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60228发布日期:2024-05-20 11:4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担架式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1、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调整其体位适应治疗方式,尤其是仰卧位与俯卧位的调整。比如,一些疾病治疗时需要采用俯卧位进行通气,俯卧位通气是病人采取俯卧位的体位进行机械通气的一种方法,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患者需通过俯卧位通气增加前胸部的血流量和背部的通气量,以改善气体交换。

2、现有方法通常由6-8人采用卷床单式的“糖果法”(又称信封法),实现仰卧位与俯卧位翻转,严重浪费医护资源,同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糖果法”等传统方式难以实现患者四肢同步移动,使患者体态难以保持,严重时将导致患者身上连接的管道非计划性脱落,由于患者常处于昏迷或深度镇静状态且肌张力高,导致身体控制力差,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的恢复。

3、俯卧位通气通常时间比较长,为了减少压疮的产生,目前俯卧位时常采用在身体下方放置多个软枕,而病房储物空间都比较小,软枕体积又偏大,导致医护人员在储存、寻找、放置软枕上花费大量时间。

4、而现有技术中借助翻身床及辅助装置实现体位转换的,对现有病床改动较大,结构复杂且更换成本高,并且无法做到用完即撤的便利性,对现有病床的功能影响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

2、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包括可拆分担架和俯卧位垫;

3、可拆分担架,包括平行对称设置的第一担架组件和第二担架组件,第一担架组件和第二担架组件均包括支撑管、可伸缩防转管、多个铲板以及腿拖,支撑管包括中间的长条管,长条管的两端分别为l型管和横条管,第一担架组件和第二担架组件通过两端的l型管和横条管可拆卸连接;可伸缩防转管与长条管平行设置,两端分别与l型管和横条管连接;多个铲板串联设置在长条管和可伸缩防转管上,且中间铲板可沿长条管和可伸缩防转管滑动,以便根据待翻转人体身高调整位置;第一担架组件和第二担架组件上的铲板延伸部相对设置;腿拖设置在横条管上;俯卧位垫用于将人体固定在可拆分担架上,及翻身后用于俯卧体位的支撑。

4、俯卧位垫为倒u型结构,两侧分别与第一担架组件和第二担架组件连接,用于将人体固定在可拆分担架上。

5、优选的,铲板外轮廓为半圆弧状,且外轮廓上设置有与俯卧位垫配合固定的第一魔术贴,托举人体头部位置的铲板内轮廓上设置有第二魔术贴。

6、优选的,第一担架组件和第二担架组件还包括头部固定垫,头部固定垫由两个弧形结构组成,且弧形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管路凹槽头部垫,便于管路夹紧固定,两个弧形结构分别通过第二魔术贴头部垫与托举人体头部位置的铲板固定。

7、优选的,可伸缩防转管两端可伸长,形成可拆分担架把手;支撑管为可伸缩结构,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

8、优选的,第一担架组件头部垫和第二担架组件头部垫通过担架锁的锁定和解锁实现可拆卸连接。

9、优选的,腿拖能够翻转,收纳时将腿拖绕横条管转动180°翻转至可拆分担架内侧,以减少担架总长度。

10、优选的,俯卧位垫包括头部垫、胸部垫、髋部垫和下肢垫,头部垫中间预留挖空,方便露出脸部位置,且头部垫内侧面贴合面部形状,并预留第二管路凹槽;胸部垫及髋部垫两侧设置有限位垫。

11、优选的,头部垫、胸部垫、髋部垫和下肢垫之间通过弹力带相互连接,防止各垫子散落,并能够根据身高调整俯卧位垫的长度。

12、优选的,各个垫子两侧设有绑带,绑带上设有与铲板外轮廓上第一魔术贴配合粘贴的第三魔术贴,下肢垫的绑带需要绕过腿拖上的孔洞固定。

13、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悬吊装置,悬吊装置设置有悬吊臂,悬吊臂的下方设置有滑动槽,吊绳连同吊钩可在滑动槽内滑动,吊绳的长度可调,并通过吊钩与可拆分担架上的悬吊点连接。

14、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1)该装置结构简单,独立于病床,无需改动病床,可直接应用在各种病床上;(2)该翻身装置采用可拆担架结构,从人体左右两侧与人体安装,并通过俯卧位垫将身体与担架固定,可快速将患者及连接管路进行包裹固定,可在各类病床上实现俯卧位翻转,翻转过程不发生偏移,操作仅需要2-3名医护人员,避免医护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使用成本低;(3)该装置自带有俯卧位垫,俯卧位垫可快速收纳及展开,减少了医护人员准备时间,并且俯卧位垫设计符合俯卧体位要求,翻身后可用于俯卧体位的长时间支撑;(4)采用该翻转装置,可由医护人员通过操作悬吊装置进行翻转,可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分担架(1)和俯卧位垫(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铲板(103)外轮廓为半圆弧状,且外轮廓上设置有与俯卧位垫(2)配合固定的第一魔术贴(1004),托举人体头部位置的铲板内轮廓上设置有第二魔术贴(10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还包括头部固定垫(105),头部固定垫(105)由两个弧形结构组成,且弧形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管路凹槽(1006),便于管路夹紧固定,两个弧形结构分别通过第二魔术贴(1005)与托举人体头部位置的铲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伸缩防转管(102)两端可伸长,形成可拆分担架把手;支撑管(101)为可伸缩结构,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通过担架锁的锁定和解锁实现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腿拖(104)能够翻转,收纳时将腿拖绕横条管转动180°翻转至可拆分担架内侧,以减少担架总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俯卧位垫(2)包括头部垫(21)、胸部垫(22)、髋部垫(23)和下肢垫(24),头部垫(21)中间预留挖空,方便露出脸部位置,且头部垫(21)内侧面贴合面部形状,并预留第二管路凹槽(201);胸部垫(22)及髋部垫(23)两侧设置有限位垫(20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头部垫(21)、胸部垫(22)、髋部垫(23)和下肢垫(24)之间通过弹力带相互连接,防止各垫子散落,并能够根据身高调整俯卧位垫(2)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垫子两侧设有绑带,绑带上设有与铲板(103)外轮廓上第一魔术贴(1004)配合粘贴的第三魔术贴(203),下肢垫的绑带需要绕过腿拖上的孔洞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悬吊装置(3),悬吊装置(3)设置有悬吊臂(31),悬吊臂(31)的下方设置有滑动槽,吊绳(32)连同吊钩(33)可在滑动槽内滑动,吊绳(32)的长度可调,并通过吊钩(33)与可拆分担架(1)上的悬吊点(107)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包括可拆分担架和俯卧位垫;可拆分担架包括平行对称设置的两担架组件,担架组件包括支撑管、可伸缩防转管、多个铲板及腿拖,支撑管包括长条管,长条管的两端分别为L型管和横条管,两担架组件通过两端的L型管和横条管可拆卸连接;可伸缩防转管与长条管平行设置,两端分别与L型管和横条管连接;多个铲板串联设置在长条管和可伸缩防转管上,且中间铲板可沿长条管和可伸缩防转管滑动;腿拖设置在横条管上;俯卧位垫为倒U型结构,用于将人体固定在可拆分担架上,及翻身后用于俯卧体位的支撑。该装置可在各类病床上实现俯卧位翻转,翻转过程中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约了医护资源,使用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马宇洁,史翔,李昊,史伟,柯旭,范丽蕾,张明,谷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3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