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肩袖功能重建球囊。
背景技术:
1、肩袖复合体是指围绕肩关节的一系列关键肌肉群的总称,这些肌肉群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至关重要,它们确保了肩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范围。
2、肩袖受伤是体育活动中经常发生的伤害之一,同时也是老年人常见的肩部疾病,其症状通常包括持续的肩部疼痛和手臂运动受限。这种损伤不仅在年轻人中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发生率也会随之提高。诸如意外伤害、物理劳损以及组织退化等多种因素都与肩袖损伤密切相关。
3、未经适当治疗的肩袖损伤可能恶化,导致严重的撕裂,甚至变成无法修复的大撕裂。大撕裂发生时,肱骨会上移,当手臂上抬时,会发生疼痛。目前,面对这样大撕裂的情况,需要对肩峰和肱骨进行修复,修复的方法为植入肩袖骨片,从而减少肩峰和肱骨之间的摩擦,从而减缓肩峰与肱骨接触产生的疼痛感。
4、但是,由于肩袖骨片的质量一般,所以不能长久的保证对肩峰与肱骨接触产生的疼痛感的缓解,可能后续要进行二次手术,二次手术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更多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肩袖复合体修复的风险和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肩袖功能重建球囊。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肩袖功能重建球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肩袖功能重建球囊,包括:
4、球囊主体,设置在肩峰与肱骨之间,用于在肩峰与肱骨之间增加接触缓冲;
5、凹面,开设在所述球囊主体的顶部,所述凹面的外表面与肩峰完全抵接,当人手臂上抬时,所述凹面的内壁将与肱骨相抵接;
6、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球囊主体和肱骨,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所述球囊主体内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球囊主体内的编织物以及与所述编织物外侧相连接的编织线,所述编织线至少设置有两个,并且穿设在球囊主体侧壁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治疗应用中,编织线会经过特制的界面螺钉分别牢固地附着在肱骨上。当患者抬起手臂时,肩峰会与球囊主体产生接触,此时,球囊主体会适度地压缩和形变,这种弹性变化有助于缓解因为肩峰直接压迫上臂骨而可能引发的疼痛。当手臂放松下来时,球囊则能够自然地回到它的原始形状。这种动态的交互作用为患者提供了连续性的保护和舒适性,进而降低了肩袖复合体修复的风险和成本。
8、可选的,所述球囊主体设置为内部空心的半个椭圆体,凹面的设置面积大于肩峰的边缘凸起,并且不超过整个球囊主体凸出的面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囊主体发热凹面的面积大小需要大于肩峰的边缘凸起,从而保证能把全部的肩峰包入凹面中,保证在人手臂上抬的时候,肩峰可以完全抵接凹面;并且不超过整个球囊主体凸出的面积,避免凹面面积过大,回弹速度慢。
10、可选的,所述编织物设置为菱形,所述编织线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编织线分别设置在菱形所述编织物的四角。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物设置为菱形,并且编织线设置在它的四个角上,这种结构增强了重建球囊的支撑力。使用时,需要将四根编织线都通过螺钉与肱骨相连接,从而增加了重建球囊与肱骨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在运动过程中脱落的概率,增加与人体的贴合度。
12、可选的,所述编织线与所述编织物之间的夹角为65°-80°。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线与编织物之间的夹角设置为65°-80°,从而使得编织线在安装过程中能够更加便利穿设在球囊主体上。并且,在编织线穿设在球囊主体上之后,能够更加便利的通过螺钉与肱骨连接在一起。
14、可选的,所述编织物与所述球囊主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网,所述第一支撑网的侧面与所述球囊主体的内壁完全贴合,所述第一支撑网与所述编织物相平行。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编织物的上方设置第一支撑网,并且第一支撑网的侧面与所述球囊主体的内壁完全贴合,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球囊主体的稳定性和功能性。第一支撑网与编织物平行设置,从而使得在球囊主体下压的时候,保证支撑网的功能性。
16、可选的,所述编织物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网,所述第二支撑网中预设有缓解疼痛的药物。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网的设置能够提供更加稳固的肩部支持,药物浸泡在第二支撑网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挥发,能够缓解疼痛,同时能够简化手术流程,促进快速恢复。在编织物的下方添加额外的第二支撑网,以进一步提高球囊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18、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网底部设置有摩擦组件,所述摩擦组件包括横摩擦线和竖摩擦线,所述横摩擦线和所述竖摩擦线相垂直设置,所述横摩擦线和所述竖摩擦线的端部均与所述球囊主体相固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球囊主体的底部设有一系列纵横交错的横摩擦线和竖摩擦线,以提升球囊与骨面间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球囊主体与肱骨的连接强度。
20、可选的,所述球囊主体设置为弹性生物材料的所述球囊主体。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生物材料使得球囊主体能够随意凹陷和回弹。当患者抬起手臂时,肩峰会与球囊主体产生接触,此时,球囊主体会适度地压缩和形变,这种弹性变化有助于缓解因为肩峰直接压迫上臂骨而可能引发的疼痛。当手臂放松下来时,球囊则能够自然地回到它的原始形状。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设置了球囊主体、凹面、连接组件、编织物以及编织线,在治疗应用中,编织线会经过特制的界面螺钉分别牢固地附着在肱骨上。当患者抬起手臂时,肩峰会与球囊主体产生接触,此时,球囊主体会适度地压缩和形变,这种弹性变化有助于缓解因为肩峰直接压迫上臂骨而可能引发的疼痛。当手臂放松下来时,球囊则能够自然地回到它的原始形状。这种动态的交互作用为患者提供了连续性的保护和舒适性,进而降低了肩袖复合体修复的风险和成本;
24、2.通过设置了第一支撑网,在编织物的上方设置第一支撑网,并且第一支撑网的侧面与球囊主体的内壁完全贴合,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球囊主体的稳定性和功能性。第一支撑网与编织物平行设置,从而使得在球囊主体下压的时候,保证支撑网的功能性;
25、3.通过设置了第二支撑网,第二支撑网的设置能够提供更加稳固的肩部支持,药物浸泡在第二支撑网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挥发,能够缓解疼痛,同时能够简化手术流程,促进快速恢复。在编织物的下方添加额外的第二支撑网,以进一步提高球囊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1.一种肩袖功能重建球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袖功能重建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主体(1)设置为内部空心的半个椭圆体,凹面(2)的设置面积大于肩峰的边缘凸起,并且不超过整个球囊主体(1)凸出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肩袖功能重建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物(31)设置为菱形,所述编织线(32)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编织线(32)分别设置在菱形所述编织物(31)的四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肩袖功能重建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线(32)与所述编织物(31)之间的夹角为65°-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袖功能重建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物(31)与所述球囊主体(1)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网(4),所述第一支撑网(4)的侧面与所述球囊主体(1)的内壁完全贴合,所述第一支撑网(4)与所述编织物(31)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袖功能重建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物(3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网(5),所述第二支撑网(5)中预设有缓解疼痛的药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肩袖功能重建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网(5)底部设置有摩擦组件(6),所述摩擦组件(6)包括横摩擦线(61)和竖摩擦线(62),所述横摩擦线(61)和所述竖摩擦线(62)相垂直设置,所述横摩擦线(61)和所述竖摩擦线(62)的端部均与所述球囊主体(1)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袖功能重建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主体(1)设置为弹性生物材料的所述球囊主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