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下肢抬高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1258发布日期:2023-12-14 01:3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医用下肢抬高垫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械的,特别涉及一种医用下肢抬高垫。


背景技术:

1、在骨科临床上,经常遇到下肢受损的情况。在手术前或手术后对患者下肢进行诊断或检查时,医护人员往往需要将患者相应的肢体进行抬高固定才能完成治疗。在现有技术中,为便于实现对患者下肢不同高度的抬高,抬高垫要么单纯地倾斜抬高、要么采用充气垫抬高。然而,由于为了方便诊断或治疗,抬高腿部的过程中,期望小腿保持水平,现有的抬高设备难以使小腿保持水平状态,或者难以在高度切换后仍然使小腿保持水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医用下肢抬高垫,能够在切换任意高度的过程中使得患者小腿保持水平状态,从而方便医生进行诊断或治疗,并且,腿部抬高的过程无需用户移动身体,大腿均能够被良好的支撑,操作更方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用下肢抬高垫,包括:

3、底座;

4、第一支撑垫,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底座铰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垫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沿绕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转动;

5、第二支撑垫,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铰接,且所述第二支撑垫水平布置;

6、滑动支撑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垫与所述底座之间的第一弧形杆以及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垫与所述第二支撑垫的交界处、下端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四侧边,下端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

7、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时,所述第一弧形杆相对于所述底座滑动,所述第二弧形杆相对于所述底座滑动,所述第二支撑垫相对于所述底座平移。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端设有朝下延伸的第一弧形孔,所述第一弧形杆的下端插设于所述第一弧形孔内,并能在所述第一弧形孔内滑动,所述第一弧形杆对应的半径以及所述第一弧形孔对应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一侧边到所述第二侧边的距离。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背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上端设有朝下延伸的第二弧形孔,所述第二弧形杆的下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弧形孔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二弧形孔内滑动,所述第二弧形杆对应的半径以及所述第二弧形孔对应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一弧形杆对应的半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垫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三侧边,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四侧边,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滑动的过程中能够改变所述第二支撑垫的长度;

11、所述底座包括第三部分以及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四部分包括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第四部分滑动的过程中能够改变所述底座的长度。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杆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的交界位置的中部位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弧形杆连接于所述第四侧边的中部位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垫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

15、所述第二支撑垫包括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

16、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铰接。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垫覆盖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交界位置。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部设有横向贯穿所述第二弧形孔的多个穿孔,各所述穿孔沿竖向排列,所述医用下肢抬高垫还包括锁止销,所述锁止销穿设于所述穿孔并抵接所述第二弧形杆从而锁定所述第二弧形杆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杆能够与所述底座分离,所述第二弧形杆能够与所述底座分离,所述第一支撑垫能够转动至贴合于所述底座的下壁面的位置,所述第二支撑垫能够转动至贴合于所述底座的下壁面的位置。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医用下肢抬高垫包括底座、第一支撑垫、第二支撑垫以及滑动支撑件。第一支撑垫能够相对于底座沿绕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转动,第二支撑垫连接第一支撑垫且水平布置。滑动支撑件包括设于第二支撑垫与底座之间的第一弧形杆以及第二弧形杆,第一弧形杆上端铰接于第一支撑垫与第二支撑垫的交界处、下端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二弧形杆的上端连接第四侧边,下端与底座滑动连接。该方案中,第一支撑垫配置成相对于底座转动时,第一弧形杆相对于底座滑动,第二弧形杆相对于底座滑动,第二支撑垫相对于底座平移。当需要切换高度时,第一支撑垫朝上或朝下转动,此时第一弧形杆以及第二弧形杆均相对于底座滑动,使得第二支撑垫能够朝斜上方或斜下方平移,该高度切换的过程中,第二支撑垫能够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故当下肢抬高垫抬高或下降时(抬高或下降视患者的腿部尺寸而定),能够使支撑于第一支撑垫的小腿能够始终保持水平,更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也更利于患者腿部的血液循环。

22、并且,相对于单纯利用一块平板直上直下平移的结构而言,本申请中的第一支撑垫与第二支撑垫能够相互联动,即当第二支撑垫上移时,第一支撑垫能够对应转动来适配大腿的转动,即调整高度的过程中,患者不用前后移动身体即可以使得其下肢被良好的支撑。若采用一个支撑垫直上直下平移时,为了方便支撑,用于需要在床上前后平移身体才能够方便下肢进行支撑,支撑效果较差。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下肢抬高垫,包括底座、第一支撑垫、第二支撑垫以及滑动支撑件。第一支撑垫能够相对于底座沿绕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转动,第二支撑垫连接第一支撑垫且水平布置。滑动支撑件包括设于第二支撑垫与底座之间的第一弧形杆以及第二弧形杆,第一弧形杆上端铰接于第一支撑垫与第二支撑垫的交界处、下端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二弧形杆的上端连接第四侧边,下端与底座滑动连接。该方案中,抬高垫高度切换的过程中,第二支撑垫能够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故当下肢抬高垫抬高或下降时(抬高或下降视患者的腿部尺寸而定),能够使支撑于第一支撑垫的小腿能够始终保持水平,更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也更利于患者腿部的血液循环。

技术研发人员:景凯,陈奇鸣,郭振国,李澜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