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K在体内外抗HBV阳性肝癌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7941057发布日期:2024-05-11 00:1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JS-K在体内外抗HBV阳性肝癌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药,具体涉及js-k在体内外抗hbv阳性肝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全球超过2.5亿人。hbv感染可导致肝炎和肝功能不全,后发展为慢性感染,治疗不及时最终会发展为肝癌,尤其是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我国84%的肝癌与hbv感染相关。由于肝癌的隐匿性发展,许多患者在诊断时已是晚期,部分患者失去了手术的机会。hbv相关肝癌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为主,辅以药物的综合治疗措施,但现有化疗药物药效有限以及部分患者对现有化疗药物不敏感,因此,寻找新的抗hbv相关肝癌的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目前研究hbv相关肝癌的模型主要分为体内模型和体外模型两种。体外模型主要指传统二维培养的永生化癌细胞系,体内模型多采用裸鼠异位移植瘤或者鸡胚尿囊膜模型,体外模型一般是单一的细胞环境,仅针对癌细胞,体内的环境则较为复杂,是处于体内的一个循环系统,会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很多药物在体外有效,但是体内无效。

3、js-k是一种分子量为384的新型抗癌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课题组前期在体外实验中发现:js-k能抑制hbv阳性的肝癌细胞hepg2.2.15的生长,抑制细胞集落形成和迁移,同时还能降低hepg2.2.15细胞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证明了该效应与诱导dna损伤和凋亡有关,但是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js-k在体内对hbv相关肝癌是否具有抑瘤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实验去验证js-k在体内对hbv相关肝癌是否具有抑瘤效应。

2、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提供js-k在制备抗hbv阳性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3、进一步的,所述应用采用体内模型或体外模型。

4、进一步的,体内应用采用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和/或鸡胚移植瘤模型。

5、其中,裸鼠异位移植瘤,该模型耗时较长,对裸鼠生长的环境要求严苛,但能够高度模拟人体环境,是肿瘤研究中较常用的模型。近年来,鸡胚尿囊膜模型已被应用于人类医学中的各种肿瘤研究中。鸡胚尿囊膜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胚外膜,为复杂生物系统的可视化和研究提供了技术上简单的方法,由于早期缺乏免疫系统,使得该模型可应用于癌症研究,其主要优点是成本低,易于操作,易于移植肿瘤而不会因为免疫缺陷状态而产生排斥反应,可用于观察抗癌药物的有效性。从实际考虑,鸡胚尿囊膜的经济可行性有可能支持大规模的药物筛选研究,并有可能支持使用患者衍生的异种移植个体化医学。

6、本发明利用裸鼠异位移植瘤和鸡胚移植瘤模型进行js-k抗hbv相关肝癌的体内研究,研究表明,js-k对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效应,js-k能抑制鸡胚移植瘤的生长,其中,低浓度时,js-k的抑制作用优于顺铂,不同浓度js-k的抑瘤率提示,js-k低、中、高剂量(0.75,1.5,3mg/kg)中,中剂量组的抑瘤率最高,通过本发明的研究,以期为将js-k开发为有效治疗hbv相关肝癌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技术特征:

1.js-k在制备抗hbv阳性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采用体内模型或体外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模型包括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和/或鸡胚移植瘤模型。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医药技术领域中JS‑K在体内外抗HBV阳性肝癌中的应用,通过体外利用HBV阳性肝癌HepG2.2.15细胞模型和体内利用裸鼠异位移植瘤和鸡胚移植瘤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JS‑K在体外对HBV阳性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在体内对HBV阳性肝癌移植瘤具有抑瘤效应。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刘正芸,廖晏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遵义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