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及升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03306发布日期:2023-12-07 07:2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及升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用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及升温装置。


背景技术:

1、由于围手术期时,患者的皮肤暴露在空气中,皮肤处会擦拭冰冷的消毒液或进行大量输液、输血等,患者的体温容易流失,体温出现明显下降,机体的代谢率会显著增高,增加机体的耗氧量,从而导致患者的心肺在术中容易加重负荷,引发严重的后果。近年来,为了预防患者出现低体温,在术中和/或术后常对患者使用保暖装置,确保患者的体温保持稳定。

2、申请号为cn202122150412.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升温毯暖风管支撑架,包括“匚”形底座,通过“匚”形底座将升温毯暖风管支撑架固定在手术床/台边,升温毯暖风管支撑架上还设有管道夹持装置,用于固定暖风管,确保升温毯盖合于患者上,防止保暖装置的暖风管过重,将升温毯拖拽至手术台或病床的下方,影响患者保暖。

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保暖装置仅有暖风管道夹设在管道夹持装置上,保暖装置放置在地面上,保暖装置的进风口容易抽吸地面的杂物而造成保暖装置堵塞,并且,保暖装置不易移动,在使用时需要抽抬起保暖装置,放置在地面的保暖装置还容易阻碍医护人员的行进道路,影响医生的术中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及升温装置,以解决支架仅能固定暖风管,无法放置医用升温毯装置的缺陷。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包括:

4、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用于放置医用升温毯装置;

5、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上端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移动底座可相对地面移动;

6、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支撑板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置线架和盘管架。

7、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板能够放置医用升温毯装置,支撑板位于移动底座的上方,令支撑板和地面间隔设置,防止地面的灰尘、毛发从医用升温毯装置的进风口进入,造成医用升温毯装置的堵塞、损坏;而且,由于移动底座是可移动的,在使用时,医护人员能够直接推动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实现医用升温毯装置靠近或远离手术台或病床,无需医护人员费力抽抬医用升温毯装置,医护人员能够快速调节医用升温毯装置的位置,防止医用升温毯装置在术中或术后阻碍医护人员的行走;连接杆设有置线架和盘管架,分别用于固定医用升温毯装置的电源线和暖风管,防止线管缠绕,难以使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置线架和所述盘管架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盘管架位于所述置线架的上方。

9、将固定医用升温毯装置电源线的置线架和固定暖风管的盘管架间隔设置,防止电源线和暖风管相互缠绕,在使用时还需提前分离医用升温毯装置的电源线和暖风管;由于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暖风管连通升温毯,升温毯盖合于患者身上,因此,位于上方的盘管架能够更好的支撑暖风管,防止暖风管掉落。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置线架包括有l形杆,所述l形杆由垂直连接的限位部和支撑部组成,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连接杆互相平行,所述限位部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11、通过上述设置,l形杆和连接杆形成一个带开口的丩形架,当医用升温毯装置放置于支撑板上时,其电源线能够沿开口绕设,以稳固电源线。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形杆设有两个且呈上下对称且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部位于两所述支撑部相互远离的一侧。

13、由于一个l形杆和连接杆形成带开口的丩形架,两个l形杆分别与连接杆形成开口方向相反的置线架,医护人员可将医用升温毯装置的电源线绕设于两个丩形架之间,因此,两个l形杆会对电源线施以限位作用,避免在支架带动医用升温毯装置移动时发生电源线晃动,导致电源线从置线架上掉落于地面。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形杆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

15、如此设置,医护人员可以转动l形杆,便可解除l形杆对电源线的限位作用,方便将电源线直接从l形杆上取出。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的径向端面设有内螺纹孔,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端水平延伸并设有外螺纹部,所述外螺纹部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孔。

17、如此设置,通过支撑部的外螺纹与连接杆的内螺纹孔螺纹啮合,实现l形杆与连接杆的转动连接,当l形杆没有外力作用时,限位部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孔的啮合作用,固定l形杆和连接杆的相对位置。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还包括有旋转复位件,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端水平延伸并穿设于所述连接杆内,所述支撑部穿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复位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以驱使所述l形杆复位。

19、通过上述设置,医护人员能直接转动限位部,限位部以支撑部为转轴,实现l形杆和连接杆的相对转动;设置旋转复位件,当医护人员转动限位部时,支撑部随连接的限位部自转,此时,与支撑部和连接杆连接的旋转复位件发生变形,当医护人员松开限位部时,变形的旋转复位件自动将l形杆拉回到初始位置,无需医护人员手动恢复l形杆的初始位置。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盘管架为开口朝上的u形架。通过上述方式,暖风管可盘绕于盘管架上,防止暖风管掉落。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把手部,所述把手部呈球形,和/或,所述连接杆可伸缩设置。

22、设置把手部,医护人员可直接抓握连接杆上的把手部,实现医护人员对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的拽拉移动;和/或,连接杆可伸缩设置,通过调节连接杆的上下长度,以使医护人员能直接拽动连接杆,实现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的移动;或者,能够调节把手部的高度,令把手部的高度位置能够更加贴合医护人员的身高,以便医护人员可以能够更好的推动和调节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的位置。

2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升温装置,包括医用升温毯装置和如上述所述的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所述医用升温毯装置包括有主机、固定架和锁紧螺杆,所述主机和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固定架内,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螺孔,所述锁紧螺杆的一端螺纹穿设所述螺孔,并与所述连接杆相抵接,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接触。

24、如此设置,使得医用升温毯装置既能够放置在支撑板上,获得支撑,又能够与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牢固连接,防止医护人员在推动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时,受惯性作用,医用升温毯装置从支撑板上滑落,造成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线架和所述盘管架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盘管架位于所述置线架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线架包括有l形杆,所述l形杆由垂直连接的限位部和支撑部组成,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连接杆互相平行,所述限位部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杆设有两个且呈上下对称且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部位于两所述支撑部互相远离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杆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径向端面设有内螺纹孔,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端水平延伸并设有外螺纹部,所述外螺纹部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旋转复位件,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端水平延伸并穿设于所述连接杆内,所述支撑部穿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复位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以驱使所述l形杆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架为开口朝上的u形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把手部,所述把手部呈球形,和/或,所述连接杆可伸缩设置。

10.一种升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医用升温毯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所述医用升温毯装置包括有主机、固定架和锁紧螺杆,所述主机和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固定架内,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螺孔,所述锁紧螺杆的一端螺纹穿设所述螺孔,并与所述连接杆相抵接,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及升温装置,其中,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包括支撑板、移动底座和连接杆,支撑板水平设置,用于放置医用升温毯装置;移动底座的上端与支撑板连接,移动底座可相对地面移动;连接杆与支撑板连接,连接杆上设有置线架和盘管架。另外,医用升温毯装置包括有主机、固定架和锁紧螺杆,主机和固定架转动连接,连接杆能穿设于固定架内,固定架上开设有螺孔,锁紧螺杆的一端螺纹穿设螺孔,并与连接杆相抵接,主机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接触。本技术能够解决医用升温毯装置的支架仅能固定暖风管,无法放置保暖装置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叶丽,黄慧慧,谢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