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牙齿矫治,尤其涉及一种牙科正畸矫治器及牙科正畸矫治器组件。
背景技术:
1、由于美观、便捷以及利于清洁等优点,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牙科正畸矫治器越来越受欢迎。通常,利用牙科正畸矫治器进行牙齿正畸治疗,需要一系列逐次的牙科正畸矫治器,每一个这些牙科正畸矫治器容纳牙齿的空腔的几何形态与对应矫治步所希望达到的牙齿布局基本匹配。
2、颌(occlusion)是上、下牙齿咬合的关系和功能,错颌畸形会影响颅面牙颌协调、美观及功能,咬合、颅面结构及生长方向,目前,对于错颌畸形,常采用包括颌垫的牙科正畸矫治器来进行治疗,现有技术中的颌垫强度较低,容易出现被咬塌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科正畸矫治器及牙科正畸矫治器组件,其可以使得被牙齿支撑的颌垫面积比例提升,进一步的,还可以使得颌垫下方均有牙齿支撑,不易出现颌垫被咬塌的情况。
2、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科正畸矫治器,包括矫治器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矫治器本体的咬合面的颌垫,所述咬合面包括相连的第一咬合面及第二咬合面,所述第一咬合面对应牙齿咬合面设置,所述第二咬合面对应邻牙间隙设置,位于所述第二咬合面的颌垫呈内缩趋势。
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颌垫与所述咬合面的交界区形成外轮廓线,于所述矫治器本体的颊面朝向舌面的方向上,所述外轮廓线具有宽度,所述宽度于所述第一咬合面过渡至所述第二咬合面时呈减小趋势。
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轮廓线由多段曲线围设形成,且相邻曲线之间圆滑过渡。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轮廓线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咬合面的第一外轮廓线及对应所述第二咬合面的第二外轮廓线,所述第一外轮廓线的宽度为第一宽度,所述第二外轮廓线的宽度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的最大值与所述第二宽度的最小值的比值范围为0.15-0.5。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宽度的最小值不小于0.5mm,或者,所述第二宽度的最小值的范围为1mm-4mm,所述第一宽度的最小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宽度的最大值。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轮廓线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咬合面的第一外轮廓线,对应一颗牙齿的所述第一外轮廓线包括相连的第一波峰段、第一波谷段及第二波峰段,或者,对应一颗牙齿的所述第一外轮廓线包括相连的第一波谷段、第一波峰段及第二波谷段。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轮廓线包括对应所述第二咬合面的第二外轮廓线,所述第二外轮廓线为波谷段,且所述第二外轮廓线包括靠近舌面的第一波谷段及靠近颊面的第二波谷段。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颌垫对应多颗后牙设置,所述第一咬合面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区域及环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经过多个尖端,多个尖端分别对应后牙的多个牙尖,所述颌垫与所述第一咬合面的交界区形成第一外轮廓线,所述第一外轮廓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内线及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外线,所述外线仅于所述矫治器本体的近远中方向上连接所述内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颌垫与所述第二咬合面的交界区形成第二外轮廓线,所述外线连接所述内线及所述第二外轮廓线,且所述第二外轮廓线与两端的所述外线形成波谷段。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线包括波峰段,位于同侧且相邻的两个波谷段的端点形成基准线,所述波峰段与同侧的基准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小于0.5mm,或者,最大距离的范围为1mm-3mm。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线包括波峰段,每一波峰段的端点邻近对应的尖端设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线包括靠近所述矫治器本体的颊面的第一内线及靠近所述矫治器本体的舌面的第二内线,所述第一内线与对应的所述分界线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内线与对应的所述分界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于所述矫治器本体的颊面朝向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间隙的最小值不小于2mm,所述第二间隙的最小值不小于2mm。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颌垫包括与所述咬合面的交界区形成的外轮廓线、远离所述咬合面的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端面的外周缘及所述外轮廓线的侧面,所述端面及所述侧面围设形成空腔,所述矫治器本体具有容纳牙齿的腔室,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腔室。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面由多个曲面围设形成,且相邻曲面之间圆滑过渡。
1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轮廓线上的多个点围成一基准平面,所述侧面垂直于所述基准平面,或者,至少部分侧面与所述基准平面之间形成锐角。
1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面的形态与对颌咬合面的形态相互匹配。
1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牙科正畸矫治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空腔内的填充部。
2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颌垫包括一一间隔连接的多个第一咬合面及多个第二咬合面,且每一第二咬合面处的颌垫均呈内缩趋势。
