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1820发布日期:2023-11-29 19:4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即可防意外拔出,也可防咬瘪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1、在临床上使用的气管导管品种繁多,其结构也各尽不同,在使用过程中,有些气管导管意外脱门齿而出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气管导管被意外拔出,而且有时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咬住气管导管,使气管导管被意外咬瘪;上述被意外拔出和意外咬瘪,将病人置于危险之中,也给医生治疗带来了麻烦。

2、现在有专利号为“201420656652.6”的“一种防咬式气管插管”,其“防咬式”结构是“一种防咬式气管插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深入人体气管的一端设置第一管口,另一端设置第二管口,所述管体接近第一管口处设置气囊,所述第二管口连接机械通气接口,所述管体的一侧设置气囊充气连接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防咬装置,所述防咬装置包覆在管体外围,包括内层硬体部和外层软体部;所述气囊充气连接管的表面覆盖一层防咬层”。

3、还有一种专利号为“202120770926.4”的“防脱落型气管导管”,其“防脱落”的结构是“一种防脱落型气管导管(1),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包括一插管导管(1)、定位球囊一(11)和定位组件(2);所述定位球囊一(11)设于所述插管导管(1)靠近头端的一侧,且定位球囊一(11)与充气管一(12)连接,所述充气管一(12)的另一端连接一充气接头一(13);所述定位组件(2)活动设于所述插管导管(1)上且靠近尾端接头(14)的一处”。

4、上述气管导管的“防咬式”结构或“防脱落”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其功能,但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5、(一)、气管导管“防咬式”或“防脱落”的结构固定,其功能单一;

6、(二)、气管导管“防咬式”或“防脱落”结构不能精准移动,也即不能根据病人的体型进行快速精准定位,不能快速精准调节插管的深度;

7、(三)、气管导管“防咬式”或“防脱落”结构的通用范围小,需要配备多种型号的气管导管,难以适应不同体型病人的需求;

8、(四)、气管导管“防咬式”或“防脱落”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使用过程中操作不方便,效率低。

9、所以,气管导管作为病人维持生命的重要呼吸通道,其安全性、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适应病人的突发情况,需要对现有气管导管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该气管导管根据病人的体型,实时调整气管的插入深度,不但能有效地预防气管导管拔出,而且能防止病人咬瘪气管导管;其舒适性好,插入的深度快速、精准,减少变故,进而更好地保障了病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实现其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包括定位球囊、第一充气管、管体、导管接头、管体刻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安装有防拔装置,所述防拔装置包括第一套筒、防拔球囊、第二充气管、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固定套在所述管体上,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防拔球囊固定套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筒套通过其内螺纹与第一套筒的外螺纹连接,所述防拔球囊与第二充气管连接。

3、这样,所述防拔装置通过螺纹在所述第一套筒上移动,以精准调整定位球囊插入的深度,更好地保障了病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变故,从而防止气管导管的意外拔出。

4、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套筒上设有防咬装置,所述防咬装置包括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三套筒通过其内螺纹与第一套筒的外螺纹连接。这样防咬装置通过螺纹在所述第一套筒上移动,更好地保障了病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气管导管被咬瘪。

5、进一步地,上述第三套筒的外壁设有硅胶层或橡胶层。使得病人在意外咬气管导管时,具有更好的舒适度,更好地保护门齿。

6、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套筒的两端设有限位块。这样,医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快速定位,使得防咬装置和防拔装置在使用过程更安全、可靠。

7、进一步地,上述限位块由硅胶或橡胶制成。病人在使用过程中减少了限位块对口腔的磨损,提高对口腔的舒适性。

8、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套筒在所述管体刻度的18—24cm位置。这样,第一套筒能够适应多种病人的体型,通用性更强,节约成本。

9、进一步地,上述防咬装置的长度为2-4cm。使得防咬装置通用性更强,节约成本。

10、进一步地,上述第三套筒由铝合金、钛合金或碳纤维制成。这样的第三套筒具体一定的硬度,能够更好地保护气管导管,其成本低。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一)、本实用新型的“防拔装置”在管体上通过螺纹能够简单快速移动,根据病人的体型进行精准定位,更快速方便地调节气管导管的插入深度;而且防拔球囊在门齿内的可靠性和舒适性更强,从而更好地保障了病人在使用气管导管过程中的安全性。

13、(二)、本实用新型的“防咬装置”通过螺纹能够简单快速移动,“防咬装置”防止了气管导管被咬瘪,减少了对口腔的磨损,提高了口腔的舒适性,更好地保护门齿。

14、(三)、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使用范围更大,不需要配备多种型号就能适应大多不同体型病人的需求,其减少了污染,且降低了成本。

15、(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医生操作方便,使用过程很容易实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

17、首先,医生对病人进行常规评估,医生根据评估转动气管导管上的防拔球囊,防拔球囊通过第二套筒的螺纹在第一套筒上移动,当防拔球囊移动到病人所需刻度位置即插管深度时,停止防拔球囊的转动;同时将防咬装置即第三套筒,通过螺纹移动至防拔球囊,使防拔球囊和第三套筒紧邻,使得防咬装置恰好在门齿下,防拔球囊正好位于门齿内侧。当病人常规全麻诱导后,医生将气管导管插入口腔,当气管导管的定位球囊(声门球囊)到达插入深度时,第一充气管给定位球囊充气,保证定位球囊的安全性;此时定位球囊刚好位于声门下时,而防拔球囊也恰好位于病人口腔内门齿内侧,此时第二充气管给防拔球囊充气,然后再继续按照普通气管插管全麻操作。

18、当气管导管意外脱出门齿时,位于门齿内侧的防拔球囊受门齿的阻挡,其非常有效地阻挡了气管导管脱出口腔,继续保持气管导管的插入深度,进而继续保障病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当病人意外咬住气管导管时,防咬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了气管导管被咬瘪。

19、当病人达到拔管指标,医生将防拔球囊放空,即第二充气管放空防拔球囊中的气体;然后再将定位球囊放空,即第一充气管放空定位球囊中的气体;医生将防拔球囊从门齿内侧移出,进一步拔出气管导管。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包括定位球囊(1)、第一充气管(2)、管体(3)、导管接头(4)、管体刻度(5),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上安装有防拔装置,所述防拔装置包括第一套筒(6)、防拔球囊(7)、第二充气管(8)、第二套筒(9);所述第一套筒(6)固定套在所述管体(3)上,所述第一套筒(6)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防拔球囊(7)固定套在所述第二套筒(9)的外壁,所述第二套筒(9)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筒(9)通过其内螺纹与第一套筒(6)的外螺纹连接,所述防拔球囊(7)与第二充气管(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6)上设有防咬装置,所述防咬装置包括第三套筒(10),所述第三套筒(10)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三套筒(10)通过其内螺纹与第一套筒(6)的外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套筒(10)的外壁设有硅胶层(11)或橡胶层(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6)的两端设有限位块(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3)由硅胶或橡胶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6)在所述管体刻度(5)的18—24cm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咬装置的长度为2-4c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套筒(10)由铝合金、钛合金或碳纤维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拔防咬的气管导管,包括定位球囊、第一充气管、管体、导管接头、管体刻度,其中所述管体上安装有防拔装置,所述防拔装置包括第一套筒、防拔球囊、第二充气管、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固定套在所述管体上,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防拔球囊固定套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筒套通过其内螺纹与第一套筒的外螺纹连接,所述防拔球囊与第二充气管连接。该气管导管实时调整气管的插入深度,不但能有效地预防气管导管拔出,而且能防止病人咬瘪气管导管,进而更好地保障了病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双楠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