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煎药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42442发布日期:2023-10-06 07:5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煎药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煎药壶。


背景技术:

1、煎药壶是近些年来产生的一种小电器,其采用加热装置实现全自动煎药。通过现代的设计实现传统煎药操作,有效提炼药材。煎药壶通常包括药壶和底座,市面上的煎药壶一般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一体式即药壶和底座为一体不可拆卸的结构,而分体式煎药壶的药壶则能够从底座上取下,从而更加轻便,方便用户进行投药取药等操作。

2、目前市面上的分体式煎药壶包括陶瓷材质的药壶,以及安装有发热盘的底座,通过发热盘加热药壶底部,热传导加热药材或者食材进行煎煮烹饪。陶瓷药壶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底部成型时会向上凹陷,导致其无法与发热盘更好的贴合,传热效率较低。为了使药壶底部与发热盘贴合更好,传热更佳,往往陶瓷药壶烧制成型之后要进行底部磨平操作。但往往经过这一道工序后,药壶内部会造成一定的暗伤,在后续消费者使用时,有不当的操作或磕碰或者干烧时都会使磨平后的药壶缺陷慢慢放大,最后导致药壶破裂。

3、另外,陶瓷药壶成型后多增加了一道磨平的工序也增加了一项成本,且药壶在配备食材或药材加水后药壶重量增加,在端放过程中药壶底部平面跟任何平面接触都有冲击破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煎药壶,以解决现有药壶加工成本较高,且底部平面强度较低,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分体式煎药壶,包括壶身以及底座,所述壶身具有壶嘴以及把手,所述底座设置有发热件,所述壶身可取放地置于所述发热件,所述壶身的底壁设置有朝向下方凸出的定位凸筋,所述定位凸筋在所述壶身的底壁围成加热区域,所述发热件具有传热面以及环绕于所述传热面外周的避让区域,所述壶身置于所述发热件的状态下,所述加热区域对应所述传热面,所述定位凸筋位于所述避让区域。

4、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煎药壶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5、所述发热件具有承托面,所述承托面环绕在所述传热面的外周,所述承托面所在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传热面所在的位置高度,以形成所述避让区域。

6、所述承托面和所述传热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定位凸筋的高度,以使所述承托面抵顶支撑所述定位凸筋。

7、所述发热件的直径小于所述定位凸筋的内径,所述避让区域位于所述发热件的外周,所述壶身置于所述发热件的状态下,所述定位凸筋环绕于所述发热件的外周。

8、所述传热面与所述加热区域相抵接以用于支撑所述壶身。

9、所述壶身是由紫砂材料制成的结构。

10、所述壶身的侧壁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壶身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11、所述壶身的侧壁和底壁之间具有过渡弧面,所述底座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发热件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侧壁具有与所述过渡弧面形状适配的配合弧面。

12、所述底座设置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发热件的下方,所述隔热件对应所述发热件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聚热弧面,所述聚热弧面朝向所述壶身的投影位于所述过渡弧面。

13、所述传热面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传热凹槽。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壶身底壁设置有定位凸筋,以在所述壶身的底壁围成加热区域,加热过程中,所述加热区域对应所述发热件的传热面,从而使所述传热面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加热区域。在所述壶身的加工工艺上,所述壶身无需将底部磨平,相比现有的药壶加工工艺减少一道加工工序,制作成本更低,且降低了所述壶身底壁在磨平过程中受到暗伤的风险。在结构上,由于所述定位凸筋的存在,使其能够对所述壶身起到支撑作用,当所述壶身还处于热态时,用户将其放置在所述发热件或者桌面等平面结构上时,由于所述定位凸筋低于所述加热区域,因此所述定位凸筋会首先与桌面等接触,进而减小了所述壶身底壁受到的冲击,降低所述壶身造成暗伤的风险,以及破损情况的发生。

16、此外,所述定位凸筋能够与所述发热件的传热面配合,所述壶身放置在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定位凸起环绕与所述传热面的外周,进而能够对用户对于所述壶身的放置位置起到提示作用,使用户更加方便、快速地将所述壶身放置到位,提高了使用体验。

17、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热件的直径小于所述定位凸筋的内径,所述避让区域位于所述发热件的外周,所述壶身置于所述发热件的状态下,所述定位凸筋环绕于所述发热件的外周。所述发热件的面积小于所述加热区域的面积,使得所述壶身与所述发热件的定位更加方便,利用所述发热件整体与所述定位凸筋进行定位,使得所述定位凸筋环绕在所述发热件的外周。并且,在加热过程中,所述定位凸筋还能够对所述发热件的热量起到聚拢作用,所述发热件的热量因受到所述定位凸筋的阻挡而滞留在所述加热区域,阻止所述发热件的热量向外周扩散,进而使热量集中对所述加热区域进行加热,提高热量利用率,减少热量浪费,提高加热效率。

18、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热面与所述加热区域相抵接以用于支撑所述壶身。所述传热面与所述加热区域抵接,使二者的接触效果更好,贴合程度更高,从而使更多的热量通过接触传热的方式传递至所述壶身,相较于辐射传热的方式而言,接触传热具有更高的传热效率,进而提高加热效率,使所述壶身更加快速的温升。

19、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壶身的侧壁和底壁之间具有过渡弧面,所述底座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发热件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侧壁具有与所述过渡弧面形状适配的配合弧面。所述配合弧面与所述过渡弧面形状适配,不仅能够进一步起到对所述壶身放置的定位作用,方便用户将所述壶身放置到位,而且还使得所述底座口沿更加圆润,进而降低所述壶身与所述底座发生磕碰的概率,当所述壶身偏置与所述底座接触时,所述过渡弧面与所述配合弧面接触,二者的接触更加柔和,进而减少了所述壶身和所述底座的刮擦以及磕碰。

2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设置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发热件的下方,所述隔热件对应所述发热件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聚热弧面,所述聚热弧面朝向所述壶身的投影位于所述过渡弧面。所述隔热件能够将所述发热件的热量汇聚在所述容置腔内,使热量集中向上传递至所述壶身,而不会向下传递,使下方的零部件处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中,提高所述底座内部电器元件和壳体的使用寿命。同时,所述聚热弧面将所述发热件扩散至外周的热量进行聚集,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对所述药壶的过渡区域加热,由于过渡区域距离所述发热件较远,因此利用辐射的方式对该区域进行辅助加热,能够提高加热的均匀性,使所述壶身各个区域的温度更加接近,提高药材的受热均匀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分体式煎药壶,包括壶身以及底座,所述壶身具有壶嘴以及把手,所述底座设置有发热件,所述壶身可取放地置于所述发热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煎药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煎药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煎药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分体式煎药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煎药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煎药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煎药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煎药壶,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煎药壶,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煎药壶,包括壶身以及底座,壶身具有壶嘴以及把手,底座设置有发热件,壶身可取放地置于发热件,壶身的底壁设置有朝向下方凸出的定位凸筋,定位凸筋在壶身的底壁围成加热区域,发热件具有传热面以及环绕于传热面外周的避让区域,壶身置于发热件的状态下,加热区域对应传热面,定位凸筋位于避让区域。定位凸筋在壶身的底壁围成加热区域,加热过程中,传热面的热量传递至加热区域。在壶身的加工工艺上,壶身无需将底部磨平,减少一道加工工序,制作成本更低。在结构上,由于定位凸筋的存在,能够对壶身起到支撑作用,定位凸筋会首先与桌面等接触,进而减小了壶身底壁受到的冲击,降低壶身造成暗伤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黄建辉,邱雄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