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针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0412发布日期:2023-11-30 06:4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无针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针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国内猪、牛、羊、家禽等规模化养殖占比逐年提高,规模化集中养殖的动物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规模化养殖场需要频繁给动物注射各种药物(疫苗、抗生素等)来防控各种疾病。传统的有针注射方式因为容易导致受体创伤大、药物吸收慢,同时还存在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工作量相对较大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规模化养殖企业在短时间内集中大规模用药的需求。

2、无针注射器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采用针头刺入肌肉进行注射的新型注射器,是一种通过特殊集成动力源和微流道来加速液体,使液体通过微流孔之后形成高压射流,无需借助传统针头就能刺穿皮肤,进行药物精准递送。然而,现有的兽用无针注射器的药液喷射速度相对较慢,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将药液注射到预定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无针注射器的药液喷射速度相对较慢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无针注射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针注射装置,包括:

3、推送模组,所述推送模组包括活塞杆;

4、喷射模组,所述喷射模组包括活塞套筒、空泡发生器以及喷嘴;所述活塞套筒内形成有第一药液腔,所述第一药液腔的首端具有第一出液口,且所述第一出液口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药液腔的径向尺寸;所述空泡发生器包括单向进液口、第二出液口以及形成于所述单向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之间的第二药液腔,所述第二药液腔处具有空泡发生结构,且所述单向进液口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药液腔和第二出液口的径向尺寸;所述喷嘴上形成有喷射孔,且所述喷射孔的首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喷射孔的尾端的径向尺寸;

5、所述活塞杆由所述活塞套筒的尾端插接于第一药液腔内,并通过向第一出液口方向移动将所述第一药液腔内的药液推送出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空泡发生器装设在所述活塞套筒和喷嘴之间,所述空泡发生器的单向进液口与第一出液口相接、第二出液口与喷射孔的尾端相连通,且所述单向进液口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侧的压力大于第二药液腔侧的压力时开启,并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侧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药液腔侧的压力时闭合。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针注射装置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形成有主安装腔,且所述主壳体的前端形成有与所述主安装腔连通的装配口;

7、所述推送模组的主体部分装设于所述主安装腔内,且所述推送模组的至少一部分经所述装配口露出到主壳体外;所述喷嘴以可拆卸的方式装配在所述推送模组露出到主壳体外的部分,并将装配到所述推送模组的活塞套筒和空泡发生器锁紧固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套筒包括阀腔,所述阀腔的径向尺寸与所述空泡发生器的径向尺寸相适配,所述空泡发生器装设于所述阀腔内;

9、所述第一药液腔和阀腔分别位于所述活塞套筒上轴向的不同位置,所述阀腔的开口位于所述活塞套筒轴向的首端,所述第一药液腔的开口位于所述活塞套筒轴向的尾端,且所述第一药液腔和阀腔经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腔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空泡发生器的轴向尺寸,且所述空泡发生器的第二出液口经所述阀腔与所述喷嘴的喷射孔相连通;

11、所述阀腔的内壁具有延伸到所述阀腔的开口的内螺纹,所述空泡发生器的侧壁具有将第二药液腔与外部连通的开孔,并由所述内螺纹、第二药液腔及空泡发生器侧壁的开孔形成所述空泡发生结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射模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装设在所述空泡发生器与喷嘴之间,并通过弹性力将所述空泡发生器的单向进液口压接在所述活塞套筒的第一出液口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送模组包括露出到主壳体外的第一管状部,且所述第一管装部具有第一螺纹;

14、所述喷嘴包括第二管状部和位于所述第二管状部的端部的底璧部,所述喷射孔位于所述底璧部,所述第二管状部具有第二螺纹,且所述喷嘴通过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锁紧固定在所述第一管状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套筒插接在所述第一管状部内,且所述活塞套筒的首端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第一管状部的外侧,所述活塞套筒露出到第一管状部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管状部的内壁密封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套筒的外侧壁具有周向的凹槽,且在所述活塞套筒插接于第一管状部时,由所述凹槽形成有第三药液腔;所述凹槽的底部具有将所述第三药液腔与第一药液腔相连通的多个连通孔;

17、所述无针注射装置还包括药液瓶,所述药液瓶通过单向阀和导管与所述第三药液腔相连通,且在所述活塞杆向远离第一出液口方向移动时,所述药液瓶中的药液在负压作用下经所述导管、单向阀、第三药液腔及连通孔进入到第一药液腔。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送模组包括推杆组件、弹性件以及驱动组件;

19、所述弹性件装设于所述推杆组件上,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活塞杆的尾端相连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推杆组件相连,并通过释放的蓄能使推杆组件推动所述活塞杆进行注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减速器,且所述电机在通电时驱动减速器转动,并由所述减速器带动推杆组件压缩所述弹性件进行蓄能。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针注射装置包括按压件、第二弹簧、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运转的主控电路板,所述按压件套设在喷射模组外,且所述按压件的前端面在所述第二弹簧推动下突出于喷射孔所在的面;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按压件的后端并与所述主控电路板连接。

2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活塞套筒、空泡发生器以及喷嘴实现药液的三级加速,使得经由喷嘴的喷射孔喷出的药液具备较高的压力和动能,能够瞬间刺穿动物较厚的皮肤,从而提高药液注射的成功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无针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注射装置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形成有主安装腔,且所述主壳体的前端形成有与所述主安装腔连通的装配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套筒包括阀腔,所述阀腔的径向尺寸与所述空泡发生器的径向尺寸相适配,所述空泡发生器装设于所述阀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针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空泡发生器的轴向尺寸,且所述空泡发生器的第二出液口经所述阀腔与所述喷嘴的喷射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针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模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装设在所述空泡发生器与喷嘴之间,并通过弹性力将所述空泡发生器的单向进液口压接在所述活塞套筒的第一出液口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针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模组包括露出到主壳体外的第一管状部,且所述第一管装部具有第一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针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套筒插接在所述第一管状部内,且所述活塞套筒的首端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第一管状部的外侧,所述活塞套筒露出到第一管状部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管状部的内壁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针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套筒的外侧壁具有周向的凹槽,且在所述活塞套筒插接于第一管状部时,由所述凹槽形成有第三药液腔;所述凹槽的底部具有将所述第三药液腔与第一药液腔相连通的多个连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针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模组包括推杆组件、弹性件以及驱动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针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注射装置包括按压件、第二弹簧、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运转的主控电路板,所述按压件套设在喷射模组外,且所述按压件的前端面在所述第二弹簧推动下突出于喷射孔所在的面;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按压件的后端并与所述主控电路板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针注射装置,包括:推送模组,所述推送模组包括活塞杆;喷射模组,所述喷射模组包括活塞套筒、空泡发生器以及喷嘴;所述活塞套筒内形成有第一药液腔,所述第一药液腔的首端具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空泡发生器包括单向进液口、第二出液口及第二药液腔;所述喷嘴上形成有喷射孔;所述活塞杆由所述活塞套筒的尾端插接于第一药液腔内;所述空泡发生器装设在所述活塞套筒和喷嘴之间,所述空泡发生器的单向进液口与第一出液口相接、第二出液口与喷射孔的尾端相连通。本技术可使得经由喷嘴的喷射孔喷出的药液具备较高的压力和动能,从而提高药液注射的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钟威,吴鸿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马赫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