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给氧鼻罩。
背景技术:
1、鼻导管是目前国内各级医院普遍使用的给氧工具,主要使用方式为将鼻导管插入鼻孔前庭经鼻给氧,依从性好,插入较浅,患者易接受。但,由于老年人皮肤末梢功能退化、感觉迟缓,或患者由于疾病原因神志处于意识模糊状态,难以自主发觉并表达需求,而临床护士也存在工作繁忙琐碎、不易关注细节的情况,在使用鼻导管时,鼻导管可能长期压迫、摩擦鼻中隔以及人中部位,引起患者的不适甚至造成表皮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给氧鼻罩,旨在解决现有鼻导管长时间使用压迫且摩擦鼻中隔以及人中部位,引起患者不适甚至造成表皮破损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给氧鼻罩,其中,所述给氧鼻罩包括鼻罩主体、固定带以及给氧管,所述鼻罩主体仿形设置以罩设于患者鼻部,且所述鼻罩主体的边沿环设有气囊,以通过所述气囊贴附于患者面部,形成位于所述鼻罩主体内侧的给氧腔,所述鼻罩主体对应于患者鼻孔的位置开设有过孔;所述固定带安装于所述鼻罩主体,以将所述鼻罩主体固定于患者头部;所述给氧管连通所述过孔以对所述给氧腔内给氧。
3、可选地,所述气囊设置有充气口,以使得所述气囊的充气量可调节设置。
4、可选地,所述充气口处延伸设置有一充气管。
5、可选地,所述过孔对应于患者鼻孔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给氧管对应连通两个所述过孔。
6、可选地,所述给氧管的侧部开设有给氧口,且所述给氧口连通所述过孔,以使得所述给氧管横向设置避开患者口部。
7、可选地,所述鼻罩主体上设置有透明区域。
8、可选地,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鼻罩主体,另一端悬置,以使得位于所述鼻罩主体两侧的两个对应的所述固定带环绕患者头部后连接固定。
9、可选地,所述鼻罩主体的两侧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给氧腔的透气孔。
10、可选地,所述透气孔处设置有滤网。
11、可选地,所述鼻罩主体的内侧对应于患者鼻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护垫。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仿形设置一所述鼻罩主体罩设于患者鼻部,再通过所述给氧管给所述鼻罩主体内侧的所述给氧腔内给氧,以免除将所述给氧管插入鼻孔,在保持甚至提高给氧效率的基础上,避免了所述给氧管接触鼻中隔,同时,所述给氧管固定于所述鼻罩主体,也不再接触压迫患者人中部位,而所述鼻罩主体边沿设置有所述气囊,通过柔性的所述气囊贴附于患者鼻部周围,避免了所述鼻罩主体的压迫与摩擦。综上,所述给氧鼻罩的给氧方式相较于鼻导管插入鼻孔给氧,减小了患者的不适且避免了摩擦造成患者表皮磨损的情况,同时,设置为鼻罩结构避免了对患者口部的遮挡,不影响患者饮食以及与他人正常交流,满足给氧需求的同时更具实用性。
1.一种给氧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氧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设置有充气口,以使得所述气囊的充气量可调节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氧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口处延伸设置有一充气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氧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对应于患者鼻孔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给氧管对应连通两个所述过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氧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氧管的侧部开设有给氧口,且所述给氧口连通所述过孔,以使得所述给氧管横向设置避开患者口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氧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罩主体上设置有透明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氧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鼻罩主体,另一端悬置,以使得位于所述鼻罩主体两侧的两个对应的所述固定带环绕患者头部后连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氧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罩主体的两侧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给氧腔的透气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给氧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处设置有滤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氧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罩主体的内侧对应于患者鼻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护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