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肿破碎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7080发布日期:2024-12-31 12:4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血肿破碎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血肿破碎引流器。


背景技术:

1、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由于创伤等原因,当颅内的或者脑组织和颅骨之间的血管破裂之后,血液集聚于颅内或者脑与颅骨之间,并对脑组织产生压迫时,颅内血肿因而形成。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且严重的继发性病变。

2、血肿的传统处理方法,一般通过注射药物对血肿进行溶解,溶解后,对血肿进行引流,引流时间长,效率低,存在感染和再次出血的风险,因此,设计了该血肿破碎引流器,通过物理破碎的手段对血肿引流,提高引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血肿破碎引流器,将螺旋叶片设置在抽吸孔处,在对血肿抽取的同时利用螺旋叶的旋转对血肿粉碎,提高对血肿的引流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血肿破碎引流器,包括套筒组件和旋转破碎组件,所述旋转破碎组件在套筒组件内部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组件包括导管、连接在导管一端的套筒和成型在套筒上的鲁尔接头,所述鲁尔接头用于连接负压装置,所述导管上的靠近端部侧开设有抽吸孔,所述抽吸孔与导管连通,所述旋转破碎组件包括螺旋叶片、支撑杆、导杆和连接套,所述螺旋叶片连接在支撑杆的一端,导杆成型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接套转动连接在导杆上,所述连接套与导管螺纹连接,螺旋叶片的端部位于抽吸孔处。

3、为了对连接套限位,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上套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端面固定在导杆的端面上,所述导杆上还成型有凸台,所述连接套位于挡块和凸台之间。

4、为了增强套筒内壁和挡块之间的密封性,所述挡块上开设有环形的嵌槽,所述嵌槽内嵌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由硅胶或橡胶制成。

5、为了使旋转破碎组件旋转将血肿粉碎,所述凸台的另一端成型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旋转手柄。

6、为了对吸入的血肿进行导向,所述抽吸孔为开设在导管上面和下面的条形长孔,孔壁带弧状或斜坡的结构。

7、为了降低该引流器进入脑部组织的阻力,降低创伤,所述导管的端部为子弹头。

8、为了控制引流器伸入脑部的深度,所述导管的表面上激光雕刻有刻度线。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0、(1)通过将螺旋叶片设置在抽吸孔处,在对血肿抽取的同时利用螺旋叶的旋转对血肿粉碎,提高对血肿的引流效率;

11、(2)通过将螺旋叶片设置在导管内,避免螺旋叶片旋转对抽吸孔边缘组织的刮伤,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特征:

1.血肿破碎引流器,包括套筒组件和旋转破碎组件,所述旋转破碎组件在套筒组件内部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组件包括导管、连接在导管一端的套筒和成型在套筒上的鲁尔接头,所述鲁尔接头用于连接负压装置,所述导管上的靠近端部侧开设有抽吸孔,所述抽吸孔与导管连通,所述旋转破碎组件包括螺旋叶片、支撑杆、导杆和连接套,所述螺旋叶片连接在支撑杆的一端,导杆成型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接套转动连接在导杆上,所述连接套与导管螺纹连接,螺旋叶片的端部位于抽吸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肿破碎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上套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端面固定在导杆的端面上,所述导杆上还成型有凸台,所述连接套位于挡块和凸台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肿破碎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上开设有环形的嵌槽,所述嵌槽内嵌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由硅胶或橡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肿破碎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另一端成型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旋转手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肿破碎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孔为开设在导管上面和下面的条形长孔,孔壁带弧状或斜坡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肿破碎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端部为子弹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肿破碎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表面上激光雕刻有刻度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血肿破碎引流器,包括套筒组件和旋转破碎组件,所述旋转破碎组件在套筒组件内部旋转,所述套筒组件包括导管、连接在导管一端的套筒和成型在套筒上的鲁尔接头,所述鲁尔接头用于连接负压装置,所述导管上的靠近端部侧开设有抽吸孔,所述抽吸孔与导管连通,所述旋转破碎组件包括螺旋叶片、支撑杆、导杆和连接套,所述螺旋叶片连接在支撑杆的一端,导杆成型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接套转动连接在导杆上,所述连接套与导管螺纹连接,螺旋叶片的端部位于抽吸孔处,本技术解决了传统的药物溶解引流方式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将螺旋叶片设置在抽吸孔处,在对血肿抽取的同时利用螺旋叶的旋转对血肿粉碎,提高对血肿的引流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谢支农,董祥斌,孙建平,封立超,蒋峻,杨光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久洋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