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滴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85038发布日期:2023-09-09 12:1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科滴药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眼科滴药管,属于眼科。


背景技术:

1、眼科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手机和电子游戏机等产品的日益普及,人们经常存在用眼过度的问题,加重了人们出现眼科疾病的概率。从而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整治,其通常需要对患者的眼部进行滴药,将药物滴入眼球是最常用的治疗和养护手段。在进行滴药时,患者会出现因药物进入眼球而不停的眨动,使得药物流出,造成药物的浪费。

2、为了解决患者滴药时的眼球眨动问题,公开号为cn210355078u的中国实用专利公开了“一种眼科护士使用的滴眼器”,通过设置扩张杆使得滴药和撑开眼皮同步,以解决眼睛不停地眨动的问题。但滴药过程中需要频繁的按压装置中的按压片,以实现将药挤出,这就使得眼皮同步的在打开与关闭间切换,患者体验将十分差;该装置还易出现为了将眼皮撑开而无法调节挤压气囊力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眼科滴药管,该滴药管眼皮撑开机构的手持部设置在侧面,挤药头在顶部,独立进行挤压和撑开操作,医生可根据需要选择眼皮打开时间和滴药的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眼科滴药管,包括挤药头、药筒、眼皮撑开机构和滴药头,所述药筒上方连接所述挤药头,所述药筒下方连接所述滴药头,所述眼皮撑开机构包括眼皮贴板、竖连接杆、横连接杆和手持部,所述横连接杆设有两根,所述两根横连接杆交叉连接形成剪刀型结构,每根所述横连接杆下部均设有对应的所述竖连接杆,所述竖连接杆垂直连接在所述横连接杆的下部,所述眼皮贴板连接在所述竖连接杆下部,所述横连接杆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所述药筒上,每根所述横连接杆的端部均连接一个所述手持部。

3、所述挤药头的左右两侧设有挤压部,两个所述挤压部通过弹簧连接。

4、两根所述横连接杆通过转轴交叉连接,所述转轴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

5、所述手持部为圆环形状。

6、所述眼皮贴板为弧形结构。

7、所述挤压部为内凹弧形结构。

8、两个所述竖连接杆分别位于所述药筒的前后两侧,每个所述竖连接杆的下端连接对应的所述眼皮贴板。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实用新型一种眼科滴药管的手持部设置在侧面,挤药头在顶部,独立进行挤压和撑开操作,医生可根据需要选择眼皮打开时间和滴药的量;

11、2、本实用新型一种眼科滴药管挤药头内设有弹簧,增加挤压时所需要的力,以便更好的控制挤压力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眼科滴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挤药头(1)、药筒(2)、眼皮撑开机构(3)和滴药头(4),所述药筒(2)上方连接所述挤药头(1),所述药筒(2)下方连接所述滴药头(4),所述眼皮撑开机构(3)包括眼皮贴板(31)、竖连接杆(32)、横连接杆(33)和手持部(34),所述横连接杆(33)设有两根,所述两根横连接杆(33)交叉连接形成剪刀型结构,每根所述横连接杆(33)下部均设有对应的所述竖连接杆(32),所述竖连接杆(32)垂直连接在所述横连接杆(33)的下部,所述眼皮贴板(31)连接在所述竖连接杆(32)下部,所述横连接杆(33)通过连接板(5)固定在所述药筒(2)上,每根所述横连接杆(33)的端部均连接一个所述手持部(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滴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挤药头(1)的左右两侧设有挤压部(11),两个所述挤压部(11)通过弹簧(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滴药管,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横连接杆(33)通过转轴(6)交叉连接,所述转轴(6)连接在所述连接板(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滴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34)为圆环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滴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皮贴板(31)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科滴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11)为内凹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滴药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连接杆(32)分别位于所述药筒(2)的前后两侧,每个所述竖连接杆(32)的下端连接对应的所述眼皮贴板(3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眼科滴药管,包括挤药头、药筒、眼皮撑开机构和滴药头,药筒上方连接挤药头,药筒下方连接滴药头,眼皮撑开机构包括眼皮贴板、竖连接杆、横连接杆和手持部,横连接杆设有两根,两根横连接杆交叉连接形成剪刀型结构,竖连接杆垂直连接在横连接杆的下部,眼皮贴板连接在所述竖连接杆下部,横连接杆通过连接板固定在药筒上,每根横连接杆的端部均连接一个手持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手持部设置在侧面,挤药头在顶部,独立进行挤压和撑开操作,医生可根据需要选择眼皮打开时间和滴药的量;挤药头内设有弹簧,增加挤压时所需要的力,以便更好的控制挤压力度。

技术研发人员:林川,刘洋,李建华,朱正,胡扬涛,巢艳,付燕梅,王凯,杨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