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用针推器

文档序号:39414169发布日期:2024-09-18 11:4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用针推器

本技术涉及针灸,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灸用针推器。


背景技术:

1、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针法作为我国特有的治疗手段,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来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来治疗全身疾病,尤其是对各种疼痛的缓解作用明显。由于通常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为此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替代传统灸针的推针器。如申请号202122261091.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家用针灸用针推器,其中推动路径和固定槽开设于主体支撑杆的表面,且顶部固定盖通过螺纹安装在主体支撑杆的顶部,该推动机构镶嵌在拉动握手的内部;所述拉动握手通过螺纹安装在推动机构的一端,且握持杆通过螺纹安装在主体支撑杆的前端,该定位头通过螺纹安装在握持杆的前端;所述银针镶嵌在主体支撑杆和握持杆的内部。这一技术方案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但要用手捏住银针防止其掉落,同时释放时需要同时松手,对操作熟练度要求高。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针灸用针推器结构不合理,使用时针体容易掉落导致操作难度大。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灸用针推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端盖、上杆体、下杆体,所述上杆体内设置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外围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杆体、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杆体在靠近所述推动杆的一端设置夹持部,所述推动杆向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夹持部相互靠拢以夹持针体;所述下杆体内设置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在靠近所述上杆体的一端设置夹持部,所述推动杆在靠近所述下杆体的一端设置第二缺口,所述夹持部能够限位装配至第二缺口内;所述夹持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悬臂、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的自由端设置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二悬臂的自由端设置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所述弧形板所在圆的直径为d1,其中d1<l1≤1.2*d1、l2≤0.5*d1。

3、该设置使推动杆克服弹簧的阻力向上移动时,能够使夹持部从两侧对针体施力使其固定,操作时仅需要将针体置入预定位置后对推动杆施力使其移动,即可完成蓄力以及对针体的固定,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推动杆向上移动时第二缺口的侧壁与夹持部抵接,从对夹持部产生作用力并使其从两侧向针体方向移动以实现对针体的夹持固定,从而使操作者在进针时不需要再按压针体,通过拨动推动杆即可实现进针,操作极为简单;而在进针时,针体同时收到弹簧及夹持部产生的作用力,进针稳定可靠。

4、所述上杆体的两端分别与下杆体、端盖进行可拆卸连接,例如螺接或卡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上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内螺纹,用于与所述端盖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外螺纹,用于与所述下杆体螺纹连接。该设置使针灸用针推器的外形呈圆杆状,结构简单且外形美观。该设置能够使推动杆上下移动时与夹持部抵接,从而实现对针体的加持;同时利用弹簧的弹力以及夹持部的形变力来驱动推动杆向下移动,使针体受力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5、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外围设置抵接板,所述抵接板的中心设置第二限位槽,所述下杆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面、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置过针槽,所述过针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互配合共同对所述针体进行限位。

6、该设置使推动杆的移动距离固定,从而使每次进针深度固定,用户的可控性强。优选的,所述下杆体的端部逐渐收缩并形成圆台状结构。该设置有利于针灸用针推器的准确定位,可操作性强。

7、优选的,所述弧形板在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设置第一缺口,所述弧形板所在圆对应弧形的角度为180-270°。该设置可确保夹持部与弧形板之间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同时利用第一缺口能够实现针体的快速装配。

8、优选的,所述推动杆在远离把手的一端设置相连通的第一圆形缺口、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圆形缺口呈圆柱状且与所述推动杆的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第一圆形缺口的两侧,用于限位装配所述夹持部。该设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9、优选的,所述夹持部、第二缺口的宽度分别为a1、a2,其中1.2*a2≤a1≤1.5*a2。该设置使第二缺口不会对推动杆的旋转产生干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10、优选的,所述上杆体内部中空且一侧设置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所述上杆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推动杆的一端设置连接板、把手,所述连接板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把手位于所述上杆体的外侧。该设置能够使推动杆沿滑动槽上下移动,推动杆的运动稳定可靠,从而确保对针体施力均匀、稳定。

11、优选的,所述上杆体设置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垂直于所述上杆体的长度方向且与所述滑动槽连通设置。该设置能够使推动杆沿滑动槽上下移动并通过旋转以装配至第一限位槽内,从而实现蓄力。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有多个且沿所述滑动槽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设置。该设置可将推动杆固定至不同位置,从而实现使推动杆具有不同的弹力,满足不同进针深度的需求。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灸用针推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所述针灸用针推器中推动杆与夹持部可同步运动,进针时不需要再按压针体,通过拨动推动杆即可实现进针,操作极为简单;2)进针时针体同时受到弹簧、夹持部产生的弹力,进针稳定;通过设置抵接板能够对进针深度进行限制,操作可控性强;3)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技术特征:

1.一种针灸用针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端盖(5)、上杆体(1)、下杆体(2),所述上杆体(1)内设置推动杆(3),所述推动杆(3)的外围设置弹簧(4),所述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杆体(1)、推动杆(3)固定连接,所述下杆体(2)在靠近所述推动杆(3)的一端设置夹持部(23),所述推动杆(3)向远离所述夹持部(23)的一端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夹持部(23)相互靠拢以夹持针体;所述下杆体(2)内设置弧形板(21),所述弧形板(21)在靠近所述上杆体(1)的一端设置所述夹持部(23),所述推动杆(3)在靠近所述下杆体(2)的一端设置第二缺口(35),所述夹持部(23)能够限位装配至第二缺口(35)内;所述夹持部(2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悬臂(231)、第二悬臂(233),所述第一悬臂(231)的自由端设置第一夹持块(232),所述第二悬臂(233)的自由端设置第二夹持块(234),所述第一悬臂(231)、第二悬臂(233)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第一夹持块(232)、第二夹持块(234)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所述弧形板(21)所在圆的直径为d1,其中d1<l1≤1.2*d1、l2≤0.5*d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用针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21)的外围设置抵接板(22),所述抵接板(22)的中心设置第二限位槽(221),所述下杆体(2)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面(24)、第二面(25),所述第一面(24)设置过针槽(26),所述过针槽(26)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21)相互配合共同对所述针体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用针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21)在远离所述夹持部(23)的一端设置第一缺口(211),所述弧形板(21)所在圆对应弧形的角度为180-2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用针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3)在远离把手(33)的一端设置相连通的第一圆形缺口(34)、第二缺口(35),所述第一圆形缺口(34)呈圆柱状且与所述推动杆(3)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缺口(35)位于所述第一圆形缺口(34)的两侧,用于限位装配所述夹持部(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灸用针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3)、第二缺口(35)的宽度分别为a1、a2,其中1.2*a2≤a1≤1.5*a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用针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体(1)内部中空且一侧设置滑动槽(11),所述滑动槽(11)沿所述上杆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推动杆(3)的一端设置连接板(32)、把手(33),所述连接板(32)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滑动槽(11)内,所述把手(33)位于所述上杆体(1)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灸用针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体(1)设置第一限位槽(12),所述第一限位槽(12)垂直于所述上杆体(1)的长度方向且与所述滑动槽(11)连通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用针推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端盖、上杆体、下杆体,所述上杆体内设置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外围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杆体、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杆体在靠近所述推动杆的一端设置夹持部,所述推动杆向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夹持部相互靠拢以夹持针体。本技术所述针灸用针推器中推动杆与夹持部可同步运动,进针时不需要再用手按压针体,通过拨动推动杆即可实现进针,操作极为简单;进针时针体同时受到弹簧、夹持部产生的弹力,进针稳定且深度可控,操作可控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曹群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1228
技术公布日:2024/9/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