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

文档序号:37247583发布日期:2024-03-12 19:20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

本技术涉及颅内动脉瘤,具体为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


背景技术:

1、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受到异常血流动力学冲击和血压变化等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局限性的瘤状突起,它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颅内动脉瘤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一旦破裂出血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2、公开(公告)号:cn210990690u的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现在临床上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处置方式常采用机械填塞技术,例如将金属丝绕成圆形弹簧圈,从放入动脉血管的微导管中往动脉瘤内塞满弹簧圈,诱导血栓形成,与此同时,其他的辅助支架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虽然机械填塞技术对于栓塞颅内动脉瘤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微导管超选困难;2.即使成功超选,稳定性差;3.填圈过程中再破裂率高;4.很难致密栓塞,再出血率高的问题,其采用钢针固定件和导丝固定件,可以快速高效安全的将钢针、导丝与电源串联成通路,临床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其采用拖动滑块,滚珠下压半圆槽将导丝与导电片压紧,但是其并没有设置对滑块的锁定组件,在操作者的手部脱离滑块时,容易使得倾斜凸起反向运动,使得导丝与导电片分离,进而使得装置电凝暂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具备对导丝固定牢固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包括电源,所述电源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负接线柱和正接线柱,所述负接线柱和正接线柱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负极线和正极线,所述负极线远离负接线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金属夹,所述金属夹的内部设置有钢针,所述正极线远离正接线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板,所述电源的右侧设置有驱动盒,所述驱动盒与导电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盒内壁的右侧铰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远离驱动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活动板的表面铰接有压簧,所述压簧与驱动盒铰接,所述驱动盒内壁的顶部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与活动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活动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盒的内部设置有导丝,所述导丝分别与导电板和圆杆活动连接。

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活动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与螺纹杆固定连接。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金属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牙,所述防滑牙与钢针活动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电源的两侧均设置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分别与负极线和正极线活动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8、1、本实用新型采用操作者先将导丝通过微导管进入动脉瘤腔圈或瘤壁,其无涂层一端插入驱动盒内,然后操作者旋转把手带动螺纹杆旋转,进而使得螺纹杆向右侧移动,进而带动活动架向右侧移动,从而使得活动架挤压活动板,使得圆杆逆时针旋转直至圆杆挤压导丝,从而将导丝与导电板进行挤压固定,该装置具备对导丝固定牢固的优点。

9、2、本实用新型通过轴承的设置,可以减小活动架与螺纹杆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方便了螺纹杆的旋转。



技术特征:

1.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包括电源(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1)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负接线柱(2)和正接线柱(3),所述负接线柱(2)和正接线柱(3)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负极线(4)和正极线(5),所述负极线(4)远离负接线柱(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金属夹(6),所述金属夹(6)的内部设置有钢针(7),所述正极线(5)远离正接线柱(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板(8),所述电源(1)的右侧设置有驱动盒(9),所述驱动盒(9)与导电板(8)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盒(9)内壁的右侧铰接有活动板(10),所述活动板(10)远离驱动盒(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杆(11),所述活动板(10)的表面铰接有压簧(12),所述压簧(12)与驱动盒(9)铰接,所述驱动盒(9)内壁的顶部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架(13),所述活动架(13)与活动板(10)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盒(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套(14),所述螺套(1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5),所述螺纹杆(15)与活动架(13)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盒(9)的内部设置有导丝(18),所述导丝(18)分别与导电板(8)和圆杆(11)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16),所述轴承(16)与螺纹杆(1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夹(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牙(19),所述防滑牙(19)与钢针(7)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1)的两侧均设置有绕线柱(20),所述绕线柱(20)分别与负极线(4)和正极线(5)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包括电源,所述电源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负接线柱和正接线柱,所述负接线柱和正接线柱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负极线和正极线,所述负极线远离负接线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金属夹,所述金属夹的内部设置有钢针,所述正极线远离正接线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板。本技术采用操作者先将导丝通过微导管进入动脉瘤腔圈或瘤壁,其无涂层一端插入驱动盒内,然后操作者旋转把手带动螺纹杆旋转,进而使得螺纹杆向右侧移动,进而带动活动架向右侧移动,从而使得活动架挤压活动板,使得圆杆逆时针旋转直至圆杆挤压导丝,从而将导丝与导电板进行挤压固定,该装置具备对导丝固定牢固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涛,卞留贯,孙青芳,江泓,孙昱皓,郑励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