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道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45423发布日期:2025-01-10 18:5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道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气道湿化装置。


背景技术:

1、正常呼吸时,鼻腔、咽腔及呼吸道均对吸入的气体有湿化作用。而在临床工作中,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吸入的气体未经上呼吸道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由于缺乏口鼻腔湿化,容易产生粘稠的痰液,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痰液容易形成痰痂而不易吸出,甚至堵塞气道、发生细菌感染等,容易引发并发症。

2、因此,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能够对痰液进行稀释,从而利于患者将痰液排出。现有的气道湿化的方式之一是借助气道湿化管对患者气道进行湿化。气道湿化管一端通常与输液器连接,另一端与气切导管连接,将来自输液器的液体通入气道,从而持续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

3、例如,cn213589467u中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气切管气道湿化输液器,包括气切管,气切管入口端连接输液器,输液器包括输液袋,输液袋连接延长管,延长管上设有输液调节阀,延长管连接输液管,输液管末端安装螺纹接头,螺纹接头连接弯管的第一端,所述弯管置于套管侧壁上。

4、前述或与其结构类似的气道湿化管/装置虽能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但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在气道湿化、呼吸或咳嗽时可能喷出气体或分泌物,如不能对其进行有效阻挡则易造成交叉感染,而当前的气道湿化装置不能够有效阻挡该气体或分泌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阻挡患者气体或分泌物的气道湿化装置,减小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被交叉感染的概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提供一种气道湿化装置,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喷洒管,所述喷洒管的第一端设有通入用于湿化患者气道的液体的入口,所述喷洒管的第二端设有允许所述液体进入所述气道的喷口;

4、所述导管在靠近所述第一端处设有防喷溅套管,所述防喷溅套管包括内罩和外罩,所述内罩的末端连接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所述内罩还设有若干散气孔,所述外罩用于阻挡从所述散气孔喷射出的气体或分泌物。

5、优选地,所述喷口的结构设置为能够使所述液体呈扇形喷洒入所述气道。

6、优选地,所述防喷溅套管设在所述第一端下部2~5cm处。

7、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注射针筒,所述注射针筒用于向所述入口通入用于湿化患者气道的所述液体。

8、优选地,所述入口和所述注射针筒的末端通过螺纹实现可拆卸连接。

9、优选地,所述导管为双腔室管道结构,其中一个腔室的管道设为所述喷洒管,另一腔室的管道设为用于吸痰的吸引管。

10、优选地,所述吸引管在与所述第一端的同侧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负压形成机构的负压接口,所述吸引管的另一端部为开孔结构,所述装置通过所述负压形成机构生成的负压将所述气道内的痰吸出。

11、优选地,所述负压接口的下部设有用于调节负压大小的负压调节孔,通过调节所述负压调节孔的大小调控负压。

12、优选地,所述导管在设有用于标记长度的刻度,所述刻度用于根据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调整所述导管的长度,以使所述导管的末端超出所述气管导管的末端。

13、优选地,所述导管的长度大于所述气管导管0.5~2cm。

14、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5、1)在喷洒管外设置防喷溅套管,不但实现了湿化气道功能,还可以阻挡喷洒液体时气道由于受到刺激而喷溅出的分泌物,避免引起交叉感染,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16、2)双腔室管道结构的导管在实现对管插管患者进行独立的喷洒气道湿化液体和吸痰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喷洒管(1),所述喷洒管(1)的第一端设有通入用于湿化患者气道的液体的入口(2),所述喷洒管(1)的第二端设有允许所述液体进入所述气道的喷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3)的结构设置为能够使所述液体呈扇形喷洒入所述气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喷溅套管(4)设在所述第一端下部2~5cm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注射针筒(8),所述注射针筒(8)用于向所述入口(2)通入用于湿化患者气道的所述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2)和所述注射针筒(8)的末端通过螺纹实现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为双腔室管道结构,其中一个腔室的管道设为所述喷洒管(1),另一腔室的管道设为用于吸痰的吸引管(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9)在与所述第一端的同侧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负压形成机构的负压接口(10),所述吸引管(9)的另一端部为开孔结构,所述装置通过所述负压形成机构生成的负压将所述气道内的痰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接口(10)的下部设有用于调节负压大小的负压调节孔(11),通过调节所述负压调节孔(11)的大小调控负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设有用于标记长度的刻度(12),所述刻度(12)用于根据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调整所述导管的长度,以使所述导管的末端超出所述气管导管的末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长度大于所述气管导管0.5~2cm。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气道湿化装置,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喷洒管,所述喷洒管的第一端设有通入用于湿化患者气道的液体的入口,所述喷洒管的第二端设有允许所述液体进入所述气道的喷口;所述导管在靠近所述第一端处设有防喷溅套管,所述防喷溅套管包括内罩和外罩,所述内罩的末端连接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所述内罩还设有若干散气孔,所述外罩用于阻挡从所述散气孔喷射出的气体或分泌物。在喷洒管外设置防喷溅套管,不但实现了湿化气道功能,还可以阻挡喷洒液体时气道由于受到刺激而喷溅出的分泌物,避免引起交叉感染,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蒋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蒋俊
技术研发日:20240315
技术公布日:202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