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84252发布日期:2025-01-29 01:49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


背景技术:

1、在紧急医疗救治中,特别是在呼吸系统急救时,通气导管的使用至关重要。它们帮助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确保氧气供应,并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在吸入性急救中,通气导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目前,在急救的过程中,为了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往往通过将导管顺着气管插入末端分叉的位置,然后通过气囊固定,并通过处于外部的导管接入呼吸机帮助患者呼吸。

3、目前,现有的通气导管在使用时,往往只能通过蛮力插入,当患者咽喉或其他导管途径区域出现软组织形成的阻碍通道后,由于导管较软,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旨在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当患者咽喉或其他导管插入过程中的途径区域出现软组织堵塞状态,则不便插入导管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的内壁开设有气压仓,所述导管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与气压仓连通,所述连接管远离气压仓的一端连接有注射器,所述导管本体的下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导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导通机构,所述导通机构包括气流道一,所述气流道一的顶端与气压仓连通,所述气压仓的内部设置有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包括转换块,所述转换块与气压仓的内壁活塞连接,所述导管本体处于气压仓下端的内壁开设有气流道二,所述气流道二的顶端与气压仓连通,所述气流道二的下端与气囊的内壁连通。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气流道一的内壁活塞连接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疏通管,所述疏通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控制块的内壁开设有通气道,所述通气道还开设在疏通管与安装架的内壁,所述通气道的内壁活塞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推动环。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控制块的内壁贯穿且活塞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内壁开设有连通孔。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转换块的左端与气压仓的内壁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转换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贯穿导管本体的内部。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疏通管的形状为上端一个空心圆柱体与下端一个空心半球切割成的多个类似花瓣形状的薄片连接而成的形状。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转换块的长度长于气流道一的宽度与气流道二的宽度,气流道二左端与气压仓左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弹簧压缩后的长度。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控制板底端与控制块底端之间的距离与通气道水平区域与连通孔之间的距离一致。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疏通管处于控制块上方区域的长度长于气流道一的长度,疏通管的外壁与导管本体的内壁贴合。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通机构的设置,使得插入导管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能够使得疏通管向外移动后通过前端的开启使得障碍物中部出现通道,从而确保导管能够顺利插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19、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换组件的设置,使得注射器导入的气流能够在气流道一与气流道二之间转换,从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作的同时,无需多个注射器与管路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气压仓(2),所述导管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内部与气压仓(2)连通,所述连接管(3)远离气压仓(2)的一端连接有注射器(4),所述导管本体(1)的下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气囊(5),所述导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通机构(6),所述导通机构(6)包括气流道一(61),所述气流道一(61)的顶端与气压仓(2)连通,所述气压仓(2)的内部设置有转换组件(7),所述转换组件(7)包括转换块(71),所述转换块(71)与气压仓(2)的内壁活塞连接,所述导管本体(1)处于气压仓(2)下端的内壁开设有气流道二(8),所述气流道二(8)的顶端与气压仓(2)连通,所述气流道二(8)的下端与气囊(5)的内壁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道一(61)的内壁活塞连接有控制块(62),所述控制块(6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疏通管(63),所述疏通管(6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64),所述控制块(62)的内壁开设有通气道(65),所述通气道(65)还开设在疏通管(63)与安装架(64)的内壁,所述通气道(65)的内壁活塞连接有滑杆(66),所述滑杆(6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推动环(6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块(62)的内壁贯穿且活塞连接有控制板(68),所述控制板(68)的内壁开设有连通孔(6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块(71)的左端与气压仓(2)的内壁通过弹簧(72)弹性连接,所述转换块(7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拉绳(73),所述拉绳(73)贯穿导管本体(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管(63)的形状为上端一个空心圆柱体与下端一个空心半球切割成的多个类似花瓣形状的薄片连接而成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块(71)的长度长于气流道一(61)的宽度与气流道二(8)的宽度,气流道二(8)左端与气压仓(2)左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弹簧(72)压缩后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68)底端与控制块(62)底端之间的距离与通气道(65)水平区域与连通孔(69)之间的距离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管(63)处于控制块(62)上方区域的长度长于气流道一(61)的长度,疏通管(63)的外壁与导管本体(1)的内壁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的内壁开设有气压仓,所述导管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与气压仓连通,所述连接管远离气压仓的一端连接有注射器,所述导管本体的下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导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导通机构,所述导通机构包括气流道一,所述气流道一的顶端与气压仓连通,所述气压仓的内部设置有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包括转换块。本技术中,通过导通机构的设置,使得插入导管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能够使得疏通管向外移动后通过前端的开启使得障碍物中部出现通道,从而确保导管能够顺利插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赵延军,顾兴,王瑞璇,路玲,郭倩,王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市胸科医院(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40506
技术公布日:2025/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