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型肢体限位设备。
背景技术:
1、为避免患者在处理伤口过于疼痛发生应激动作或伤病导致肢体痉挛影响正常治疗,通常会投入限位器械对患者受伤的肢体进行固定后再进行治疗。
2、但目前的限位器械在展开部件进行束缚工作时展开速度较慢,对于急诊科需要快速治疗的危重病人而言,存在耽误治疗的风险。
3、在对患者伤口进行处理时,为了避免患者在伤口处理过程中发生应激动作或伤病导致肢体痉挛影响正常治疗,通常会投入限位器械对患者受伤的肢体进行固定后再进行治疗。
4、常规的限位器械为限位带,其使用方式一般是设置在床侧,在将患者放置在病床后拉伸限位带至另一侧已完成对患者的固定,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缺陷,其一,限位带对于肢体的固定效果有限,往往只能约束患者“大动作”,如翻身等,但是对于患者肢体的动作起不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如患者在受到强刺激时仍然会发生相应的应激动作或肢体痉挛等;其次,限位带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具有应激动作的患者而言,往往需要两个配合,即分别位于病床两侧,在两者配合之下快速卡紧限位带。
5、为了解诀前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限位杆等进行约束,然而,限位杆等的应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前述问题,其最为显著的缺陷即是无法提高限位效果。
6、具体的,限位杆在具体使用时,位于患者两侧的肢体难以得到刚性限位杆的定点小角度限位,从而常使得患者躯体被限位而肢体仍能挥动,此时不仅无法形成对肢体的精准有效限位,甚至可能会使得肢体与限位杆磕碰造成次生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重点在于发现了现有限位器械束缚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在于,束缚患者是限位带需要从患者身体一侧牵拉延伸至另一侧进行固定,单个限位带的移动路径过长,导致束缚带就位速度慢,从而使得束缚工作效率低。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型肢体限位设备,通过两侧的对接器带动位于患者身体两侧的拖带同步移动并在中部位置连接,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单个拖带移动全路径造成移动速度慢、束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3、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4、一种双向型肢体限位设备,包括载板,所述载板上设置有承载位,所述承载位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拖带;
5、基板架,所述基板架上滑动设置有至少两个对接器,所述对接器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拖带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对接器能够与所述拖带连接,且所述对接器能够带动所述拖带自所述基板架两侧向中部移动形成相互重叠的部分;
6、束带机构,所述束带机构的工作端对应设置在所述拖带的重叠部分处,且所述束带机构的工作端向所述拖带的重叠部分施加卡合键以间接固定连接两条所述拖带;
7、自适应压板,所述自适应压板以平行于所述载板的方式对应设置在所述拖带远离所述承载位的外侧,所述自适应压板连接有滑模结构,所述滑模结构用于在两侧所述拖带相互连接且各自与所述载板呈角度设置的情况下,驱动所述自适应压板自所述拖带外侧向所述拖带内侧水平移动,并在连续的水平移动过程中,同步下压所述拖带,直至所述拖带呈平角设置。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架为弧形,所述基板架开口向下的罩设在患者外部,所述基板架内部弧顶位置与患者之间具有垂直的夹持间隙,所述对接器设置在所述基板架的两侧位置,且所述对接器沿着所述基板架的弧形内壁滑动以带动所述拖带在所述夹持间隙内形成供所述束带机构夹持固定的重叠部分。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架的弧形内壁上开设有两条运动轨道,两条所述运动轨道在垂直于患者躯干的方向上以位置相错的方式布置,以在所述基板架的弧形内壁上形成高度相等,相互平行的并列轨迹,所述对接器设置在所述运动轨道内;
10、所述对接器在位置相错的所述运动轨道内带动两条所述拖带在所述夹持间隙内形成相互交叉的横向重叠部分。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束带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拖带上下两侧且能够相向移动的卡合臂,所述连接键设置在所述卡合臂上,所述卡合臂通过相向移动带动所述连接键相互对接卡合以间接固定位于两个所述连接键之间的两条所述拖带,且已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连接键在所述卡合臂相背移动时自所述卡合臂上脱出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模结构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拖带前后两侧的线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线轨远离所述承载位一侧的滑模驱动器,所述自适应压板通过滑脚滑动安装在所述线轨内,所述滑模驱动器的工作端与所述滑脚连接;
