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7262发布日期:2023-11-22 22:0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注射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注射式微整形深受年轻女性的欢迎。但由于整形用的注射装置普遍采用最为常见的直针单孔注射针,注射物从自针头尖端流出进入皮下组织间。

2、公告号为cn21319180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美容整形外科用注射装置,包括针筒和插接于针筒前端的注射针,注射针包括内针头,所述内针头外径小于注射针外径,所述内针头开设有内腔并连通至注射针针腔,所述内针头前端呈尖锐状,所述内针头前端侧壁周向开设有二至四个贯通的针头孔;外针头,所述外针头为针状圆筒且紧密套装于内针头外,所述内针头的尖端贯穿外针头前端,所述外针头外径不大于注射针外径,所述外针头开设有外腔,所述外腔腔壁远离内针头针壁,所述针头孔连通至外腔内,所述外针头针壁尾部成对开设有两个贯通的针壁孔。

3、该公开的一种新型的美容整形外科用注射装置在实际工作时,通过外针头插入人体后,通过内针头进行注射,此种注射装置当遇到需要注射较多的注射液时,需要多次将插入人体内的针头拔出,吸入注射液后再次插入人体内,利用多次插拔实现注射液的补给的方式,给人体带来极大痛苦和损伤,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此种注射装置当遇到需要注射较多的注射液时,需要多次插拔实现注射液的补给,给人体带来极大痛苦和损伤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射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注射装置,包括外注射筒,外注射筒上设有连通外注射筒内的连接座,外注射筒内设有可转动的内注射筒,内注射筒的端壁与外注射筒的端壁滑动密闭配合,内注射筒的端壁处设有与连接座相对应的通孔,内注射筒转动用于驱动通孔与连接座相对或错位实现连接座开合,内注射筒内设有可活动的活塞杆,活塞杆上安装有活塞,活塞上设有进液孔,进液孔处设有进液管,进液孔内设有用于阻止注射液回流的逆止组件。

4、优选的,进液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与第二安装孔相连通的圆台面;

5、逆止组件包括堵块,堵块包括位于第二安装孔内移动的圆柱部和位于第一安装孔内的圆台部,圆台部包括与圆台面相配合的台面,圆柱部设有流道,台面沿其周向布设有连通流道的槽口,第一安装孔的开口处设有安装件,安装件上设有用于推动堵块带动台面贴合圆台面的弹簧。

6、优选的,安装件包括与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的卡环,卡环内通过连接柱设有用于安装弹簧的托板。

7、优选的,外注射筒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相对的第一辅助板,第一辅助板的板面上沿外注射筒周向设有截面呈t型的弧形滑槽,内注射筒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相对的第二辅助板,第二辅助板的板面上设有位于对应弧形滑槽内滑动的弧形滑块。

8、优选的,活塞杆侧壁沿其周向设有多个限位板,限位板贴合内注射筒内壁可滑动设置,所述进液孔设于相邻的限位板间。

9、优选的,活塞杆上端部处设有推动活塞杆的圆盘。

10、优选的,连接座前端安装有可拆卸的针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外注射筒、连接座、内注射筒、通孔、活塞杆、活塞、进液孔、进液管的设置,使得控制通孔与连接座相对或错位,实现连接座的开合,利用进液管实现对内注射筒内进行多次注入注射液,从而实现在不拔出针头的情况下自动进行补药,大大减少给人体带来痛苦和损伤。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辅助、弧形滑槽、第二辅助板、弧形滑块的设置,使得转动第二辅助板即可调整连接座的开合,操作较为便捷,提升注射作业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注射筒(100),外注射筒(100)上设有连通外注射筒(100)内的连接座(210),外注射筒(100)内设有可转动的内注射筒(200),内注射筒(200)的端壁与外注射筒(100)的端壁滑动密闭配合,内注射筒(200)的端壁处设有与连接座(210)相对应的通孔(201),内注射筒(200)转动用于驱动通孔(201)与连接座(210)相对或错位实现连接座(210)开合,内注射筒(200)内设有可活动的活塞杆(220),活塞杆(220)上安装有活塞(221),活塞(221)上设有进液孔(222),进液孔(222)处设有进液管(230),进液孔(222)内设有用于阻止注射液回流的逆止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液孔(222)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孔(311)和第二安装孔(312),所述第一安装孔(311)包括与第二安装孔(312)相连通的圆台面(3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件(320)包括与第一安装孔(311)螺纹连接的卡环(430),卡环(430)内通过连接柱(431)设有用于安装弹簧(321)的托板(4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注射筒(100)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相对的第一辅助板(110),第一辅助板(110)的板面上沿外注射筒(100)周向设有截面呈t型的弧形滑槽(111),内注射筒(200)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相对的第二辅助板(120),第二辅助板(120)的板面上设有位于对应弧形滑槽(111)内滑动的弧形滑块(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杆(220)侧壁沿其周向设有多个限位板(130),限位板(130)贴合内注射筒(200)内壁可滑动设置,所述进液孔(222)设于相邻的限位板(130)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杆(220)上端部处设有推动活塞杆(220)的圆盘(1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座(210)前端安装有可拆卸的针管(150)。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注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注射装置,包括外注射筒,外注射筒上设有连通外注射筒内的连接座,外注射筒内设有可转动的内注射筒,内注射筒的端壁与外注射筒的端壁滑动密闭配合,内注射筒的端壁处设有与连接座相对应的通孔,内注射筒转动用于驱动通孔与连接座相对或错位实现连接座开合,内注射筒内设有可活动的活塞杆,活塞杆上安装有活塞,活塞上设有进液孔,进液孔处设有进液管,进液孔内设有用于阻止注射液回流的逆止组件。通过上述构造,使得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调节连接座与通孔相对或错位实现连接座的开合,通过进液管对内注射筒内多次注入注射液,实现在不拔出针头情况下再次进行注射补药。

技术研发人员:卜双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鄞州艺星时代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