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跟骨骨折正骨牵引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73654发布日期:2025-04-18 16:07阅读: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跟骨骨折正骨牵引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跟骨骨折正骨牵引复位器。


背景技术:

1、跟骨关节内骨折为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后关节面骨折移位变形,在高度、长度及宽度均发生了改变,如何处理好跟骨骨折,恢复其高度、长度及宽度及bohler角和gissane角,降低致残率是创伤骨科的难题之一。

2、目前,在跟骨复位手术中,多数骨科医师多利用手法或点状复位钳进行人力牵引复位,操作不方便,操作时间长。

3、故需对此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跟骨骨折正骨牵引复位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跟骨骨折正骨牵引复位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倾斜的支撑部,所述底座上设有水平设置的放置部,所述支撑部用于对病患的小腿放置支撑,所述放置部用于安放病患的脚背;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手持部,与所述第一手持部连接的复位部以及与所述复位部两侧连接的第二手持部;其中,所述第一手持部经由外力牵引,所述复位部用于容纳病患的跟骨,所述第二手持部经由外力牵引。

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交错编织的网带。

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与水平线所成夹角角度为15°~45°。

5、进一步地,所述复位部为u型。

6、进一步地,所述复位部上外裹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对病患跟骨位置缓冲。

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高度可调的底座,所述底座可在纵向上调节高度。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时,将病患脚部置于放置部上,在两个骨科医生分别手持第一手持部以及第二手持部方式对病患的跟骨位置进行牵引恢复,使用方式更为方便,对病患跟骨牵引恢复,恢复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跟骨骨折正骨牵引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跟骨骨折正骨牵引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交错编织的网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跟骨骨折正骨牵引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水平线所成夹角角度为15°~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跟骨骨折正骨牵引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为u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跟骨骨折正骨牵引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上外裹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对病患跟骨位置缓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跟骨骨折正骨牵引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高度可调的底座,所述底座可在纵向上调节高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跟骨骨折正骨牵引复位器,包括:底座具有倾斜的支撑部,底座上设有水平设置的放置部,支撑部用于对病患的小腿放置支撑,放置部用于安放病患的脚背;架体包括第一手持部,复位部以及第二手持部;其中,第一手持部经由外力牵引,复位部用于容纳病患的跟骨,第二手持部经由外力牵引。本技术实现对病患跟骨牵引恢复,恢复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霍青云,赵玉玲,鲁广生,曹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霍青云
技术研发日:20240618
技术公布日:2025/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