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氏针折弯旋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8286发布日期:2023-08-09 20:2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克氏针折弯旋尾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骨科手术工具,尤其是一种克氏针折弯旋尾器。


背景技术:

1、众所周知,克氏针是一种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其原规格长度一般固定在二十公分左右,直径在0.5-2毫米之间,有不同的几种规格。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部位,也常被用在骨科手术中骨折块的临时固定中。由于广泛应用,克氏针的最大直径逐渐增加到4毫米。随着外固定支架的使用,常配合外固定锁钉来固定骨盆骨折、跟骨骨折等较大的骨折。

2、而在具体使用时,是先将克氏针打入且固定到骨头上,然后便需要对克氏针进行折弯,折弯之后再进行后续的操作,如裁剪至合适的长度和调整针尾方向等等。目前,针对克氏针折弯时,基本都需要利用到相关的器械,但是现有的克氏针折弯器械,如专利号cn214678994u所公开的一种新型克氏针折弯器,虽说可以满足针对克氏针的夹持折弯要求,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以下缺点:第一:该器械两端盲孔直径固定,即不同直径的克氏针需配合不同型号的器械;两端盲孔深度有限,即必须将克氏针剪短后才能将克氏针插入并折弯。第二:该器械整体为一个朝向,在进行折弯时,很容易被周围软组织阻挡手术操作,不利于克氏针折弯至合适角度;且容易遮挡操作者视线,不利于精准折弯。第三:在克氏针折弯且完成尾端长度裁剪之后,需更换其他器械来进行克氏针尾端方向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克氏针长度及直径的限制、可以避免软组织阻挡、视线遮挡且可以调整克氏针尾端方向的克氏针折弯旋尾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克氏针折弯旋尾器,包括手柄部和套筒,所述套筒一体成型于手柄部的一端,且所述套筒与手柄部之间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夹角为钝角,所述套筒设置有用于供克氏针穿过的通管,所述手柄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

4、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口径与通管的直径相对应。

5、优选地,所述夹角为150°。

6、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厚度为0.25mm。

7、优选地,所述手柄部呈扁平状。

8、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体以下有益效果:

9、手柄部与套筒之间设置有夹角,且夹角为钝角,手柄部与套筒不属于同一个方位,使得在对克氏针进行折弯时,更有效的避免周围软组织阻挡手术操作,为操作者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同时避免遮挡操作者的视线,给予操作者提供更好的操作环境;

10、2、套筒的通管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克氏针直径及针尾的长度不受限制,可自由穿过套筒进行使用。这样即不受克氏针直径的限制,不需设计多种型号的器械;也不受克氏针长度的限制,无需在折弯前进行裁剪,可减少多余操作步骤,使克氏针折弯手术的操作更加便捷;

11、3、手柄部尾部还设置有凹槽,其利用凹槽可以在克氏针折弯且完成尾端长度裁剪之后,进行克氏针尾端方向的精细调整或者旋转。



技术特征:

1.一种克氏针折弯旋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部和套筒,所述套筒一体成型于手柄部的一端,且所述套筒与手柄部之间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夹角为钝角,所述套筒设置有用于供克氏针穿过的通管,所述手柄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针折弯旋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口径与通管的直径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克氏针折弯旋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15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克氏针折弯旋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厚度为0.2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克氏针折弯旋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呈扁平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克氏针折弯旋尾器。包括手柄部和套筒,所述套筒一体成型于手柄部的一端,且所述套筒与手柄部之间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夹角为钝角,所述套筒设置有用于供克氏针穿过的通管,所述手柄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本技术主要依靠手柄部与套筒之间设置有夹角,使得在对克氏针进行折弯时,更有效的避免周围软组织阻挡手术操作,可给予操作者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且可有效的避免遮挡操作者的视线;同时,套筒的通管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克氏针的直径及针尾的长度不受限制;并且,手柄部尾部还设置有凹槽,其利用凹槽可以在克氏针折弯且完成尾端长度裁剪之后,进行克氏针尾端方向的精细调整或者旋转。

技术研发人员:王李钢,张彦,夏玉礼,盛志中,苏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深圳市骨伤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