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引导针及医疗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5037发布日期:2023-11-23 00:3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冲压引导针及医疗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冲压引导针及医疗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1、生物探针是一种可进入人体内对血糖等人体健康数据进行检测的医疗器件。生物探针通常需要配合引导针使用,引导针可刺穿人体皮肤,以将固定于引导针上的生物探针送入人体内进行检测。

2、为保证引导针能顺利刺穿人体皮肤,引导针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开刃操作,以通过面积较小的刃部增大压强,更便于引导针完成穿刺动作。而开刃后的引导针通常需要对刃部进行研磨等一系列处理,由此导致开刃成本较高,且因开刃操作所涉及的工序繁杂而造成引导针良品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引导针,旨在解决现有的引导针开刃成本较高且良品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冲压引导针,所述冲压引导针具有容纳结构和针尖部;所述容纳结构用于容纳生物探针;所述针尖部通过硬度为420hv以上的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针尖部表面包覆有生物相容涂层。

4、进一步地,所述冲压引导针包括冲裁片体,所述冲裁片体具有尖角部,所述尖角部构成所述针尖部。

5、进一步地,所述冲裁片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所述第三侧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所述尖角部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部上;所述第一侧部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侧部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主体部围合形成所述容纳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尖角部的角度为25°以上。

7、进一步地,所述冲裁片体的厚度为0.05~0.08mm。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弯部朝向所述尖角部的一侧具有第一倒角部,所述第一倒角部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尖角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弯部朝向所述尖角部的一侧具有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二倒角部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尖角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10、进一步地,所述尖角部在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的长度为7.5~9.5mm。

11、进一步地,所述冲压引导针的宽度为0.4~0.55mm;其中,所述冲压引导针的宽度指的是所述第一折弯部背向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折弯部背向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侧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

12、进一步地,所述冲压引导针的高度为0.4~0.55mm;其中,所述冲压引导针的高度指的是所述第一折弯部背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侧面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或者所述冲压引导针的高度指的是所述第二折弯部背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侧面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

13、对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医疗检测设备,所述医疗检测设备包括生物探针以及如前述的冲压引导针;所述生物探针容纳于所述容纳结构中。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冲压引导针采用硬度为420hv以上的不锈钢材质制成,相比于传统引导针的结构强度更高、穿刺能力更强,如此,冲压引导针的针尖部无需进行开刃操作即可满足穿刺需要;而由于高硬度不锈钢材质的生物相容性较低,因此本方案还在针尖部表面涂覆生物相容涂层,以在实现人体穿刺的同时满足生物相容性要求。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省去冲压引导针的开刃操作,简化了冲压引导针的加工工序,从而降低了冲压引导针的生产成本,并提高了冲压引导针的良品率;另外,采用高硬度不锈钢材质还增加了冲压引导针的结构强度,从而延长了冲压引导针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冲压引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引导针具有容纳结构和针尖部;所述容纳结构用于容纳生物探针;所述针尖部通过硬度为420hv以上的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针尖部表面包覆有生物相容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引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引导针包括冲裁片体,所述冲裁片体具有尖角部,所述尖角部构成所述针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引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片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所述第三侧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所述尖角部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部上;所述第一侧部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侧部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主体部围合形成所述容纳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引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尖角部的角度为25°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引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片体的厚度为0.05~0.08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引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朝向所述尖角部的一侧具有第一倒角部,所述第一倒角部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尖角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引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尖角部在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的长度为7.5~9.5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引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引导针的宽度为0.4~0.55mm;其中,所述冲压引导针的宽度指的是所述第一折弯部背向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折弯部背向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侧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引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引导针的高度为0.4~0.55mm;其中,所述冲压引导针的高度指的是所述第一折弯部背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侧面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或者所述冲压引导针的高度指的是所述第二折弯部背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侧面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

10.一种医疗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检测设备包括生物探针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压引导针;所述生物探针容纳于所述容纳结构中。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引导针及医疗检测设备,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冲压引导针具有容纳结构和针尖部;容纳结构用于容纳生物探针;针尖部通过硬度为420HV以上的不锈钢材质制成,针尖部表面包覆有生物相容涂层。该冲压引导针相比于传统引导针的结构强度更高、穿刺能力更强,针尖部无需进行开刃操作即可满足穿刺需要;由于高硬度不锈钢材质的生物相容性较低,因此针尖部表面涂覆有生物相容涂层,以在实现人体穿刺的同时满足生物相容性要求;本方案可省去冲压引导针的开刃操作,简化了冲压引导针的加工工序,降低了冲压引导针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冲压引导针的良品率,延长了冲压引导针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黄攀峰,王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禾聚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