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材料及其用途

文档序号:39755839发布日期:2024-10-25 13:29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修复材料及其用途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尤其涉及一种修复材料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1、关节软骨损伤是指关节软骨组织遭受损害或损坏的情况,可能由外伤、炎症、过度使用或老化等因素引起。关节软骨是连接关节骨头的弹性组织,起到减少摩擦、缓冲冲击和保护关节的作用。软骨损伤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关节炎和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发展。

2、关节软骨损伤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受损的风险也会增加。35岁之后,人类关节开始出现软骨损伤,继而发展成关节炎,65岁后几乎所有人都会患有关节炎。现有的医疗技术无法做到根治关节炎。

3、目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方法分为三大类:原位刺激促进修复技术、软骨移植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

4、一、原位刺激促进修复:如“微骨折手术”、“骨髓刺激术”等,通过在关节损伤部位进行微创刺激,使得深部骨髓腔能继续“营养滋润”受伤关节面,从而使得局部长出新的纤维软骨覆盖,类似于关节表面“疤痕覆盖”微骨折手术是常用于修复膝关节软骨病损的技术。医生利用关节透镜将软骨受损部位移除,接下来在骨头上钻几个洞,使骨髓细胞与血液会凝结,成为平滑且坚固的修复组织,代替软骨的作用。

5、该技术缺点:微骨折手术一般只能生成纤维软骨,性状不理想。只能修复小面积缺损、年轻患者的软骨缺损(软骨损伤直径小于5mm),且新生的纤维软骨使用寿命短,通常只有1~2年。

6、二、人工关节置换术:将关节部分或整体置换为人工关节,一般应用于严重软骨损伤和关节炎晚期。

7、该技术缺点:人工关节置换术需要毁损原有的关节,是对患者自身有破坏的技术。且手术有可能引起人工关节假体松动、脱位、磨损,锁定机制失败,假体断裂等,深静脉血栓形成(pte)和肺动脉栓塞(pe)一系列术后并发症。且价格昂贵。

8、三、软骨移植术:使用合适的材料作为移植物,直接覆盖关节软骨缺损面,移植物存活后,关节软骨表面损伤修复成功。根据移植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自体软骨移植、异体软骨移植、人工材料移植。

9、1、自体软骨移植。移植物来源(拆东墙补西墙):自身的肋软骨、自身的其他部位正常关节边缘软骨。技术缺点:自体软骨移植,存在供区损伤、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修复软骨损伤范围有限的缺点。

10、2、异体软骨移植。移植物来源:异种动物关节软骨(最常见的是猪骨、牛骨)、同种异体关节软骨(人类尸体捐献骨)等。该技术缺点:异体软骨移植存在材料来源有限,新生软骨使用寿命短,修复效果差,具有免疫原性,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11、3、人工材料移植。移植物来源:组织工程软骨、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该技术缺点:人工材料目前尚未找到适合软骨修复的完美材料,且现有的人工材料同样也有使用寿命短、修复效果差、排斥反应严重的缺点。

12、综上所述,软骨移植术相对其他两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现有的软骨移植术中,如何获得更优的移植物一直是困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修复材料,该修复材料能够作为理想的移植物用于软骨移植术进行关节软骨修复。

2、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修复材料,通过骨水泥植入生长区间10~120天形成诱导膜,将骨水泥、周围诱导膜连同外层组织一起取出,在体外剥离诱导膜外其他组织,将诱导膜从骨水泥上完整剥离取出,去除两端后裁剪成片状,制得修复材料。

4、可选的,骨水泥植入的生长区间为皮下、肌间隙或骨缺损中的任意一处。

5、可选的,从骨水泥上取下诱导膜后进行移植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0分钟。

6、可选的,骨水泥为圆柱形。

7、可选的,骨水泥的两端设置为球冠形。

8、可选的,骨水泥采用如下步骤制作:

9、步骤一、将骨水泥粉末与专用溶液均匀混合,形成黏稠的浆料;

10、步骤二、将步骤一的浆料注入模具中;

11、步骤三、浆料硬化后脱模备用。

12、可选的,步骤二中的模具为无菌橡胶制备而成。

13、可选的,步骤三制成的骨水泥表面粗糙度≤ra3.2。

14、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诱导膜的用途,将上述的修复材料作为移植的原材料用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

15、可选的,将修复材料作为自体移植物,用于自体软骨损伤修复。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发明的诱导膜制备简单、取材便捷、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可标准化生产;采用本发明的诱导膜作为软骨修复的移植材料,治疗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可修复大面积软骨损伤、适配度高。



技术特征:

1.一种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通过骨水泥植入生长区间10~120天形成诱导膜,将骨水泥、周围诱导膜连同外层组织一起取出,在体外剥离诱导膜外其他组织,将诱导膜从骨水泥上完整剥离取出,去除两端后裁剪成片状,制得修复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骨水泥植入的生长区间为皮下、肌间隙或骨缺损中的任意一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从骨水泥上取下的诱导膜用生理盐水浸泡保存。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骨水泥为圆柱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骨水泥的两端设置为球冠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骨水泥采用如下步骤制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模具为无菌橡胶制备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制成的骨水泥表面粗糙度≤ra3.2。

9.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修复材料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修复材料作为移植物用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修复材料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修复材料作为自体移植物,用于自体软骨损伤修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复材料及其用途。通过骨水泥植入生长区间10~120天形成诱导膜,将骨水泥、周围诱导膜连同外层组织一起取出,在体外剥离诱导膜外其他组织后,将诱导膜从骨水泥上完整剥离,去除两端后裁剪成片状,制得修复材料。本发明的诱导膜制备简单、取材便捷、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可标准化生产;采用本发明的诱导膜作为软骨修复的移植材料,治疗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可修复大面积软骨损伤、适配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功,李淅,陈攫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