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40477734发布日期:2024-12-31 12:4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的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1、胶原蛋白(collagen)又称胶原,是由动物细胞合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含量丰富,种类繁多,对细胞、组织乃至器官行驶正常功能以及损伤修复都有重大影响。

2、成人皮肤组织的胶原蛋白主要是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相比之下,胎儿皮肤中iii型胶原蛋白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iii型胶原蛋白的减少与皮肤老化有关,导致缺乏弹性和再生能力。补充iii型胶原蛋白可减少疤痕增生,促进皮肤再生和伤口愈合。人iii型胶原蛋白可有效促进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变、l929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血管生成。

3、然而,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的生成并不是正相关的,能够促进i型胶原蛋白生成,并不意味着也能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反之亦然。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i型胶原蛋白的生成,而对于如何能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的生成,目前的报道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意外地发现,低浓度的麦角硫因具有促进ⅲ型胶原蛋白生成的作用,尤其是,随着麦角硫因浓度的降低表现出增强的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作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2、具体来说,本申请涉及如下方面:

3、本申请提供一种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方法。

4、进一步的,所述方法包括使用麦角硫因来促进iii型胶原生成。

5、进一步的,所述麦角硫因的起效浓度为0.001ng/ml-500ng/ml。

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促进细胞生成iii型胶原蛋白的方法。

7、进一步的,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浓度为0.001ng/ml-500ng/ml的麦角硫因处理细胞。

8、本申请提供了麦角硫因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用途。

9、进一步的,所述麦角硫因的起效浓度为0.001ng/ml-500ng/ml。

10、本申请提供一种麦角硫因在作为iii型胶原蛋白生成促进剂中的用途。

11、进一步的,所述促进剂中麦角硫因的起效浓度为0.001ng/ml-500ng/ml。

12、本申请提供一种麦角硫因在制备iii型胶原蛋白生成促进剂的用途。

13、进一步的,所述促进剂中麦角硫因的起效浓度为0.001ng/ml-500ng/ml。

14、进一步的,所述促进剂中麦角硫因的含量为0.001ng/ml-500ng/ml。

15、进一步的,所述促进剂的施用方式包括体内和/或体外。

16、进一步的,所述促进剂用于预防和/或缓解与iii型胶原蛋白降低相关的皮肤问题。

17、进一步的,所述促进剂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或食品。

18、本申请提供一种iii型胶原蛋白生成促进剂,其包括含量为0.001ng/ml-500ng/ml的麦角硫因。

19、本申请发现低浓度的麦角硫因具有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作用,尤其是,随着麦角硫因浓度的降低表现出增强的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作用,为麦角硫因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特征:

1.一种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麦角硫因来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所述麦角硫因的起效浓度为0.001ng/ml-500ng/ml。

2.一种促进细胞生成iii型胶原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浓度为0.001ng/ml-500ng/ml的麦角硫因处理细胞。

3.麦角硫因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用途,其中所述麦角硫因的起效浓度为0.001ng/ml-500ng/ml。

4.麦角硫因作为iii型胶原蛋白生成促进剂的用途,所述促进剂中麦角硫因的起效浓度为0.001ng/ml-500ng/ml。

5.麦角硫因在制备iii型胶原蛋白生成促进剂的用途,所述促进剂中麦角硫因的起效浓度为0.001ng/ml-500ng/ml。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途,所述促进剂中麦角硫因的含量为0.001ng/ml-500ng/ml。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途,所述促进剂的施用方式包括体内和/或体外。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途,所述促进剂用于预防和/或缓解与iii型胶原蛋白降低相关的皮肤问题。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途,所述促进剂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或食品。

10.一种iii型胶原蛋白生成促进剂,其包括含量为0.001ng/ml-500ng/ml的麦角硫因。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麦角硫因来促进III型胶原生成。本申请发现低浓度的麦角硫因具有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作用,尤其是,随着麦角硫因浓度的降低表现出增强的促进III型胶原蛋白生成的作用,为麦角硫因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英,王瑞妍,陆震,张一鸣,张晓鸥,毛华,陶文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