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半卧位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2131发布日期:2023-09-09 14:3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半卧位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支撑靠背,具体为一种术后半卧位支撑架。


背景技术:

1、慢性泪囊炎是泪囊病变中最常见者,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此病与粘液囊肿性之主要鉴别,是为泪囊部皮肤呈现一定程度的弥漫性充血,结膜炎与泪溢症较为明显。严重者可形成化脓性囊肿。慢性泪囊炎在术后需要切口加压包扎2天,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出血量较多时可行面颊部冷敷。手术当天勿进过热饮食,患者需要进行半卧位休息,有利于伤口积血的引流,减少出血。目前手术床的高度调节,仅能使患者实现斜躺,做不到端坐卧位,申请公告号为cn213047830u及一种外科术后患者半卧位支撑架。该外科术后患者半卧位支撑架,包括倾斜设置的靠板与水平设置的平板,所述靠板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头枕,所述靠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制带,所述靠板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手臂支撑架,所述平板的外表面开设有骶骨孔,所述靠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被卷固定,上述的专利对患者端坐卧位的支撑性较差,容易产生疲惫,不能缓解背部久躺后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术后半卧位支撑架,对患者端坐卧位的支撑性较好,缓解患者的疲惫感,且能通过按摩来缓解背部久躺后的不适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术后半卧位支撑架,包括背部支撑板,所述背部支撑板后侧面的下部设有l形卡板,所述背部支撑板前侧面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背部支撑凸起,所述背部支撑凸起内设有按摩单元,所述背部支撑凸起前侧面的开口处设有弹性支撑垫,所述背部支撑板前侧面的下部设有高度可调节的腰部支撑单元,所述背部支撑板的底部设有定位组件。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按摩单元包括开设在所述背部支撑板中间位置处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周面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的端部安装有多个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有多个按摩滚轮,所述丝杆的端部连接有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侧面的驱动电机。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腰部支撑单元包括设在所述背部支撑板前侧面下部的u型支撑基座,所述u型支撑基座内安装有连接块,所述u型支撑基座的两侧开设有多个高度调节插孔,所述高度调节插孔内插接有与所述连接块侧面通孔配合的第二插杆,所述连接块的端部连接有腰部支撑块,所述腰部支撑块的前侧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背部支撑板下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左右两端各滑动连接有一个l形限位板,两个所述l形限位板之间连接有多个定位弹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背部支撑板顶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插接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的顶部设有头部支撑块,所述头部支撑块的前侧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凹槽。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凹槽、头部支撑块、弹性支撑垫、背部支撑凸起、第一限位凹槽和腰部支撑块对患者的头部、背部以及腰部进行三段式的支撑,提高了对患者端坐卧位的支撑性,缓解患者的疲惫感,通过设置驱动电机、滑块、丝杆、固定板、第二滑槽、按摩滚轮和连接轴来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滚动式的按摩来缓解背部久躺后的不适感,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插孔、第二插杆、连接块和u型支撑基座来调节腰部支撑块的高度,适应于不同人群的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术后半卧位支撑架,包括背部支撑板(1),所述背部支撑板(1)后侧面的下部设有l形卡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板(1)前侧面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背部支撑凸起(5),所述背部支撑凸起(5)内设有按摩单元,所述背部支撑凸起(5)前侧面的开口处设有弹性支撑垫(4),所述背部支撑板(1)前侧面的下部设有高度可调节的腰部支撑单元,所述背部支撑板(1)的底部设有定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半卧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单元包括开设在所述背部支撑板(1)中间位置处的第二滑槽(19),所述第二滑槽(19)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固定板(14),两个所述固定板(14)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13),所述丝杆(13)的周面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槽(19)滑动连接的滑块(12),所述滑块(12)的端部安装有多个连接轴(21),所述连接轴(21)的两端转动连接有多个按摩滚轮(20),所述丝杆(13)的端部连接有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14)侧面的驱动电机(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半卧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支撑单元包括设在所述背部支撑板(1)前侧面下部的u型支撑基座(2),所述u型支撑基座(2)内安装有连接块(18),所述u型支撑基座(2)的两侧开设有多个高度调节插孔(16),所述高度调节插孔(16)内插接有与所述连接块(18)侧面通孔配合的第二插杆(17),所述连接块(18)的端部连接有腰部支撑块(23),所述腰部支撑块(23)的前侧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半卧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背部支撑板(1)下部的第一滑槽(15),所述第一滑槽(15)的左右两端各滑动连接有一个l形限位板(7),两个所述l形限位板(7)之间连接有多个定位弹簧(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半卧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板(1)顶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插接有第一插杆(10),所述第一插杆(10)的顶部设有头部支撑块(9),所述头部支撑块(9)的前侧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凹槽(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术后半卧位支撑架,包括背部支撑板,所述背部支撑板后侧面的下部设有L形卡板,所述头部支撑块的前侧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背部支撑板前侧面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背部支撑凸起,所述背部支撑凸起内设有按摩单元,所述背部支撑凸起前侧面的开口处设有弹性支撑垫,本术后半卧位支撑架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凹槽、头部支撑块、弹性支撑垫、背部支撑凸起、第一限位凹槽和腰部支撑块对患者的头部、背部以及腰部进行三段式的支撑,提高了对患者端坐卧位的支撑性,缓解患者的疲惫感,通过设置驱动电机、滑块、丝杆、固定板、第二滑槽、按摩滚轮和连接轴来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滚动式的按摩来缓解背部久躺后的不适感。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娟,乔晓玉,许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0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