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23973发布日期:2024-08-16 15:5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


背景技术:

1、社区常见儿童类疾病为肺系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流涕、咳嗽、气喘、痰鸣等。

2、常见的西医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雾化及输液治疗,中医治疗方法为煎煮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推拿等。但无论西药或是中药,儿童口服药物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味觉敏感:儿童的味蕾比成人更为敏感,许多药物本身带有苦、涩等不良味道,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2.心理恐惧:孩子对未知事物往往存在恐惧心理,包括对药物的恐惧。他们可能害怕药物的味道,或者因为曾经有过的不愉快服药经历(如呕吐、呛咳等)而产生抗拒心理。3.吞咽困难:幼儿期及学龄前儿童由于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于片剂或胶囊类药物、难闻气味药物可能存在吞咽困难的问题。4.自我控制能力差: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弱,不能像成人那样理解服药的重要性,因此难以配合完成服药过程。5.药物形式单一:市场上虽然已有针对儿童设计的口味较好的糖浆、颗粒剂等,但并非所有药品都有适合儿童服用的剂型,这也加大了儿童服药难度。儿童雾化治疗药物多为激素治疗,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疗效欠佳。小儿推拿因存在配合度低依从性差的问题,部分家长无法做到坚持一日多次进行儿推治疗。穴位贴敷治疗,由于药物直接接触皮肤刺激,部分儿童因皮肤娇嫩,容易出现中药粉/穴位贴胶布过敏的现象,而无法广泛开展。

3、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方便、有效、儿童耐受高的治疗方法是当前儿科中医治疗领域迫切的需求。中药热奄包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温通经脉、舒筋活血等功效,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热奄包多用于治疗疼痛类疾病,对于肌表经络、肌肉关节疼痛等辨证属寒证的疾病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加热后外敷于儿童背部,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

2、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所述热奄包的中药配方由紫苏叶、白芷、广藿香、川芎、苍术、苍耳子、桂枝和干姜组成。

3、进一步的,所述热奄包的中药配方由紫苏叶50g,白芷50g,广藿香50g,川芎50g,苍术50g,苍耳子50g,桂枝50g,干姜20g组成。

4、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上述热奄包的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配方各成分充分混合,放置于中药布袋中,制得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热奄包。

5、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热奄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使用前喷洒少许清水于中药中,将中药布袋放置于微波炉中,叮热,达到适宜的温度,取出;

7、(2)把叮热的装有中药配方的布袋外敷于患者背部,覆盖背部膀胱经及督脉穴位。

8、进一步的,步骤(2)中的中药布袋可用小绳子固定,制成小书包的形状。

9、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热奄包在治疗小儿风寒感冒中的应用。

10、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热奄包在治疗小儿风寒感冒中引起的发热、咳嗽、流涕、气促和痰鸣中的应用。

11、小儿行气未充,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而小儿感冒的病因,多以风邪为主,易夹湿、夹滞、夹痰,多表现为发热、恶寒、哭闹、怕冷、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等。小儿稚阴稚阳,若风寒感冒症状初期,予外敷此热奄包,辛温微微发汗解表,疏散卫分寒气,中病即止,简便验廉。

12、其中桂枝味辛、甘,性温,能发汗解表,温经通脉,通阳化气,为发散风寒要药,配合适量干姜,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对于寒饮喘心肺两脉,温肺化饮辛散水气颇有功效。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经。能行气开郁、祛风燥湿;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川芎配伍苍术,能开提肺脾阳气;同时川芎能上行头目,中开郁结,血中气药,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同紫苏叶配伍,可以散风寒于表分;配伍桂枝,二者均走而不守,加强祛风寒、温经脉的效果。藿香性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解暑之效;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能散寒解表,行气和胃;紫苏叶、藿香相配伍,对于岭南地区的儿童感冒特性:湿温初起,伤及肺脾之证尤其有效,正如《本草正义》所云: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无论寒热,皆能上行头目清窍,亦能燥湿升阳,外达肌肤,内提清气,同时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经,能散风寒,通鼻窍。苍耳子虽有小毒,口服不宜过量,然此则为外用,白芷与足剂量苍耳子配伍,载药上行,能有效缓解风寒之邪阻滞清窍,加强宣通鼻窍之功。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的热奄包能够有效治疗儿童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流涕、气促、痰鸣等不适症状,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家庭使用;2)非侵入性与舒适度:中药热奄包疗法是一种无创、温和的治疗方法,对于儿童来说,相比注射或口服药物,更容易接受,且以“小书包”的形式展开治疗,儿童接受程度高,通过外敷的方式作用于体表,不会引起孩子对打针吃药的恐惧和抵触情绪;3)调理气血,缓解症状:中药热奄包中的草药成分可以通过皮肤渗透,温热直接刺激作用于背部膀胱经、督脉的穴位,从中医角度来看,膀胱经和督脉与身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膀胱经和督脉都是感受外邪最开始的经络,如果身体受到外邪侵袭,膀胱经和督脉最先受到影响,首先,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穴位最多的经络,从头到脚,贯穿整个身体,主要功能是排毒、抵御外邪,其次,督脉主要功能是统领一身之阳气,督脉通畅,则阳气充足,身体健康;督脉不畅,阳气虚弱,儿童易外感风寒湿热之邪,中药热奄包外敷儿童背部,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激发经络阳气,调节气血,从而缓解症状的效果;3)适合儿科特点: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防御功能较弱,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也因为小儿体质属“稚阴稚阳”的特点,对药物非常敏感,我们在治疗小儿疾病的时候,更应充分儿童用药“轻清灵巧”的特性来给小儿展开个性化的治疗,中药热奄包正是“轻清灵巧”治疗的体现,减少药物直接进入体内带来的潜在副作用,尤其适用于一些不宜内服药物或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而担心药物累积毒性的情况;4)改善黏膜环境:对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热奄包可提高患处温度,有助于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减轻黏膜水肿,促进炎症产物的吸收,从而改善呼吸道黏膜环境,有利于病情恢复;5)家庭护理方便: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中为孩子进行中药热奄包治疗,操作相对简便易行,既节省了去医院的时间和精力,又能在熟悉的环境中降低孩子的紧张情绪,利于疾病的康复。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奄包的中药配方由紫苏叶、白芷、广藿香、川芎、苍术、苍耳子、桂枝和干姜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奄包的中药配方由紫苏叶50g,白芷50g,广藿香50g,川芎50g,苍术50g,苍耳子50g,桂枝50g,干姜20g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奄包的制备方法为将中药配方各成分充分混合,放置于中药布袋中,制得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热奄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奄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中药布袋可用小绳子固定,制成小书包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在治疗小儿风寒中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在治疗小儿风寒中引起的发热、咳嗽、流涕、气促和痰鸣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所述热奄包的中药配方由紫苏叶、白芷、广藿香、川芎、苍术、苍耳子、桂枝和干姜组成。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热奄包,通过加热后外敷于儿童背部,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

技术研发人员:黄龙生,麦楚君,黄奕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龙生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8/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