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加压止血装置

文档序号:36114524发布日期:2023-11-22 15:03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加压止血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用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术后加压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1、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技术,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它是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治方法,进展也非常迅速,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心脏介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采用心脏介入术中的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需要在上胸或者大腿根部进行穿刺,穿刺部位需要加压包扎24小时。

2、传统的术后护理止血采用的设备较为笨重,在采用沙袋压迫时,存在如下问题:加压位置定位不精确,易改变,加压沙袋易脱落;患者长时间保持卧位,患者精神上和身体上都难以忍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术后加压止血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可重复利用,易于安装回收,可推广应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术后加压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器,所述加压器底端边缘处设置有软垫,所述加压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缠绕在患者胸腹部,所述加压器上侧还设置有第三束带,第三束带绕过患者肩部,所述第一束带、第二束带和第三束带的末端均滑动安装在固定器内,通过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完成横向的定位,通过第三束带完成纵向的定位,第一束带、第二束带和第三束带共同配合,完成固定器的精确定位。

3、所述加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端设置为开口,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内滑动安装有推柱,所述壳体内底部滑动安装有加压板,所述推柱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加压板,加压板可在壳体内上下滑动,所述加压板底端设置有棉垫,通过加压板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

4、优选地,所述固定器内设置有十字型通槽,所述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滑动安装在所述十字型通槽的横向通槽内,所述第三束带滑动安装在所述十字型通槽的纵向通槽内。

5、所述固定器内还设置有竖槽,所述竖槽与所述十字型通槽连通,且位于所述十字型通槽的中间位置上,所述竖槽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最上部设置有外螺纹。

6、第一束带、第二束带和第三束带均穿过十字型通槽,在十字型通槽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螺栓下压,对第一束带、第二束带和第三束带进行固定。

7、优选地,所述限位筒内设置有中央气囊,所述中央气囊底端紧贴所述推柱,所述中央气囊上设置有充气管和放气管,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可容充气管和放气管穿过的通孔,所述充气管和放气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8、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六个稳定气囊,所述稳定气囊与所述中央气囊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限位筒侧壁上设置有可容连接管穿过的通孔。

9、可通过充气管对中央气囊进行充气,中央气囊对稳定气囊充气,中央气囊膨胀推动推柱向下移动,稳定气囊膨胀推动加压板向下移动,防止加压板受力不均,发生倾斜,同时降低了中央气囊与稳定气囊的膨胀速率,使得加压板下降平缓,更便于患者感受穿刺部位所受压力,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调节。

10、可通过放气管释放中央气囊与稳定气囊的压力,降低加压板所施加的压力。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在加压器内设置有中央气囊和稳定气囊,通过中央气囊和稳定气囊推动推柱和加压板向下移动,使加压板受力均匀,同时降低了中央气囊与稳定气囊的膨胀速率,使得加压板下降平缓,更便于患者感受穿刺部位所受压力,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调节。

13、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对加压器的横向位置进行固定,第三束带对加压器的纵向位置进行固定,定位精确,通过固定器对第一束带、第二束带和第三束带进行固定,连接稳定,加压器位置不易改变。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术后加压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器(1),所述加压器(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束带(2)和第二束带(3),所述加压器(1)上侧还设置有第三束带(4),所述第一束带(2)、第二束带(3)和第三束带(4)的末端均滑动安装在固定器(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加压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5)内设置有十字型通槽(10),所述第一束带(2)和第二束带(3)滑动安装在所述十字型通槽(10)的横向通槽内,所述第三束带(4)滑动安装在所述十字型通槽(10)的纵向通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术后加压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5)内还设置有竖槽(11),所述竖槽(11)与所述十字型通槽(10)连通,且位于所述十字型通槽(10)的中间位置上,所述竖槽(11)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2),所述固定螺栓(12)的最上部设置有外螺纹(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加压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6)内设置有中央气囊(14),所述中央气囊(14)底端紧贴所述推柱(7),所述中央气囊(14)上设置有充气管(15)和放气管(16),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可容充气管(15)和放气管(16)穿过的通孔,所述充气管(15)和放气管(16)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术后加压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稳定气囊(17),所述稳定气囊(17)与所述中央气囊(14)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限位筒(6)侧壁上设置有可容连接管穿过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加压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器(1)底端边缘处设置有软垫。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加压止血装置,包括加压器,加压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加压器上侧还设置有第三束带,第一束带、第二束带和第三束带的末端均滑动安装在固定器内;加压器包括壳体,壳体底端设置为开口,壳体内固定安装有限位筒,限位筒内滑动安装有推柱,壳体内底部滑动安装有加压板,推柱底端固定连接加压板,加压板底端设置有棉垫。本技术在加压器内设置有中央气囊和稳定气囊,通过中央气囊和稳定气囊推动推柱和加压板向下移动,使加压板受力均匀,同时降低了中央气囊与稳定气囊的膨胀速率,使得加压板下降平缓,更便于患者感受穿刺部位所受压力,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伟,曹妙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