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弯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81822发布日期:2024-09-24 20:2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弯鞘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弯鞘管。


背景技术:

1、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时,通过外鞘管建立滤器自体外向体内的输送通道,外鞘管的远端经过髂静脉进入到下腔静脉内,由于髂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而外鞘管和推杆为直线型,使得外鞘管的轴线和推杆的轴线基本与髂静脉的轴线一致,使得在释放滤器时,滤器的轴线与下腔静脉存在一定的夹角,因而所释放的滤器会倾斜于下腔静脉内,第一方面,降低了滤器固定的稳定性,有可能会导致移位;第二方面会降低对血栓的过滤效果;第三方面,在后期需要摘取滤器时,由于滤器倾斜设置,有可能会使得滤器嵌入血管壁,会增大滤器的摘取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弯鞘管,受控弯段在控弯丝的控制下能够主动进行弯曲,以使得第一非控弯段摆动,使得第一非控弯段的轴线与下腔静脉的轴线基本重叠,使得滤器平行于下腔静脉释放于下腔静脉内,提升滤器的稳定性,提升滤器对血栓的过滤效果,防止滤器嵌入血管壁,降低后期摘取滤器的难度。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可调弯鞘管,用于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包括鞘管本体和控弯丝,在所述鞘管本体的长度方向上,从远到近,所述鞘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控弯段、受控弯段和第二非控弯段,所述第一非控弯段的长度为6-10cm,所述控弯丝连接于所述受控弯段,以控制所述受控弯段弯曲。

4、优选地,所述受控弯段的长度为5-10cm。

5、优选地,所述鞘管本体包括第一高分子层、编织网层和第二高分子层,所述第一高分子层位于所述编织网层的外侧,所述第二高分子层位于所述编织网内侧,所述第一非控弯段的编织网层为第一编织网层,所述受控弯段的编织网层为第二编织网层,所述第二非控弯段的编织网层为第三编织网层,所述第一编织网层和所述第三编织网层的编织密度相同,所述第二编织网层的编织密度小于所述第一编织网层的编织密度。

6、优选地,所述第一高分子层上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贯通所述第一高分子层上的近端,所述连通通道的远端连通所述第二编织网层,所述控弯丝穿设于所述连通通道,并与所述第二编织网层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二编织网层上设有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

8、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编织网层的远端,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近端侧,所述第三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点的近端侧,在所述鞘管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留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接点之间留有第二间距;

9、所述控弯丝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控弯丝、第二控弯丝和第三控弯丝,所述第一控弯丝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控弯丝与所述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三控弯丝与所述第三连接点连接。

10、优选地,在所述鞘管本体的周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点等角度地分布;

11、所述连通通道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和第三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点连通,所述第三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三连接点连通;

12、所述控弯丝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控弯丝、第二控弯丝和第三控弯丝,所述第一控弯丝穿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控弯丝穿过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三控弯丝穿过所述第三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三连接点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等,且长度为1-3cm。

14、优选地,可调弯鞘管还包括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嵌设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且位于所述第一编织网层和所述第二编织网层的交界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在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时可调弯鞘管的远端自髂静脉进入到下腔静脉中,推杆的远端连接滤器,将滤器在可调弯鞘管内进行推送,使得滤器到达可调弯鞘管的远端,此时鞘管本体的受控弯段覆盖髂静脉与下腔静脉的连接处,通过控弯丝拉动受控弯段,使得受控弯段弯曲,受控弯段带动第一非控段在下腔静脉内摆动,使得第一非控段的轴线与下腔静脉的轴线基本一致,由于滤器位于可调弯鞘管的远端,也即,滤器位于第一非控段的远端,使得滤器的轴线基本与下腔静脉的轴线一致,提升滤器的稳定性,提升滤器对血栓的过滤效果,防止滤器嵌入血管壁,降低后期摘取滤器的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弯鞘管,用于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其特征在于,包括鞘管本体和控弯丝,在所述鞘管本体的长度方向上,从远到近,所述鞘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控弯段、受控弯段和第二非控弯段,所述第一非控弯段的长度为6-10cm,所述控弯丝连接于所述受控弯段,以控制所述受控弯段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弯段的长度为5-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本体包括第一高分子层、编织网层和第二高分子层,所述第一高分子层位于所述编织网层的外侧,所述第二高分子层位于所述编织网内侧,所述第一非控弯段的编织网层为第一编织网层,所述受控弯段的编织网层为第二编织网层,所述第二非控弯段的编织网层为第三编织网层,所述第一编织网层和所述第三编织网层的编织密度相同,所述第二编织网层的编织密度小于所述第一编织网层的编织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上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贯通所述第一高分子层上的近端,所述连通通道的远端连通所述第二编织网层,所述控弯丝穿设于所述连通通道,并与所述第二编织网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网层上设有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鞘管本体的周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点等角度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等,且长度为1-3c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嵌设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层,且位于所述第一编织网层和所述第二编织网层的交界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弯鞘管,用于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包括鞘管本体和控弯丝,在所述鞘管本体的长度方向上,从远到近,所述鞘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控弯段、受控弯段和第二非控弯段,所述第一非控弯段的长度为6‑10cm,所述控弯丝连接于所述受控弯段,以控制所述受控弯段弯曲。受控弯段在控弯丝的控制下能够主动进行弯曲,以使得第一非控弯段摆动,使得第一非控弯段的轴线与下腔静脉的轴线基本重叠,使得滤器平行于下腔静脉释放于下腔静脉内,提升滤器的稳定性,提升滤器对血栓的过滤效果,降低后期摘取滤器的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祁宁,吕卓辰,张婉,黄渌,张杨,王虹,曹楠,崔佳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东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1024
技术公布日:2024/9/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