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73510发布日期:2024-07-16 22:22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保健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1、玉竹参菊饮处方由玉竹、枸杞子、葛根、酒黄精、金银花、菊花、陈皮、甘草以及人参九味药食同源药材组成,其中玉竹为君药,可以安神强心、养阴润肺,再加入枸杞子和葛根后可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而酒黄精可以清热燥湿,搭配金银花、菊花和陈皮后可以理气健脾、平肝明目,再加入甘草和人参可以益中补气、润肺生津。经上述药材制备得到的玉竹参菊饮能起到润喉、护喉、明目的效果。

2、玉竹参菊饮口服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来源于陈皮和金银花等几味药材,公开号为cn10871970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石斛滁菊饮品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以滁菊为主料,添加沙参、玉竹、生地、石斛协同使用,制得的石斛滁菊饮品具有养阴润肺、益气润燥、生津益胃的作用,可改善口干唇燥、干咳音哑、心烦口渴,适合各年龄人群饮用。

3、但是上述制备方法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药材的作用,因此,为了筛出最佳药效的玉竹参菊口服液,亟需研发一种玉竹参菊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以发挥各药材的最佳药效。

2、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

3、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将玉竹、枸杞子、葛根、酒黄精、金银花、菊花、陈皮、甘草和人参放入水中,浸泡、煎煮、煎煮,将煎煮后的滤液合并,滤去药渣,得到提取液;

5、步骤s2.将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相对密度为1-1.5,得到浓缩液,静置、离心、定容、灌封、灭菌,得到玉竹参菊口服液。

6、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玉竹、枸杞子、葛根、酒黄精、金银花、菊花、陈皮、甘草、人参和水的质量比为15-30:10-20:10-20:5-10:5-10:5-10:5-10:5-10:3-5:756-1500。

7、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浸泡时间为20-60min,更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浸泡时间为20min。

8、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煎煮时间为30-90min,更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煎煮时间为90min。

9、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煎煮的次数为2-3,更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煎煮次数为2。

10、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浓缩温度为50-70℃。

11、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静置时的温度为4-25℃,静置时间为6-48min。

12、优选的,步骤s2中离心时的转速为4000r/min,离心时间为8-12min。

13、一种玉竹参菊口服液的质量检测方法如下:用薄层色谱法对玉竹参菊口服液中的陈皮和金银花两种成分进行定性分析。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采用的原料均是基于充足的中医及西医理论基础之上,且均属药食同源药材,相互之间无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且原料组分丰富,各有效成分比较均一,适合推广使用。

16、本发明提供的玉竹参菊口服液的质量检测方法对于陈皮、金银花的薄层鉴别方法简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浸泡时间为2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煎煮时间为9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煎煮的次数为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浓缩温度为50-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静置时的温度为4-25℃,静置时间为6-48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离心时的转速为4000r/min,离心时间为8-12min。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竹参菊饮口服液由所述制备工艺制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保健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竹参菊饮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如下:步骤S1.将玉竹、枸杞子、葛根、酒黄精、金银花、菊花、陈皮、甘草和人参放入水中,浸泡、煎煮、煎煮,将煎煮后的滤液合并,滤去药渣,得到提取液;步骤S2.将提取液浓缩至药液相对密度为1‑1.5,得到浓缩液,静置、离心、定容、灌封、灭菌,得到玉竹参菊口服液,本发明采用的原料均是基于充足的中医及西医理论基础之上,且均属药食同源药材,相互之间无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且原料组分丰富,各有效成分比较均一,适合推广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周训勇,戴超,刘辰璐,孙帅,李玉满,金晓敏,赵龙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臻萃(江苏)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7/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