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颈部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8484发布日期:2023-09-14 04:1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颈部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颈部固定,尤其涉及可调式颈部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1、颈部损失在现代创伤专科中发生率越来越高,在治疗过程中,颈部固定是很重要的一项治疗措施;

2、现在临床使用的高分子材料颈托无法进行调节,由于不同患者的颈部粗细不同,常规的颈托固定组件无法有效的根据不同患者进行适应性调节,达不到理想的固定效果。

3、为此我们提出可调式颈部固定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调式颈部固定组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现有的颈托无法根据不同患者进行适应性调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调式颈部固定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设置有头枕,底座的内部还活动连接有间距调节杆,所述间距调节杆的两端外部均套设有连接块,并通过连接块固定安装有支撑架,其通过支撑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颈撑。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间距调节杆的两端表面分别设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其两端的连接块内壁分别开设有与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啮合的螺纹槽;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使得转动间距调节杆即可带动其两端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连接的连接块实现反向同步传动,以便实现调节两颈撑之间的间距。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颈撑的后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外部螺纹连接有锁杆,其余支撑架的连接轴固定有锁环,所述锁环的表面均匀分布开设有与锁杆对应的锁孔;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使得通过锁杆配合锁孔即可实现调节颈撑与连接头之间的转动角度,给予患者颈部更舒适的支撑。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颈撑的表面胶黏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材质为海绵;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垫与患者颈部抵触,降低患者颈部的不适。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让患者的头颈枕在头枕上后,转动间距调节杆即可带动其两端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连接的连接块实现反向同步传动,进而调节两颈撑的间距,以便能够作用在患者颈部的两侧,同时可通过锁杆配合锁孔调节颈撑的倾斜角度,以便能给予患者更加舒适的状态,固定效果更佳,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可调式颈部固定组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间设置有头枕(2),底座(1)的内部还活动连接有间距调节杆(3),所述间距调节杆(3)的两端外部均套设有连接块(4),并通过连接块(4)固定安装有支撑架(5),其通过支撑架(5)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颈撑(8),所述颈撑(8)的后部设置有连接头(6),所述连接头(6)的外部螺纹连接有锁杆(7),其余支撑架(5)的连接轴固定有锁环(10),所述锁环(10)的表面均匀分布开设有与锁杆(7)对应的锁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颈部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杆(3)的两端表面分别设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其两端的连接块(4)内壁分别开设有与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啮合的螺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颈部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撑(8)的表面胶黏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垫(9)的材质为海绵。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可调式颈部固定组件,属于颈部固定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颈托无法根据不同患者进行适应性调节的问题,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设置有头枕,底座的内部还活动连接有间距调节杆,所述间距调节杆的两端外部均套设有连接块,并通过连接块固定安装有支撑架,其通过支撑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颈撑,让患者的头颈枕在头枕上后,转动间距调节杆即可带动其两端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连接的连接块实现反向同步传动,进而调节两颈撑的间距,以便能够作用在患者颈部的两侧,同时可通过锁杆配合锁孔调节颈撑的倾斜角度,以便能给予患者更加舒适的状态,固定效果更佳,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溧阳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