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2857发布日期:2023-10-28 16:2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俯卧位通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的,特别是俯卧位通气装置的。


背景技术: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外多种损伤因素(如肺炎、脓毒症和严重创伤等)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疾病。在这些损伤因素的作用下,肺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发生改变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使大量液体渗出至肺泡和肺泡间质内发生肺水肿。机械通气是ards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得到一致认可的机械通气手段包括肺保护性通气(小潮气量、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以及俯卧位通气。

2、俯卧位(prone position),指患者俯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后伸,而头偏向一侧。 俯卧位通气具有以下病理生理学效应:1.促进塌陷肺泡复张(在俯卧位通气时,胸腔内负压由背侧向腹侧逐渐减小,背侧胸腔内负压增大,跨肺压增大,可促进背侧肺泡重新开放。腹侧胸腔内负压减小,跨肺压减少,腹侧通气量减少,但仍能维持腹侧肺泡开放。同时,俯卧位后,解剖位置上位于心脏下方受心脏压迫的肺叶体积缩小,部分被心脏压迫的萎陷肺泡复张。俯卧位通气患者需要镇静甚至肌松,有利于膈肌松弛,跨膈压降低,促进部分背侧肺泡复张,增加气血交换面积。);2.改善通气血流比(俯卧位时肺内血流重新分布,腹侧区域血流增加而背侧区域血流减少,同时腹侧区域通气减少而背侧区域通气增加,通气血流比明显改善。);3.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俯卧位时,背侧肺通气区域由重力依赖区转变为非重力依赖区,顺应性增加。腹侧通气区域由非重力依赖区转变为重力依赖区,顺应性下降。但背侧通气区域肺顺应性增加较腹侧通气区域肺顺应性下降明显,肺泡通气更“均一”,总的肺顺应性增加。);4利于痰液引流.(机械通气患者由于体位及镇静肌松药物的使用,深部痰液难以得到有效引流,俯卧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痰液引流更为充分);5.促进循环系统(俯卧位通气促进肺泡复张、改善氧合,从而降低肺血管阻力,降低右心室后负荷。另外,俯卧位时腹腔压力升高,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及左心室后负荷增加。通过上述机制,俯卧位通气可增加有心脏前负荷储备功能患者的心输出量)。

3、对于俯卧位通气操作而言,由于市面上缺乏专业的配套软垫,导致医护人员通常不得不采用多个普通的软枕叠加配合替代,不但在操作上较为不便,还存在软枕移位风险,进而可能引起人工气道脱管。为此,部分业内人士设计了可辅助进行俯卧位通气操作的支撑装置,如公告号为cn218515887u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便捷式智能化俯卧位通气治疗装置。然而,此类支撑装置无法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调整患者的腰部的抬升幅度。此外,公告号为cn213697637u的实用新型专利还公开了一种重症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时使用的趴枕装置。此种支撑装置虽然可利用充放气实现升降功能,但是只能将患者的腰部和头部进行同步升降,而无法单独抬升患者的腰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俯卧位通气装置,可在保持患者的头部高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自由调整患者的腰部高度,满足不同身形或病情的患者的俯卧位通气需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俯卧位通气装置,包括基垫、腰部支撑抬升器和头垫,所述头垫和腰部支撑抬升器分别设置在基垫的顶面,所述腰部支撑抬升器包括支撑片、调节机构和腰垫,若干片所述支撑片从前至后依次排列且均呈中部向上凸出的弯折状,各片所述支撑片的弯曲程度由调节机构同时调节,所述腰垫同时覆盖在各片支撑片之上。

3、作为优选,所述头垫的顶面设有凹口,所述头垫的侧壁处还设有连通凹口与外界的通气口。

4、作为优选,还包括脚垫和膝垫,所述头垫和腰部支撑抬升器、膝垫和脚垫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基垫的顶面。

5、作为优选,所述腰垫、各片支撑片以及患者之间还缠绕有若干根限位带。

6、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机壳、双向伸缩件、把手和紧固件,所述双向伸缩件包括芯轴、齿轮和齿条,所述芯轴可转动式连接在机壳的内腔之中且前后向设置,若干个所述齿轮从前至后依次套设在芯轴之外,各个所述齿轮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啮合有左右向水平设置的齿条,各根所述齿条分别与机壳的内壁相滑动式连接,位于同一个所述齿轮的上方和下方的齿条分别将相背离的两端伸出机壳之外并所对应的支撑片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把手与芯轴的其中一端相连接,所述机壳与各根齿条之间通过若干个紧固件可拆卸式连接。

