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口封堵器

文档序号:34854121发布日期:2023-07-22 15:58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口封堵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材,具体涉及一种造口封堵器。


背景技术:

1、santulli肠吻合造瘘术虽然保持了患儿生理性肠道的连续性,但因手术创伤患儿肠道功能仍被改变、肛门括约肌和腹盆腔植物神经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故此患儿日常排便需要通过回肠储袋。

2、但在日常使用护理过程中发现,由于日常活动与饮食的影响,造口处常会溢出肠液导致防漏膏粘黏不牢固,传统处理方案是在造口开口处放置一个棉球,通过棉球吸除溢出肠液,但此方案只能解决少量的肠液溢出问题。

3、进而为了避免造口内肠液等大量溢出,通过使用镊子夹取凡士林纱布条封堵造口,再通过医用胶布加压,促进大便经肠管远端排出,此方案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造口溢出的问题,但是溢出的肠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时间过长即会出现封堵不稳定的情况,又需要重新封堵,但重新封堵造口又会加重患儿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口封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仍然未解决造口封堵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2、一种造口封堵器,包括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上设置有可调节密封装置,所述封堵装置通过所述可调节密封装置密封封堵造口;

3、所述封堵装置包括用于塞入造口的塞体,所述塞体一侧设置有用于限制肠道物溢出的多层橡胶环,所述可调节密封装置贯穿设置在所述塞体上;

4、所述可调节密封装置包括贯穿设置在所述塞体中轴的活动槽以及在所述活动槽滑动连接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所述塞体内皆设置有通气通孔,设置在所述塞体的通气通孔一端与外界连通,设置在所述活动杆的通气通孔一端与造口连通,当两个所述通气通孔另一端抵接时,造口与外界处于连通状态。

5、进一步地,所述塞体一侧设置有手把,所述活动杆贯穿连接所述手把。

6、进一步地,所述塞体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活动杆位移的限位器。

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杆一侧的滑块和设置在所述活动槽内侧的滑槽,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沿着所述滑槽所在方向直线运动。

8、进一步地,所述塞体底端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安装有缓释药仓。

9、进一步地,所述缓释药仓包括内部中空的环圈结构,所述环圈结构外侧设置有螺纹,所述环槽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环圈结构螺纹连接所述环槽,所述环圈结构一侧设置有缓释微孔。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封堵装置对造口进行封堵,通过塞体周侧的多层橡胶环以确保提高造口内密封性,通过可调节密封装置以确保封堵装置易于拆卸,通过控制活动杆调节通气通孔相对位置实现快速密封或拆卸塞体。



技术特征:

1.一种造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装置(1),所述封堵装置(1)上设置有可调节密封装置(2),所述封堵装置(1)通过所述可调节密封装置(2)密封封堵造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11)一侧设置有手把(13),所述活动杆(22)贯穿连接所述手把(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11)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活动杆(22)位移的限位器(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造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14)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杆(22)一侧的滑块(141)和设置在所述活动槽(21)内侧的滑槽(142),所述滑块(141)设置在所述滑槽(142)内并沿着所述滑槽(142)所在方向直线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11)底端设置有环槽(15),所述环槽(15)安装有缓释药仓(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造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药仓(16)包括内部中空的环圈结构(161),所述环圈结构(161)外侧设置有螺纹,所述环槽(15)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环圈结构(161)螺纹连接所述环槽(15),所述环圈结构(161)一侧设置有缓释微孔(16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造口封堵器,包括封堵装置,封堵装置上设置有可调节密封装置,封堵装置通过可调节密封装置密封封堵造口;封堵装置包括塞体,塞体一侧设置有多层橡胶环,可调节密封装置贯穿设置在塞体上;可调节密封装置包括活动槽以及活动杆,活动杆与塞体内皆设置有通气通孔,设置在塞体的通气通孔一端与外界连通,设置在活动杆的通气通孔一端与造口连通,当两个通气通孔另一端抵接时,造口与外界处于连通状态;本技术通过封堵装置对造口进行封堵,通过塞体周侧的多层橡胶环以确保提高造口内密封性,通过可调节密封装置以确保封堵装置易于拆卸,通过控制活动杆调节通气通孔相对位置实现快速密封或拆卸塞体。

技术研发人员:尹良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省新华医院、安徽省儿科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