水碎裂成液滴,液滴浮出水面后,形成水雾;水雾与水箱内第二空腔的负离子、负氧离子混合,形成活性水雾气溶胶;上盖,设置于所述水箱的顶面,以封闭所述水箱;在所述上盖上间隔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适于放置于风道内;出气口盖,设置于所述出气口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气口;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放电结构产生活性粒子,活性粒子再通过供气结构和气泡石送入水中;雾化器将活性粒子与水的混合形成水雾,进而再将水雾与活性粒子混合,形成大量的超氧水雾气溶胶和活性水雾气溶胶,最后随风道释放,杀菌消毒,净化空气。

21、2.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泡石位于水箱的底部,且所述气泡石平行设置有出气面和非出气面;所述水箱的侧壁为竖直平面,且所述非出气面与水箱的侧壁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5°~75°;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泡石送入水箱中的气泡在水中形成螺旋运动,在水中的运动轨道更长,送入的活性粒子与水接触的时间更长,大大提升活性粒子与水的混合效果。

22、3.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箱的侧壁为弧面,所述非出气面与所述弧面接触处的法平面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0°~45°;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泡石送入水箱中的气泡在水中形成螺旋运动,在水中的运动轨道更长,送入的活性粒子与水接触的时间更长,大大提升活性粒子与水的混合效果。

23、4.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气口为文丘里结构;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形成的超氧水雾气溶胶和活性水雾气溶胶泄露。

24、5.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气口的开口小于出气口的开口;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风道内的空气流速大,开口面积较小的进气口处压强更大,迫使空气从进气口进入水箱的第二空腔,从出气口流出,水箱内无需气体动力装置,将水箱内的超氧水雾气溶胶和活性水雾气溶胶排入风道,随风道释放。

25、6.本实用新型所述雾化器靠近水面设置;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水体内上层的氧气含量较高,雾化器靠近液面上方设置,能形成更多的水雾,进而形成更多的超氧水雾气溶胶和活性水雾气溶胶。

26、7.本实用新型在所述雾化器上设有浮标,所述浮标适于调节雾化器在水中的高度;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雾化器在水中处于最合适的高度。

27、8.本实用新型在所述雾化器上设有刻度标记;所述刻度标记适于反映雾化器的工作水位区间;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水箱中的水足够,保持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正常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石(8)位于水箱(1)的底部,且所述气泡石(8)平行设置有出气面(13)和非出气面(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的侧壁为竖直平面,且所述非出气面(14)与水箱(1)的侧壁形成第一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的侧壁为弧面,所述非出气面(14)与所述弧面接触处的法平面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0°~4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7)为文丘里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7)的开口小于出气口(5)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9)靠近水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9)位于水面下2~3cm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雾化器(9)上设有浮标,所述浮标适于调节雾化器(9)在水中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雾化器(9)上设有刻度标记;所述刻度标记适于反映雾化器(9)的工作水位区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气泡石的水氧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水箱具有盛水空腔,水面以下为第一空腔,水面以上为第二空腔;放电结构设置在第二空腔内;放电结构对空气放电,产生活性粒子;供气结构输入端与第二空腔连通;输出端通过单向通气的气泡石与第一空腔连通;供气结构将活性粒子送入水中,产生臭氧水和活性水;雾化器形成超氧水雾气溶胶和活性水雾气溶胶;上盖封闭所述水箱;在上盖上间隔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放置于风道内;本申请通过放电结构产生活性粒子,活性粒子送入水中;雾化器形成大量超氧水雾气溶胶和活性水雾气溶胶,随风道释放,杀菌消毒,净化空气。

技术研发人员:张原,吴兴杰,张心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3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