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

文档序号:37934611发布日期:2024-05-11 00:1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吸引装置领域,具体涉及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1、患者胃部出血时,可以通过探入胃镜来进行止血操作,此时胃内往往会存在大量血凝块,由于胃镜的吸引孔道较小,体积较大的血凝块容易堵塞胃镜的吸引孔道,导致胃内的血凝块难以被吸走,而血凝块堆积容易遮挡胃镜镜头的视野,妨碍止血操作的进行。鉴于此,亟需提出一种吸引装置,以将胃内的血凝块吸出,并防止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以将胃内的血凝块吸出,并防止发生堵塞。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包括:

4、吸引管,其一端外接吸引器,另一端为伸入端,所述吸引管的内壁一侧轴向设置有副管,且所述副管的一端延伸至伸入端,所述吸引管相对于副管的一侧内壁上设置齿条;

5、驱动柱,其外接电机并可转动地安装于吸引管内,所述电机安装于吸引管外侧,所述驱动柱位于所述副管的另一端外侧;及

6、圈绕带,其环绕设置于所述副管侧壁的内外表面以及驱动柱的外侧,所述圈绕带的外侧线性均布有多个刮片。

7、进一步的,所述副管位于伸入端的一端开设有豁槽,所述豁槽内转动安装有转柱,所述圈绕带绕于转柱外侧。

8、进一步的,所述豁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均沿靠近或远离伸入端的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底部连接有弹簧,所述转柱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转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吸引管的内壁位于副管远离伸入端的一端外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端部靠近驱动柱表面。

10、进一步的,所述刮片和驱动柱的表面均具有防滑层。

11、进一步的,所述吸引管的一侧线性均布有多个连接圈。

1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利用吸引管为吸引血凝块提供通路,在面对体积较大的血凝块时,利用移动的圈绕带上的刮片卡持血凝块进入刮片与齿条之间被碾碎,防止发生堵塞;挡板不仅能够刮除附着在圈绕带及刮片上的血凝块,起到清理作用,还能够挡置在副管远离伸入端的一端外侧,以减少副管内部的负压吸引力,使负压吸引力集中于吸引管内位于副管外的部分,提高血凝块的清除效率。



技术特征:

1.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管位于伸入端的一端开设有豁槽,所述豁槽内转动安装有转柱,所述圈绕带绕于转柱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豁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均沿靠近或远离伸入端的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底部连接有弹簧,所述转柱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的内壁位于副管远离伸入端的一端外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端部靠近驱动柱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和驱动柱的表面均具有防滑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的一侧线性均布有多个连接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胃内血凝块吸引装置,包括吸引管、驱动柱和圈绕带,吸引管一端外接吸引器,另一端为伸入端,吸引管的内壁一侧轴向设置有副管,且副管的一端延伸至伸入端,吸引管相对于副管的一侧内壁上设置齿条;驱动柱外接电机并可转动地安装于吸引管内,电机安装于吸引管外侧,驱动柱位于所述副管的另一端外侧;圈绕带环绕设置于副管侧壁的内外表面以及驱动柱的外侧,圈绕带的外侧线性均布有多个刮片。本技术利用吸引管为吸引血凝块提供通路,在面对体积较大的血凝块时,利用移动的圈绕带上的刮片卡持血凝块进入刮片与齿条之间被碾碎,防止发生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周清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