7、作为优选,各根所述齿条之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若干个前后贯通式设置的条体通孔,所述机壳的前侧和后侧之间设有若干个前后相对应的壳体通孔。

8、作为优选,各根所述齿条与所对应的支撑片之间还设有延长杆,各根所述延长杆与所对应的支撑片相铰接。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1)通过采用支撑片、调节机构和腰垫共同构成腰部支撑抬升器,可利用调节机构同时对从前至后依次排列且均呈中部向上凸出的弯折状的支撑片进行弯曲程度的调节,又使腰部支撑抬升器与基垫和头垫相联用,从而可在保持患者的头部高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自由调整患者的腰部高度,满足不同身形或病情的患者的俯卧位通气需求;

11、2)通过采用机壳、双向伸缩件、把手和紧固件共同构成调节机构,同时采用芯轴、齿轮和齿条共同构成双向伸缩件,可通过转动把手以使芯轴自转,使套设在各个芯轴之外的各个齿轮驱动各根齿条沿着机壳直线滑移,从而使各片支撑片在两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迫压力下使中部进一步上凸或逐渐下沉,再配合各个紧固件进行定形,整体结构简单,调节便捷,支撑方式更为舒服;

12、3)通过在各根所述齿条与所对应的支撑片之间增设铰接的延长杆,使各片支撑片的形变更为稳定。

13、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俯卧位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垫(1)、腰部支撑抬升器(2)和头垫(3),所述头垫(3)和腰部支撑抬升器(2)分别设置在基垫(1)的顶面,所述腰部支撑抬升器(2)包括支撑片(21)、调节机构(22)和腰垫(23),若干片所述支撑片(21)从前至后依次排列且均呈中部向上凸出的弯折状,各片所述支撑片(21)的弯曲程度由调节机构(22)同时调节,所述腰垫(23)同时覆盖在各片支撑片(21)之上,所述调节机构(22)包括机壳(221)、双向伸缩件(222)、把手(223)和紧固件(224),所述双向伸缩件(222)包括芯轴(2221)、齿轮(2222)和齿条(2223),所述芯轴(2221)可转动式连接在机壳(221)的内腔之中且前后向设置,若干个所述齿轮(2222)从前至后依次套设在芯轴(2221)之外,各个所述齿轮(222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啮合有左右向水平设置的齿条(2223),各根所述齿条(2223)分别与机壳(221)的内壁相滑动式连接,位于同一个所述齿轮(2222)的上方和下方的齿条(2223)分别将相背离的两端伸出机壳(221)之外并所对应的支撑片(21)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把手(223)与芯轴(2221)的其中一端相连接,所述机壳(221)与各根齿条(2223)之间通过若干个紧固件(224)可拆卸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位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垫(3)的顶面设有凹口,所述头垫(3)的侧壁处还设有连通凹口与外界的通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位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垫(4)和膝垫(5),所述头垫(3)和腰部支撑抬升器(2)、膝垫(5)和脚垫(4)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基垫(1)的顶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位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垫(23)、各片支撑片(21)以及患者之间还缠绕有若干根限位带(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位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根所述齿条(2223)之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若干个前后贯通式设置的条体通孔,所述机壳(221)的前侧和后侧之间设有若干个前后相对应的壳体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位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根所述齿条(2223)与所对应的支撑片(21)之间还设有延长杆(2224),各根所述延长杆(2224)与所对应的支撑片(21)相铰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俯卧位通气装置,包括基垫、腰部支撑抬升器和头垫,所述头垫和腰部支撑抬升器分别设置在基垫的顶面,所述腰部支撑抬升器包括支撑片、调节机构和腰垫,若干片所述支撑片从前至后依次排列且均呈中部向上凸出的弯折状,各片所述支撑片的弯曲程度由调节机构同时调节,所述腰垫同时覆盖在各片支撑片之上。本技术通过采用支撑片、调节机构和腰垫共同构成腰部支撑抬升器,可利用调节机构同时对从前至后依次排列且均呈中部向上凸出的弯折状的支撑片进行弯曲程度的调节,又使腰部支撑抬升器与基垫和头垫相联用,从而可在保持患者的头部高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自由调整患者的腰部高度,满足不同身形或病情的患者的俯卧位通气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金雪芬,高潮,陈光,蒋凯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雪芬
技术研发日:202304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