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80150发布日期:2023-08-20 12:3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骨科,尤其涉及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


背景技术:

1、骨病从专业角度上来说是“骨病学”,它是骨科疾病三大病学之一,另外两种分别为“正骨学”和“筋伤学”,骨病也是骨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助行器是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在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中被广泛使用,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免撑住助行器是助行器的一种,指不需要依靠手部或者肘部支撑力使患者可正常行走的助行器具,免撑助行器在使用时需要将腿部弯曲九十度放置于腿部支架之上,之后通过膝盖与底座之间形成的支撑力辅助患者行走,当患者处于坐着的状态时,底座脱离与地面的接触,这就使患者需要站立时没有辅助支撑力,导致站立过程不够便捷,且易因为站立不稳摔倒而产生安全隐患,但是现有的免撑助行器没有让使用者在站立时便捷且安全使用的构件,所以特提出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具备让使用者站立时便捷且安全使用免撑助行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免撑住助行器是助行器的一种,指不需要依靠手部或者肘部支撑力使患者可正常行走的助行器具,免撑助行器在使用时需要将腿部弯曲九十度放置于腿部支架之上,之后通过膝盖与底座之间形成的支撑力辅助患者行走,当患者处于坐着的状态时,底座脱离与地面的接触,这就使患者需要站立时没有辅助支撑力,导致站立过程不够便捷,且易因为站立不稳摔倒而产生安全隐患,但是现有的免撑助行器没有让使用者在站立时便捷且安全使用的构件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包括底座和装置壳,所述底座的顶部与装置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壳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腿部支架,所述腿部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固定壳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的后侧贯穿固定壳并延伸至固定壳内腔的外侧,所述固定壳的内腔设置有推拉装置。

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推拉装置包括两个转块,所述转块的底部通过转轴与控制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转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底部与控制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转块配合使用的圆形柱,所述圆形柱的表面与转块的表面接触,通过设置推拉装置,当需要将底座进行拆卸时,推拉装置可将限位块推离与固定壳内腔的接触。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装置壳内腔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弹簧,两个弹簧相反的一侧均与装置壳的内腔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稳定块和弹簧,限位块沿着稳定块表面移动产生的力使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稳定块和弹簧的配合使用使限位块可以在固定位置稳定的移动。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稳定块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限位块,两个弹簧相对的一侧均与限位块的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限位块,当限位块穿过限位孔移动至固定壳的内腔时,限位块可以使装置壳与固定壳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固定壳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位孔,两个限位块相对的一侧均穿过限位孔并延伸至固定壳的内腔,通过设置限位孔,限位块沿着挤压槽的内腔移动穿过限位孔并延伸至固定壳的内腔,限位孔使限位块可以移动至固定壳的内腔。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挤压槽,所述挤压槽的内腔与限位块的表面接触,通过设置挤压槽,将限位块移动至挤压槽的内腔,限位块沿着挤压槽的内腔移动穿过限位孔并移动至固定壳的内腔,挤压槽对限位块的移动位置具有限制作用。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装置壳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做防滑处理,通过设置支撑把手,当底座完成拆卸时可以握住支撑把手,将底座作为站立的支撑辅助工具。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腿部支架、推拉装置、转块、扭簧和圆形柱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免撑住助行器是助行器的一种,指不需要依靠手部或者肘部支撑力使患者可正常行走的助行器具,免撑助行器在使用时需要将腿部弯曲九十度放置于腿部支架之上,之后通过膝盖与底座之间形成的支撑力辅助患者行走,当患者处于坐着的状态时,底座脱离与地面的接触,这就使患者需要站立时没有辅助支撑力,导致站立过程不够便捷,且易因为站立不稳摔倒而产生安全隐患,但是现有的免撑助行器没有让使用者在站立时便捷且安全使用的构件的问题。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推拉装置,控制块移动带动转块向前移动,转块移动时圆形柱对转块产生挤压力,圆形柱对转块产生的挤压力带动两个转块通过转轴在控制块的顶部旋转,转块旋转产生的力使扭簧发生弹性形变,推拉装置可将限位块推离与固定壳内腔的接触。



技术特征:

1.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包括底座(1)和装置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与装置壳(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壳(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腿部支架(3),所述腿部支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壳(4),所述固定壳(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块(5),所述固定壳(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控制块(6),所述控制块(6)的后侧贯穿固定壳(4)并延伸至固定壳(4)内腔的外侧,所述固定壳(4)的内腔设置有推拉装置(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装置(7)包括两个转块(701),所述转块(701)的底部通过转轴与控制块(6)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转块(7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扭簧(702),所述扭簧(702)的底部与控制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4)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转块(701)配合使用的圆形柱(703),所述圆形柱(703)的表面与转块(701)的表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2)内腔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稳定块(8),所述稳定块(8)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弹簧(9),两个弹簧(9)相反的一侧均与装置壳(2)的内腔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块(8)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限位块(10),两个弹簧(9)相对的一侧均与限位块(10)的表面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4)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10)配合使用的限位孔(11),两个限位块(10)相对的一侧均穿过限位孔(11)并延伸至固定壳(4)的内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5)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块(10)配合使用的挤压槽(12),所述挤压槽(12)的内腔与限位块(10)的表面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把手(13),所述把手的表面做防滑处理。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术后复健移动辅助结构,包括底座和装置壳,所述底座的顶部与装置壳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底座、腿部支架、推拉装置、转块、扭簧和圆形柱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免撑住助行器是助行器的一种,指不需要依靠手部或者肘部支撑力使患者可正常行走的助行器具,免撑助行器在使用时需要将腿部弯曲九十度放置于腿部支架之上,之后通过膝盖与底座之间形成的支撑力辅助患者行走,当患者处于坐着的状态时,底座脱离与地面的接触,这就使患者需要站立时没有辅助支撑力,导致站立过程不够便捷,且易因为站立不稳摔倒而产生安全隐患,但是现有的免撑助行器没有让使用者在站立时便捷且安全使用的构件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