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及其包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88235发布日期:2024-03-01 12:5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及其包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卫生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及其包膜。


背景技术:

1、人体阴道环境是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圈,有益菌、中性菌和条件致病菌动态平衡地定植于阴道和尿道内,有益菌(如益生菌)就像是士兵一样,在阴道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菌膜,防止有害菌入侵。然而在女性经期,因使用卫生巾、卫生棉等卫生用品,导致经血及经期其他分泌物在阴道口的停留时间延长,使得其中的有害菌过度生长,易导致阴道菌群失衡;加上经期人体免疫力的减弱,从而易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等阴道问题,危害女性健康。

2、目前,虽然出现了一些中药抑菌、抗菌的卫生产品,然而其只能从“救火”的角度适当减少有害菌,其对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并无帮助,且中草药的使用或多或少都会引起女性感官或心理上的不适。

3、综上,亟需研发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以改善经期阴道微生态菌群失衡引发的女性经期健康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及其包膜,以解决女性经期的阴道微生态菌群易失衡而危害女性经期健康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包括卫生巾本体,所述卫生巾本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表层、吸收层和底膜,所述表层包括益生菌层和纤维层,所述益生菌层位于远离底膜一侧,所述纤维层贯穿设有导流槽组。

3、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4、本方案通过在纤维层上设置益生菌层,便于女性在经期使用卫生巾时,益生菌层中的益生菌和/或其代谢产物吸附至使用者阴道表面或渗透进皮肤表层,形成一层保护性菌膜,不仅有效维持使用者阴道的微生态菌群平衡,补充使用者自身免疫不足,有效防止有害菌入侵,从而从根本上防止有害菌对使用者阴道微生态菌群的破坏,降低使用者因微生态菌群失衡而引发炎症的概率,维护女性阴道健康;且益生菌分泌的代谢产物还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能力,杀灭有害菌,协助维持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健康。而设置贯穿纤维层的导流层组,则有助于经血快速导流至吸收层被吸收,避免经血侧漏,或是避免经血堆聚在表层而影响益生菌的释放,从而提高益生菌层调节阴道微生态菌群的效果。

5、优选的,所述纤维层内部含有益生菌菌体和/或益生菌代谢产物。

6、有益效果:本方案在制备纤维层的过程中,直接将益生菌及其菌液固定在纤维层内部,使得在卫生巾使用过程中,缓慢释放益生菌或其代谢产物,益生菌吸附至使用者阴道表面或渗透进皮肤表层,形成一层保护性菌膜,不仅有效维持使用者阴道的微生态菌群平衡,补充使用者自身免疫不足,有效防止有害菌入侵;而益生菌的代谢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能力,有助于杀灭有害菌,协助维持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健康。

7、优选的,所述导流槽组包括位于卫生巾本体两端的水滴型导流槽和位于侧面的“8”字形导流槽。

8、有益效果:本方案设置上述导流槽,一方面便于经血的快速导流,另一方面,“8”字形和水滴型的导流槽均是类益生菌的形状,有效模拟益生菌形状,增加卫生巾使用趣味性,调节和治愈使用者经期的心情。

9、优选的,所述水滴型导流槽内靠近卫生巾本体的端部设有辅助导流槽。

10、有益效果:本方案在卫生巾本体两端设有辅助导流槽,有效应对经血量大时的两端侧漏。

11、优选的,所述卫生巾本体中部设有中心导流槽,所述“8”字形导流槽位于中心导流槽和水滴型导流槽的交界处,所述“8”字形导流槽的数量为四个。

12、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将“8”字形导流槽设置于中心导流槽和水滴型导流槽交界处,便于经血的快速导流,有效避免经血堆聚和侧漏。

13、本方案还提供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的包膜,所述包膜包在卫生巾本体外,所述包膜上设有益生菌标识区。

14、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在包膜外设置益生菌标识区,便于使用者选择商品时进行识别。

15、优选的,所述益生菌标识区外设有温感层,所述温感层包括温感材料喷涂的卡通益生菌形状。

16、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在益生菌标识区设置温感材料喷涂形成的温感层,使用者在使用卫生巾前,保温放置或用手捂一会卫生巾包膜,包膜表面则会出现卡通益生菌形状,增加产品趣味性,从而有效调节和治愈使用者经期心情,利于使用者在经期保持良好心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包括卫生巾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卫生巾本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表层、吸收层和底膜,所述表层包括益生菌层和纤维层,所述益生菌层位于远离底膜一侧,所述纤维层贯穿设有导流槽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内部含有益生菌菌粉或益生菌代谢产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组包括位于卫生巾本体两端的水滴型导流槽和位于侧面的“8”字形导流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滴型导流槽内靠近卫生巾本体的端部设有辅助导流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卫生巾本体中部设有中心导流槽,所述“8”字形导流槽位于中心导流槽和水滴型导流槽的交界处,所述“8”字形导流槽的数量为四个。

6.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的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膜包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卫生巾本体外,所述包膜上设有益生菌标识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的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标识区外设有温感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微生态菌群的卫生巾及其包膜,包括卫生巾本体,所述卫生巾本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表层、吸收层和底膜,所述表层包括益生菌层和纤维层,所述益生菌层位于远离底膜一侧,所述纤维层贯穿设有导流槽组。本方案通过纤维层表面设置益生菌层,便于女性在经期使用卫生巾时,益生菌层中的益生菌和/或其代谢产物吸附至使用者阴道表面或渗透进皮肤表层,形成一层保护性菌膜,有效维持使用者阴道的微生态菌群平衡,补充使用者自身免疫不足,有效防止有害菌入侵,从而从根本上防止有害菌对使用者阴道微生态菌群的破坏,降低使用者因微生态菌群失衡而引发炎症的概率,维护女性阴道健康。

技术研发人员:张贤,马春燕,朱博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