13、所述滑模驱动器驱动所述自适应压板向所述承载位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下压所述拖带至平角状态,且所述滑模驱动器在所述自适应压板接触到过载阻力源时停止驱动。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适应压板包括平板和斜板,所述平板与所述滑脚连接,所述斜板设置在所述平板靠近所述承载位的一侧,所述斜板与所述平板支架为钝角设置,所述斜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拖带的宽度,且所述平板与所述斜板之间通过偏角固定结构连接,所述偏角固定结构能够调节所述平板与所述斜板之间的夹角大小且固定所述斜板的转动位置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拖带设置在患者肢体关节位置。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载板上设置有两组所述拖带,两组所述拖带竖向对齐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患者手肘与膝盖关节位置,所述基板架与外部移动设备连接,所述移动设备驱动所述基板架沿着所述载板长度方向移动以控制所述对接器分别与两组所述拖带连接。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载板上设置有两组所述拖带,两组所述拖带竖向对齐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患者手肘与膝盖关节位置,所述载板上方设置有两套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基板架、对接器和束带机构,两套所述对接器与两条所述拖带分别对应连接并同步工作以同时将两套所述拖带进行移动连接。
1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对接器和束带机构,利用自两侧向中心移动并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的方式形成限位总成,一方面以路径折半的方式提高了限位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跨越式的束缚结构对患者进行主体上的整体限位,防止患者整体上强烈的大幅度动作,且进一步结合自适应压板对两侧拖带的连续推进,消除了拖带与载板之间的夹角,大幅缩小了处于此位置内的肢体的活动范围,形成了对肢体局部位置的精准限位,有效提高了针对无自主意识患者的限位效果。
1.一种双向型肢体限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型肢体限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架(4)为弧形,所述基板架(4)开口向下的罩设在患者外部,所述基板架(4)内部弧顶位置与患者之间具有垂直的夹持间隙,所述对接器(3)设置在所述基板架(4)的两侧位置,且所述对接器(3)沿着所述基板架(4)的弧形内壁滑动以带动所述拖带(1)在所述夹持间隙内形成供所述束带机构(6)夹持固定的重叠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型肢体限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架(4)的弧形内壁上开设有两条运动轨道(9),两条所述运动轨道(9)在垂直于患者躯干的方向上以位置相错的方式布置,以在所述基板架(4)的弧形内壁上形成高度相等,相互平行的并列轨迹,所述对接器(3)设置在所述运动轨道(9)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向型肢体限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带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拖带(1)上下两侧且能够相向移动的卡合臂(8),所述连接键(7)设置在所述卡合臂(8)上,所述卡合臂(8)通过相向移动带动所述连接键(7)相互对接卡合以间接固定位于两个所述连接键(7)之间的两条所述拖带(1),且已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连接键(7)在所述卡合臂(8)相背移动时自所述卡合臂(8)上脱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型肢体限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模结构(11)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拖带(1)前后两侧的线轨(12)以及设置在所述线轨(12)远离所述承载位(5)一侧的滑模驱动器(13),所述自适应压板(10)通过滑脚(14)滑动安装在所述线轨(12)内,所述滑模驱动器(13)的工作端与所述滑脚(1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型肢体限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压板(10)包括平板(15)和斜板(16),所述平板(15)与所述滑脚(14)连接,所述斜板(16)设置在所述平板(15)靠近所述承载位(5)的一侧,所述斜板(16)与所述平板(15)之间为钝角设置,所述斜板(16)的宽度大于所述拖带(1)的宽度,且所述平板(15)与所述斜板(16)之间通过偏角固定结构(17)连接,所述偏角固定结构(17)能够调节所述平板(15)与所述斜板(16)之间的夹角大小且固定所述斜板(16)的转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向型肢体限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带(1)设置在患者肢体关节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向型肢体限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2)上设置有两组所述拖带(1),两组所述拖带(1)竖向对齐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患者手肘与膝盖关节位置,所述基板架(4)与外部移动设备连接,所述移动设备驱动所述基板架(4)沿着所述载板(2)长度方向移动以控制所述对接器(3)分别与两组所述拖带(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向型肢体限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2)上设置有两组所述拖带(1),两组所述拖带(1)竖向对齐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患者手肘与膝盖关节位置,所述载板(2)上方设置有两套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基板架(4)、对接器(3)和束带机构(6),两套所述对接器(3)与两条所述拖带(1)分别对应连接并同步工作以同时将两套所述拖带(1)进行移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