21、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科正畸矫治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及对颌牙科正畸矫治器,所述牙科正畸矫治器及所述对颌牙科正畸矫治器的其中之一对应上颌牙齿设置,其中另一对应下颌牙齿设置,所述对颌牙科正畸矫治器包括对颌矫治器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对颌矫治器本体的咬合面的导向部,当处于咬合状态时,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颌垫在近远中方向上相互配合而实现上颌牙齿或下颌牙齿的水平移动。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将位于第二咬合面的颌垫设计为内缩结构可使得被牙齿支撑的颌垫面积比例提升,进一步的,可以使得颌垫的各个部分的下方均有牙齿提供支撑,避免颌垫因下方无牙齿支撑而出现变形塌陷等现象。
1.一种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矫治器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矫治器本体的咬合面的颌垫,所述咬合面包括相连的第一咬合面及第二咬合面,所述第一咬合面对应牙齿咬合面设置,所述第二咬合面对应邻牙间隙设置,位于所述第二咬合面的颌垫呈内缩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垫与所述咬合面的交界区形成外轮廓线,于所述矫治器本体的颊面朝向舌面的方向上,所述外轮廓线具有宽度,所述宽度于所述第一咬合面过渡至所述第二咬合面时呈减小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廓线由多段曲线围设形成,且相邻曲线之间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廓线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咬合面的第一外轮廓线及对应所述第二咬合面的第二外轮廓线,所述第一外轮廓线的宽度为第一宽度,所述第二外轮廓线的宽度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的最大值与所述第二宽度的最小值的比值范围为0.15-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宽度的最小值不小于0.5mm,或者,所述第二宽度的最小值的范围为1mm-4mm,所述第一宽度的最小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宽度的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廓线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咬合面的第一外轮廓线,对应一颗牙齿的所述第一外轮廓线包括相连的第一波峰段、第一波谷段及第二波峰段,或者,对应一颗牙齿的所述第一外轮廓线包括相连的第一波谷段、第一波峰段及第二波谷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廓线包括对应所述第二咬合面的第二外轮廓线,所述第二外轮廓线为波谷段,且所述第二外轮廓线包括靠近舌面的第一波谷段及靠近颊面的第二波谷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垫对应多颗后牙设置,所述第一咬合面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区域及环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经过多个尖端,多个尖端分别对应后牙的多个牙尖,所述颌垫与所述第一咬合面的交界区形成第一外轮廓线,所述第一外轮廓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内线及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外线,所述外线仅于所述矫治器本体的近远中方向上连接所述内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垫与所述第二咬合面的交界区形成第二外轮廓线,所述外线连接所述内线及所述第二外轮廓线,且所述第二外轮廓线与两端的所述外线形成波谷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线包括波峰段,位于同侧且相邻的两个波谷段的端点形成基准线,所述波峰段与同侧的基准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小于0.5mm,或者,最大距离的范围为1mm-3mm。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线包括波峰段,每一波峰段的端点邻近对应的尖端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线包括靠近所述矫治器本体的颊面的第一内线及靠近所述矫治器本体的舌面的第二内线,所述第一内线与对应的所述分界线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内线与对应的所述分界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矫治器本体的颊面朝向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间隙的最小值不小于2mm,所述第二间隙的最小值不小于2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垫包括与所述咬合面的交界区形成的外轮廓线、远离所述咬合面的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端面的外周缘及所述外轮廓线的侧面,所述端面及所述侧面围设形成空腔,所述矫治器本体具有容纳牙齿的腔室,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腔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由多个曲面围设形成,且相邻曲面之间圆滑过渡。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廓线上的多个点围成一基准平面,所述侧面垂直于所述基准平面,或者,至少部分侧面与所述基准平面之间形成锐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的形态与对颌咬合面的形态相互匹配。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牙科正畸矫治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空腔内的填充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垫包括一一间隔连接的多个第一咬合面及多个第二咬合面,且每一第二咬合面处的颌垫均呈内缩趋势。
20.一种牙科正畸矫治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及对颌牙科正畸矫治器,所述牙科正畸矫治器及所述对颌牙科正畸矫治器的其中之一对应上颌牙齿设置,其中另一对应下颌牙齿设置,所述对颌牙科正畸矫治器包括对颌矫治器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对颌矫治器本体的咬合面的导向部,当处于咬合状态时,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颌垫在近远中方向上相互配合而实现上颌牙齿或下颌牙齿的水平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