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为一种担架,特别涉及一种抱式救援担架,属于担架。
背景技术:
1、现在担架中间是固定的,当需要抬起人员(病人、伤员、行动不便的人)时,需要救护者把人员先抬起再放到担架上,这样容易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抱式救援担架,可以达到不伤害人员的情况下,把人员快速抬走的目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抱式救援担架,包括左侧杆、右侧杆、把手、左手抓、右手抓、x字形连接器;所述左侧杆和左侧杆通过x字形连接器互相连接;
3、所述左手抓数量为1-4个;所述右手抓数量为1-4个;所述左手抓上边有转动装置、左手抓通过转动装置与左侧杆上杆转动连接;所述右手抓上边有转动装置、右手抓通过转动装置与右侧杆上杆转动连接;所述左手抓与右手抓开口向下,左手抓与右手抓下边合拢时,左手抓与右手抓形成椭圆形;所述左侧杆、右侧杆的两端安有把手。
4、所述左手抓和右手抓的侧面或者底面上有若干通孔;所述左手抓和右手抓里面为光面,外面有若干条加强筋。
5、所述左侧杆、右侧杆为中空管,中空管外直径为25±3mm;所述左侧杆、右侧杆长170cm-200cmm;所述担架高25cm以上、下端宽45cm以上、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所述左手抓、右手抓的弧形的两端直线距离为25cm以上;所述左手抓、右手抓的展开长度为40cm以上。
6、所述左侧杆、右侧杆长170cm;所述担架高28cm、下端宽53cm、上端宽度为40cm;所述左手抓、右手抓的弧形的两端直线距离为34cm;所述左手抓、右手抓的展开长度为43cm。
7、所述左侧杆、右侧杆长180cm;所述担架高31cm、下端宽60cm、上端宽度为46cm;所述左手抓、右手抓的弧形的两端直线距离为38cm;所述左手抓、右手抓的展开长度为49cm。
8、所述左手抓包括上部a和下部a、上部a为弧线形、下部a为直线型;所述右手抓包括上部b和下部b、上部b为弧线形、下部b为直线型。
9、所述左侧杆、右侧杆为碳纤维中空管;所述左手抓与右手抓结构一样;所述左手抓数量为3个;所述右手抓数量为3个;所述左侧杆、右侧杆两端的下面各按有1个伸缩支腿。
10、每2个左手抓之间安有连接扣、每2个右手抓之间安有连接扣;所述左侧杆、右侧杆上有绑绳固定点;绑绳固定点上有绑绳,绑绳两端通过活动卡扣连接。
11、所述转动装置为阻尼转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有人员(病人、伤员、行动不便的人)需要抬走时,比如在球场、在马路边、在屋内,不用移动人员,把左手抓、右手抓向下的开口打开,向下抓住人员,把左手抓、右手抓合拢后,用绑绳系住,救护者抬起担架后,送走,或者把担架放在推车上,推走。这样不会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1.一种抱式救援担架,包括左侧杆、右侧杆、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手抓、右手抓、x字形连接器;所述左侧杆和左侧杆通过x字形连接器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抱式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手抓和右手抓的侧面或者底面上有若干通孔;所述左手抓和右手抓里面为光面,外面有若干条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抱式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杆、右侧杆为中空管,中空管外直径为25±3mm;所述左侧杆、右侧杆长170cm-200cmm;所述担架高25cm以上、下端宽45cm以上、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所述左手抓、右手抓的弧形的两端直线距离为25cm以上;所述左手抓、右手抓的展开长度为40c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抱式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杆、右侧杆长170cm;所述担架高28cm、下端宽53cm、上端宽度为40cm;所述左手抓、右手抓的弧形的两端直线距离为34cm;所述左手抓、右手抓的展开长度为43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抱式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杆、右侧杆长180cm;所述担架高31cm、下端宽60cm、上端宽度为46cm;所述左手抓、右手抓的弧形的两端直线距离为38cm;所述左手抓、右手抓的展开长度为49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抱式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手抓包括上部a和下部a、上部a为弧线形、下部a为直线型;所述右手抓包括上部b和下部b、上部b为弧线形、下部b为直线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抱式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杆、右侧杆为碳纤维中空管;所述左手抓与右手抓结构一样;所述左手抓数量为3个;所述右手抓数量为3个;所述左侧杆、右侧杆两端的下面各按有1个伸缩支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抱式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每2个左手抓之间安有连接扣、每2个右手抓之间安有连接扣;所述左侧杆、右侧杆上有绑绳固定点;绑绳固定点上有绑绳,绑绳两端通过活动卡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抱式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为阻尼转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