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2447发布日期:2023-08-25 01:2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


背景技术:

1、输液架作为了种极为普遍的医疗器械,常被用于静脉注射、输血等治疗措施中。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范围亦有很大程度的拓展,因此医疗环境也相应复杂多样化,尤其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紧急施救的可行性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室外治疗便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传统输液架体积较大而且不易携带,这不利于室外如野外、车内院前急救等环境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固定杆与调节杆通过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的上表面设置有收缩机构,所述调节杆的外壁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通过卡紧机构与调节杆固定连接。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通孔、固定筒、定位杆、弹簧、拉板、定位槽;所述通孔开设在固定杆的外壁一侧上部,所述通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杆的外壁一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筒的内壁一侧,所述定位杆的外壁一侧滑动连接在通孔与定位槽的内壁,所述定位槽开设在调节杆的外壁一侧,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板。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收缩机构包括连接柱、固定块、限位板、连接孔、插销、固定孔;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行走轮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的下表面,所述固定块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壁滑动连接在凹槽的两侧内部,所述插销的外壁滑动连接在连接孔与固定孔的内壁,所述连接孔开设在连接柱的中部,所述固定孔开设在凹槽的内壁两侧上部与下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卡紧机构包括连接板、卡紧板、吊耳、螺母、螺杆;所述连接板的内壁与调节杆相贴合,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卡紧板,所述卡紧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吊耳,其中一个所述吊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吊耳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在螺母的内壁。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挂钩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挂钩的顶端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一端,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与卡紧板的下表面。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调节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凹槽开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凹槽分别开设在底座的下表面四角。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节调节机构,使调节杆缩进固定杆内,从而使该输液架的高度缩短,方便带上车,而后通过收缩机构的设置,可以使行走轮滑出凹槽或缩进凹槽,从而方便输液架方便移动或者平放,从而解决了输液架体积较大而且不易携带的问题,从而便于在室外或车内等急救环境下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杆(3),所述固定杆(2)与调节杆(3)通过调节机构(4)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行走轮(6),所述行走轮(6)的上表面设置有收缩机构(7),所述调节杆(3)的外壁设置有挂钩(9),所述挂钩(9)通过卡紧机构(8)与调节杆(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通孔(401)、固定筒(402)、定位杆(403)、弹簧(404)、拉板(405)、定位槽(406);所述通孔(401)开设在固定杆(2)的外壁一侧上部,所述通孔(4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筒(402),所述固定筒(402),所述固定筒(4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杆(403),所述定位杆(403)的外壁套设有弹簧(404),所述弹簧(40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杆(403)的外壁一侧,所述弹簧(4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筒(402)的内壁一侧,所述定位杆(403)的外壁一侧滑动连接在通孔(401)与定位槽(406)的内壁,所述定位槽(406)开设在调节杆(3)的外壁一侧,所述定位杆(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板(4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机构(7)包括连接柱(701)、固定块(702)、限位板(703)、连接孔(704)、插销(705)、固定孔(706);所述连接柱(70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行走轮(6)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柱(7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702)的下表面,所述固定块(702)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03),所述限位板(703)的外壁滑动连接在凹槽(5)的两侧内部,所述插销(705)的外壁滑动连接在连接孔(704)与固定孔(706)的内壁,所述连接孔(704)开设在连接柱(701)的中部,所述固定孔(706)开设在凹槽(5)的内壁两侧上部与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8)包括连接板(801)、卡紧板(802)、吊耳(803)、螺母(804)、螺杆(805);所述连接板(801)的内壁与调节杆(3)相贴合,所述连接板(80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卡紧板(802),所述卡紧板(80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吊耳(803),其中一个所述吊耳(8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母(804),所述吊耳(803)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螺杆(805),所述螺杆(805)的外壁螺纹连接在螺母(804)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9)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挂钩(9)的顶端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块(10)的一端,所述连接块(1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板(801)与卡紧板(802)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开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凹槽(5)分别开设在底座(1)的下表面四角。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院前急救输液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固定杆与调节杆通过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的上表面设置有收缩机构,所述调节杆的外壁设置有挂钩。本技术中,通过调节调节机构,使调节杆缩进固定杆内,从而使该输液架的高度缩短,方便带上车,而后通过收缩机构的设置,可以使行走轮滑出凹槽或缩进凹槽,从而方便输液架方便移动或者平放,从而解决了输液架体积较大而且不易携带的问题,从而便于在室外或车内等急救环境下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娟,伍伟锋,鲁玲玲,余慧卿,梁建新,吴伟红,周瑞云,林彩霞,陈玉辉,唐宇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