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
背景技术:
1、在治疗骨折时,在将骨折部分复位后,常会用不同的方法将骨折部分固定在需要的位置,帮助骨折部分愈合,常用的固定方式有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内固定常会使用到克氏针对骨折部分进行固定,在使用克氏针对骨折部分进行固定时为了保证克氏针的穿刺角度和方向得到限制,会使用到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
2、现有技术中的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在使用时会直接将克氏针与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连接,之后调整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到需要位置,之后使用电钻将克氏针钻入需要固定的骨折部位,但此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在使用时,与需要固定的骨折部位的相对位置完全依靠操作人员固定,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全程手持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但现有的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与需要固定的骨折部位的相对位置易于出现滑动,且需要固定的骨折部位不易手持固定,使得克氏针的钻入位置与预计位置出现偏差的情况出现,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以解决现有的克氏针的钻入位置与预计位置出现偏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中部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三个防滑条,一端所述限位孔内活动套接的调节环内活动套接有克氏针本体;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一端转动连接有把手。
4、优选地,所述把手上端固定连接的助力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帽,所述卡帽与所述克氏针本体活动套接。
5、优选地,所述把手的上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卡帽下端固定连接的限位杆与所述定位槽活动卡接。
6、优选地,所述连接块一端固定连接的转动轴与所述把手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把手一端开设的转动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活动卡接。
7、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正面为半圆形,所述防滑条的俯视图为八字形,所述防滑条俯视图的一端为圆弧状。
8、优选地,所述调节环的剖视图为t字形。
9、优选地,所述把手为弧形。
10、优选地,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把手上端的一侧。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防滑条可帮助固定第一限位块放置于骨折位置后位置,降低第一限位块在使用过程中移动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的克氏针本体转入位置出现偏差的情况出现,通过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一端转动连接有把手,使得操作者可根据操作位置转动把手,防止把手影响操作者的正常操作,之后手持把手固定连接杆的位置,方便操作者固定连接杆的位置,亦限制克氏针本体的钻入位置与预计位置一致,提高克氏针本体的定位穿刺准确性。
13、通过卡帽可限制克氏针本体的位置,使得助力弹簧在不受相反外力挤压时会产生推动卡帽的力挤压克氏针本体,再配合操作者的助力,使得克氏针本体钻入骨折位置,定位克氏针本体的转入角度和方向,对克氏针本体需要固定的骨折位置进行初步定位,方便操作者后期使用电钻将克氏针本体转入固定位置,提高克氏针本体的穿刺角度和方向准确性。
1.一种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中部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三个防滑条,一端所述限位孔内活动套接的调节环内活动套接有克氏针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上端固定连接的助力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帽,所述卡帽与所述克氏针本体活动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上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卡帽下端固定连接的限位杆与所述定位槽活动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一端固定连接的转动轴与所述把手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把手一端开设的转动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活动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正面为半圆形,所述防滑条的俯视图为八字形,所述防滑条俯视图的一端为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的剖视图为t字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克氏针定位穿刺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把手上端的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